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途径研究

时间:2022-07-26 12:10:04

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途径研究

本文系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ZS-1107)“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国际化之路是旅游职业教育的创新之路,本文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吸引力等方面剖析了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国际化的实现路径有:大力推进国际化工学结合、选择高端的合作伙伴、探索多样的合作形式、以国际视野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外国语教学、多元选择国际化路径、加大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营销力度等等。

关键词:河北省 旅游职业教育 国际 途径

越来越多的旅游职业院校认识到,国际化是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的“新蓝海”。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所在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河北工院”)也将旅游管理类专业海外带薪实习、海外学历进修、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突破口。

一、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对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分析

河北省旅游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省实现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将河北省建设成为中国著名的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达到旅游强省发展水平,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十二五”时期的具体的发展指标是: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5亿人次,年均增长10.9%左右;入境游客人数达2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57%;出境旅游人数达80万人次,年均增长10.5%。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7.32%,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对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对旅游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也会对旅游教育产生影响。急需树立国际化旅游教育理念。时下,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趋势不断扩大,有效的管理植根于文化之中的趋势日趋明显,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既要增加对国际经营管理的认识,又要了解和认识有关国家的文化特点。所以,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向国际型人才目标拓展。旅游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要求今后的旅游教育必须以国际透视的观点来组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注意了解和比较国际间旅游需求以及旅游业投资和经营环境的特点与差异,更要让学生了解有关旅游发展问题的国际共识和旅游业经营中的国际惯例,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国甚至当地的认知与实践。

二、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河北工院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为让学生亲身感受国际一流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发展学生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能力,使其成为能够适应国际化环境的旅游专业人才,河北工院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海外研修实习机会。自1990年始,先后与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德国、美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外和台湾地区院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近几年互派访问团队60余次,百余名教师赴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台湾地区院校进修,部分学生赴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学习工作。 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为学生寻求境外实习、就业的途径。三年来,已先后有22名同学赴新加坡实习,多名曾赴新实习的同学毕业后到新加坡就业。4名学生到新加坡沙泰学院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进修。目前,学院正以更加开放、务实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并在接受境外或台湾地区学生、我院学生赴外学习、教师交流和学习互访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优质教育组织、教育机构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通过交流提高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积极参与和推广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教育质量认证工作,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巩固和完善学院国际化办学的优势与机制,拓宽国际化合作办学渠道,形成“开放、多元、融合”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扩大学生“走出去”和国外学生“走进来”的数量。

(二)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方向模糊

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努力方向。许多高等院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在塑造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方面着力不够,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视也不足。高校培养目标模糊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大学生定位不明确,本行业就业的比率极低,仅30%。可见要培养国际化人才,首先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旅游国际化人才应具有综合能力,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因此对旅游酒店专业的大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但是目前高职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主要侧重基本知识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结果绝对化,使本应开放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陷入僵化、封闭的小圈,其结果是人才评价失真限制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创造思维的发挥,阻碍了人才的培养。现有人才模式不能很好适应酒店国际化的趋势,我们迫切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这就需要在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加入国际化元素,促进酒店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2.高职旅游教育生源质量不高

在我国,重点优于非重点,普高优于高职,而医护、纯技术类高职常 排在旅游高职前面,这是当前社会的选择标准,由此导致了高职生生源质量明显低于普高, 某些旅游高职生源质量低于其它类型的高职。虽然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相对而 言,大部分在高考中成绩较低的生源在知识储备、吃苦品质、外语水平、纪律观念等方面明 显逊色。这就增加了高职旅游院校培养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院校国际化培养工作的难度 ――外语瓶颈解决难度和国际化品质、素质的培养难度增加。

3.高职旅游教育师资国际化程度较低

虽然高职旅游院校师资的实践经验优于普高,但由于在毕业生的就业 选择中普高高于高职,所以高职旅游院校的师资在学历层次、综合水平等方面比普高院校略 逊一等。由于学历层次、外语水平等限制,教师赴国外进修、出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国际化师资的培养因而也受到限制。

4.国际交流的吸引力较弱

科研方面。高职旅游院校普遍重教学轻科研,在科研能力方面与普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在与国外进行科研合作方面就具有一定的困难。在国内外院校交流中,交流院校的选择很多都是注重层次对等的。 由于我国高职旅游院校的国内层次定位某种程度上弱于普高,吸引力相对较弱,这也在某种 程度上限制了高职旅游院校的国际交流,而且使得院校在吸引国外留学生方面也处于相对弱势。

三、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一)大力推进国际化工学结合

着重推进国际化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在国际化进程中主动交互与融合、探索和创新,在办学途径、教学手段、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学术交流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以境外旅游企业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国际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领域,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二)探索多样的合作形式

旅游教育国际化的长期实践为河北工院积累了为数众多、层次各异的合作伙伴,然而什么样的合作渠道和合作伙伴最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为了最大层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将学生送到全球最顶尖的旅游企业去学习锻炼。在海外实习方式上,将长期顶岗实习与短期体验实习相结合,分别设计一年、半年、三个月等不同时长的境外实习期。

(三)以国际视野构建课程体系

美国教育家普遍赞同课程的国际化不仅仅包括开设更多的外语课程或学习有关其他国家历史和地理等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国际视野教育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变化并使他们在国际上更加具有竞争力”。旅游职业教育要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旅游人才,必须构建与国际旅游发展潮流以及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其核心就是抓好课程建设。

(四)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就适应课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来说,派教师出国接受培训、学习与实习,对教师实行专门的语言培训,吸引留学人员回国任教并引入国外专家、教授给学生授课,并多途径地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国际学术讨论与交流,以提高其国际沟通能力。同时,还要求有对本土旅游文化和资源特色具有扎实知识和经验的教师队伍,因此应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从本地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角度在教学与研究方面进行深入钻研。日本立教大学旅游学部的教师阵容涉及社会、人文自然、经营等多学科、多领域,其一线教育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涉及文化、地理、社会、经济、经营等方面,为开展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适应市场所需的旅游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加强外国语教学

我国各院校的外语教学也受到多年的重视,国家每年举办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开设各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类课程,以及国外原版教材的采用,都体现了我们了解世界、希望与异国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的愿望。旅游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应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在外语教学上,首先要增强对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这牵涉到外语教材、教学方法、评估体系和教学设施的修改与完善。二要针对本地主要客源市场加强相应的语言教学与区域研究课程建设。我国高校在外语教学与国际区域研究方面有重“西方”轻“东方”的偏向,鲜少有根据各自的主要旅游客源国进行相应的语言教学与区域研究。可喜的是,近年来已逐渐重视“小语种”的学习特别是亚洲国家语言的学习。三要重视旅游专业外语的教学,对本土的与地方的旅游文化内容及其他旅游专业课采用全外文教学或者中外文相结合的双语教学。

(六)多元选择国际化路径

1.开通与国(境)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途径

瑞士洛桑酒店管院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认为酒店经营管理者必须能胜任酒店或餐馆内任何一项具体的工作。它的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了欧洲旅游专业教育整整一个世纪。美国的康奈尔旅游学院开了涉及9个范畴近150门课程,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其涉及领域之广泛都令同行称道。我们可以开通与他们联合办学的途径。

2.开通选派优秀毕业生出国实习培训的新途径

可以与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一些旅游资源大国合作办学,既开创了实习培训的新途径,又能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接收外国留学生或出国办学

加快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还应充分发挥我们旅游职业院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品牌效应,争取跨出国门,把我们先进的、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国外去,搞境外办学,迈好出国办学这一步。

(七)加大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营销力度

为了加快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我们要加速进行国内、行业法规与国际规则的接轨,加大对外联络的力度,这离不开对国际化进程有关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建立河北旅游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积极、主动地采取“走出去”的营销战略,学会自我推销,向国(境)外推销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成功的教育经验、先进的办学理念等)和旅游产品(如学校的品牌、专业的特色等)。中国旅游业只有走信息化的道路,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接轨,才能在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王昆欣.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8).

[2]张凤莉.旅游院校的国际化实践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3]吴必虎,黎筱筱.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旅游学刊,2005,(S1).

[4]王鹏飞,傅桦.日本高等旅游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以立教大学旅游学部为例[J].旅游学刊,2005,(S1).

[5]彭青,程露悬.旅游高等教育整合型国际合作模式的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6]冯麟茜,刘丽娟.中英两国旅游课程模式比较[J].教学研究,2007,(5).

[7]杨旭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4.

[8]狄保荣,吕杰.让学生到海外实习就业[N].中国旅游报,2006-11-03.

作者简介:王聚贤,男,1981年生,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职业教育。

刘永红,女,1968年生,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院长办公室副主任,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旅游职业教育。

上一篇: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效率实证分析 下一篇:浅析青少年叛逆心理及其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