全县深化改革实施意见

时间:2022-07-26 04:57:36

全县深化改革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切实做好2013-2014年县深化改革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推进山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重点工作

1.加快推进全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改革试点。创新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机制,扎实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按照建设全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验区和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区的要求,切实做好试点规范管理,全面启用试点区块动态监管平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加快工作进度,完成场地平整4500亩。做好试点中期评估,积极争取扩大试点规模。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已批准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复垦进度,按计划完成整治项目建设。加大转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县国土局牵头,县监察局、县林业局、县建设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2.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考核激励机制和项目入园决策评价服务机制,健全中小企业服务创新平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加快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金属制品产业提升。(县经商局、工业园区牵头)实施生态精品农业“六大行动计划”,完善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功能区“两区”建设管理体制和政策,健全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探索新增耕地地力培育和耕种鼓励机制,推进标准农田地力培肥综合示范区建设。(县农业局牵头)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机制,修订完善服务业集聚区和企业发展扶持政策,规范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快推进服务业品牌培育和标准化建设。(县发改局牵头)

3.完善绿色经济发展机制。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有机融合的要求,建立健全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机制,完善规划体系和配套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纯净、养心之地”县域品牌。(县发改局牵头)探索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完善旅游项目投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营销合作等政策机制,深化核心景区提升创建工作。(县旅游局牵头)实施省“991”和市“1030”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县竹产业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县发改局牵头)

4.强化生态屏障建设,创新生态补偿机制。采取封育管护、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切实有效的培育改造技术措施,对林分结构简单、生态功能低下的公益林针叶纯林、残次林进行改造,种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提升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2013年全县公益林优质林分面积争取达到141.3万亩,占公益林建设总面积的72.4%。建立和完善森林火灾远程监控系统、森林有害生物测报网络和林政执法队伍,采取扎实有效的科学措施,防止森林火灾,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等森林有害生物,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的安全。

5.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深化“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巩固生态县建设成果,创成19个省级生态乡镇、16个部级生态乡镇,完成部级生态县创建,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建设前期。建立健全环境安全信息化体系,推进水源、空气、土壤专项清洁行动。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考评奖惩、差别化环境管理和减排指标分配等机制,积极争取省级健全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健全PM2.5和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络,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严格落实区域用能总量和用能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商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国土局、县金融办等参与)完善以公益林建设为主体的生态屏障建设和保护机制,积极推进森林资源资产化改革,依法规范林地林权流转,推进林业规模高效经营,探索开展林地收储工作。(县林业局牵头)

6.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落实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加快推进“个转企”和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工作,积极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或限额以上企业。加大培育“小巨人”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科技、管理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出台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报备制度,创建企业“宽进严管”市场管理体系。(县工商局牵头,县经商局、县审批中心、县财税局、县国税局、县科技局等参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和完善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建立民间投资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公建项目代建制和BT、BOT融资建设模式,努力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参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市政公用、保障性住房和社会事业等各领域投资建设。(县发改局牵头,县经商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等参与)

7.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编制招商引资、浙商回归创业创新规划,健全大招商工作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健全山海协作园区共建机制,加快推进试点园区建设。(县招商局、经商局牵头,工业园区参与)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股份制改造政策机制,鼓励未上市股份企业进入股权交易中心融资,引导和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工作,继续推动股权投资业发展。(县金融办牵头,县经商局、县工商局等参与)

8.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理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运行模式,建立健全工程预选承包商、诚信体系建设、标后检查管理等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快招投标电子化建设,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通远程评标。(县监察局牵头,县行政服务中心、县编委办、县建设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参与)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积极探索加强政府定价项目计划管理的有效办法,进一步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预案。完善“商品价格信息”服务平台和价格服务进农户平台。进一步健全水、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相关服务的价格管理。(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

9.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研究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推进政府简政放权。继续推进完善事业编制激活优化机制,适时启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分类指导、协调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事业人员聘用制度。(县编委办、县人力社保局分别牵头,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参与)

1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四个减少”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行政审批事项进驻、人员进驻、提速落实“三到位”。创新审批方式方法,再造审批流程,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项目审批阳光化、公开化,努力打造“最佳投资环境之市”。(县行政审批中心牵头,县监察局、县法制办、县发改局、县建设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水利局等参与)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审批便民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整合和扩大服务功能和内容,尽可能下放审批服务事项,打响我市基层便民服务品牌。(县监察局牵头,县行政审批中心等参与)

11.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乡镇财政建设,启动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完善多渠道筹融资和资金统筹调度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清费减负改革政策,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继续深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县财政<地税>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国税局等参与)

12.完善规划体系建设,深化城市规划。按照城市发展定位,目前中心城区的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廊一核、二区四片”。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框架为:“一廊、二环、六射”。一是健全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为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启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县域绿道网规划、控规图集编制工作。三是努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上溪滩和荷花滩两地块旧城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推进东桥路、园丁路、凯恩路和龙谷路二期道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同时,严格规划实施,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

13.深化中心镇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培育特色乡镇、风情小镇和魅力名镇,加快推进我县石练省市中心镇及金竹市级中心镇培育发展,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办法,加快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和扩权事项落实。完善中心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机制,支持中心镇设立产业集聚发展功能区,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县发改局牵头,县建设局、农办等相关单位参与)

14.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人口管理制度。同步研究制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就学、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等相关配套衔接政策,逐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县公安局牵头)

15.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三年五项医改成效,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等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配套政策。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深入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监测预警、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机制。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建设。(县卫生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等参与)

16.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全面推进“五保合一”大社保体系和社保基金“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建设,探索推进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制度的整合,调整理顺市区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深化社会保障“一卡通”机制。(县人力社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参与)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分层分类救助办法,完善低保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县民政局牵头)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性安居住房的投资、建设、管理和分配机制,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县建设局牵头)

17.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和配套政策,健全养老服务机构长效投入机制,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积极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在有条件的社区探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县民政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工商局等参与)

18.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办好学前教育,做精做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校园安全工程、学生接送车管理。(县教育局牵头)

1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大力推进“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鼓励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快速发展,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参与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广播电视“一省一网”整合。继续推进节庆活动常态化、传统文化产业化和群众文化职业化,积极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与生态农产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推介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的整合利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出版局牵头)

20.推进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继续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向基层和规模企业全覆盖。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虚拟社会和“两新”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推进社会治安监控等技术防范体系建设。(县政法委牵头,县公安局等参与)继续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稳步推进“撤小村并大村”和“撤村建居”工作,全面推广和提升“96345”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县民政局牵头)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加大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打击力度,扎实推进省、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县编委办、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分别牵头负责)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机制,健全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制,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县安监局牵头)完善出租车管理体制和运营监管机制,探索建立规范的出租车运营市场。(县交通运输局牵头)

进一步深化改革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各乡镇、部门要切实把深化改革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重点和任务,进一步健全改革项目管理和推进机制,强化改革的统筹指导,精心组组、明确重点、落实责任,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上一篇:行政审批建设检查工作方案 下一篇:派驻单位纪检监察员调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