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富县必须抓好的四个关键问题

时间:2022-07-25 11:35:39

工业富县必须抓好的四个关键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强调“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这就指明了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工业化方向。围绕这一奋斗目标,我们重新审视突泉县县情,认为应该紧紧把握工业化这个中心环节,处理好工业富县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性问题。

深化认识,让工业富县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

长期以来,我们围绕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制订并实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收到了一些实际效果,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出现的剩余劳动力首先向第二产业转移,而农业本身也要靠工业来武装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村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农民增收缓慢,甚至下降的问题十分突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而从发展的内在联系看,农牧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据2001年统计资料分析,我县工业占GDP比重不足20%,对财政的贡献率不足15%,工业化率不足0.3,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还没有进入工业化阶段。综合分析我县经济发展现状,差距在工业,难点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进而形成了发展靠工业,财政靠工业,致富靠工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靠工业的共识。

工业化实质是工业经济不断增量、提质和升级的动态过程,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如果站在发展工业这个制高点上审视全局,不难发现,就农业抓农业,就农业研究农业,不用工业联系农业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农业就不会有前途。特别是在农业原始积累基本完成,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因此说,工业是带动第一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中轴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才能有效延长国民经济产业链条,才能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因此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富县的目标,通过全县上下广泛动员,发展工业的合力初步形成。

科学定位,在优势和特色产业上做文章

从各地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工业是经济“起飞”的引擎。工业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来产出增长2.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带来0.44个百分点的增长。工业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是第三产业的6倍多。这足以说明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把握县域工业发展方向,怎样为县域工业定位呢?从实际出发,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进行定位,才会避免走弯路。从我县实际看,我们拥有近50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其中,有耕地180万亩,可利用草场180万亩,林地140万亩。正常年景粮食产量8亿斤,年产羊毛、羊绒600吨,肉类产量1万吨。我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煤、铜、铁、锌、玉石、高岭土等。现有工业门类有:采掘业、造纸、印刷、制酒、机械、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绒毛加工等。这些都为我县今后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站在全球看本地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特色;站在本地看全球,要看到自己如何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因此,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即:立足农牧业、矿产业两大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差异性经济优势,这应是我们的基本定位,有了准确定位,就有了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我县工业经济要围绕这一基本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聚集发展为途径,通过内强素质,引进联合,梯次推进的办法,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强化措施,从抓工业项目上切入和突破

加快发展靠工业,工业发展靠项目,项目是工业的灵魂。一要抓技改项目,提升现有骨干企业。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就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就不能及时应对市场供求变化,产品就可能被淘汰,企业就可能面临关闭。适时抓好企业技改,才会永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二要抓新上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项目可以聚集发展的路子,通过建立工业经济示范园区等形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新项目要按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起点高、污染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新企新制。三要抓后续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工业经济增长,只靠现有企业增长是不够的,还必须抓好储备项目,建立项目办公室,组织专人研究市场,研究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可研论证工作,建立项目库,一旦遇到机遇,条件成熟,就可以立项建设,尽快形成好的经济效益。四要抓引进项目,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是现实的又是明智的选择。要视引资者为功臣,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求所活”的原则,广招天下商,走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资生财,借智致富之路。通过引进联合,增大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工业经济的勃勃生机。

优化环境,按市场规则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有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公共服务、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等。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优化、提升、改善发展环境。

一要优化政策环境。首先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政策等等。同时,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又颇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用政策导向鼓励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二要提升人文环境。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地理、区位没有优势或优势较小,知名度较低,在硬环境上缺乏吸引力,人为地创造优越的软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从宣传发展工业重要意义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努力营造人人想工业、人人服务于工业的良好氛围。三要改善行政环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发展工业上,要做到到位不越位,支持不包办,取消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防止行政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废止所有与WTO规则相悖的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要简化行政办事程序,健全办事时限,建立政府服务“超市”,提高办事效率,要有步骤地实行行政综合执法和管理,适度集中行政管理权,变多头管为一头管,规定时间,明确职责,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经营者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上。要搞好市场监督,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营造县域信用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必须营造好的信用环境,整治失信行为。

(作者系突泉县人民政府县长)

上一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万分共同发展 下一篇:实行末位淘汰制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