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地震救援工作

时间:2022-07-25 10:37:32

我所经历的地震救援工作

汶川大地震发生已有两周年了

回想两年前的5月那紧张、忙碌甚至是有点混乱的救灾工作,所有片段依然历历在目

可是,这段人生中印象颇为深刻的日子却从未被我以任何文字记录下来,更谈不上总结、反思了,只有一些学者找上门来的时候,才会有些短暂的思考。这大概和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有关系吧

这次《自然之友通讯》希望我就NGO面对自然灾害的主题谈一谈,不知道该从何落笔,就把以我所经历的地震救援工作梳理一下吧。

我所在的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是一个致力于青少年环境教育的组织,在“关心环境、关爱动物、关怀社区”三大主题下开展工作。自2003年在成都开展工作以来,根本就没有开展过任何有关应对自然灾害的项目,但一次培训让我和我的组织与汶川大地震来了个亲密接触。2008年初我在云南参加了由NGOCN主办的草根组织能力建设系列培训,结识了一大群活跃在西南地区的革根组织中的朋友。地震发生后,包括这些组织在内的全国多家民间组织通过NGOCN联合发起倡议,号召公众对震区进行支持。由于需要一个在地的组织来承担联络、协调工作,于是他们想到了我。就这样,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提供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其他一些在组织共同建立了“NGO四川联合救灾办公室”,并将工作方向定为紧急物资救援,以联合办公室为协调、联络中心,通过网络向四川以外的民间组织灾区物资需求,接受各地组织捐赠的救灾物资,通过多种渠道将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需要的灾民手中。

18天的紧急救援涉及到信息整理、、物资管理、配送、志愿者招募、管理,后勤协调、支持,财务规范管理,资料记录等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有我从来未曾接触过的,也有工作中我所熟悉的,但在这场意料想不到的巨灾面前,一切工作都显得急切和繁重。现在想起来,其实我们真的可以做得更好,尤其是我自己主要负责的物资统筹工作。

首先是资源的整合这个部分。刚开始救灾的时候,真的是没日没夜的在办公室和仓库之间跑来跑去,手机、小灵通、座机、四个QQ群都在利用,有问灾区的需求的,有愿意来做志愿者的,有愿意提供物资的,还有随时抵达成都的物资……简直恨不得像孙悟空那么神通扯下点毛发就能吹出无数个化身来。所以,怎样发挥各路资源的最大效益,这一直是我非常头痛的事情。尤其是救灾结束后的近两年时间里面,在好几次和一些原本就熟识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我发现,我们那个时候都带着自己的资源在参加救援工作,可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彼此在做什么。如果知道的话,我们的这个物资救援工作就会都做得的更好。成都当地的一些朋友自己组了车队在找活干,有无线电台的通讯设备,也有物资希望能够找到稳妥的渠道送到灾区。而在地震发生一周后,由于成都的很多单位都恢复了上班,联合办公室原本充足的志愿者车辆和人力支持出现了不足,我们时常会出现找不到运送车辆的状况,花了不少费用在租赁车辆的支出上,但我们是没有这样的费用支持的。朋友们知道了我们当时所做的事之后也连呼:“那个时候真的我们应该一起来做,资源太浪费了。”是啊,如果我们彼此在平时日常工作中都能够注意各种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那么一旦有什么状况发生,就能够迅速找到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应对。

其次是在紧急状况中也一定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工作效率。联合办公室的救灾前线执行人员来自四个不同的机构,在此之前没有打过任何交道,更谈不上合作了。加之过来做志愿者的很多人也是通过网络的渠道简单筛选来的,所以在最初的三四天内联合办公室很混乱,出入的物资基本靠脑袋记。在面临大批量物资从各个方向汇集而来的时候,必须要建立完整的物资管理制度,不然真成了一笔糊涂账。每件物资从哪里来,数量多少,最小单位是什么,什么时间抵达仓库的,经手人是谁,捐赠方是否有指定捐赠单位,这些全部都要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在入库单里面。而每件物资出库也是根据前线调查伙伴的需求调查调配好物资,再经由联合办公室总协调人、物资统筹人和财务三方共同签字,填写好物资名称、数量、捐赠方、送达地点、押运人等内容后才可以运走,我们还会要求物资送到接受人手中的时候要请对方签字确认,如果是村委会以上的单位签收的要加盖公章,可能的话最好是能够拍下照片。建立起了这样的出入库制度后,我们每天都将联合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发到网上,也方便四面八方的捐赠者查阅自己捐赠的东西去向何方。

再以办公室新闻联络员制度建立为例。因为支持联合办公室物资运送工作的是通过网络联系的全国一百多家NGO,他们根据我们的当地的物资需求情况在当地开展募集工作。由于办公室的工作量很大,最开始的四五天我还能够做到再晚都把当天的工作情况和物资需求发到网站上,让后方的伙伴们能都及时了解我们的情况。可是连轴转了几天加之琐碎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就不能及时的将信息传递出去了。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向当地的捐赠方及时的通报物资运送情况,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后来,我们找了一个文字和图片处理能力都很强的女孩子作为我们的志愿者,专门负责办公室新闻联络工作,只要总协调人签字确认新闻就可以上传了。

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后来联合办公室的良性运转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也使我们的工作在关闭联合办公室以后得到了后方组织和捐赠者的高度评价。

最后一点,任何时候都要做好工作记录和原始资料的保存。虽然只有半个多月的救灾工作,可是涉及到的工作面很广,我们虽然在工作中拍下一些照片和视频,但并不是有意识的做工作记录,所以从拍的东西里面是看不到对于工作的整体把握的,只能说是一些零散的图片资料而已。另外,所有工作的文字资料,包括出入库、接受捐赠的单据等等的保存也不够完整,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资料。

说起来这些事情都是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但那个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虽然不希望再来一次巨灾,但我想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如果再次参与灾害救援工作的话,我们应该会做得更好。

上一篇:英国一家三口今年挑战“零垃圾” 下一篇:当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