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不再厌烦复习课

时间:2022-07-25 08:55:12

让学生不再厌烦复习课

摘要:教学改革、减负增效势在必行。复习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课时教学效率,以及长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益正成为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

教学改革减负增效势在必行,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格外重要。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涉及教学的各方面,复习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在一个知识单元、一个学期或者整个高中的新课教学结束后进行。目前的复习课教学也普遍存在无效低效的情形,例如:复习的内容如同把已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复习的方式僵化、呆板,与新授课相比师生都不钟情复习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针对复习课的上述特点如何能够提高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课时教学效率,长效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益正在成为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及时复习,巩固知识

数学课上有很多问题都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往往需要在课后复习中及时有效地补充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思索和考虑。

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课后复习,发现和提出问题。首先是回忆课堂所学进行对照,从而发现问题。在不看书和笔记的情况下凭自己的回忆来过一遍课堂学习的内容,然后再看书和笔记,进行对照,从中发现问题,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思考,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其次是从知识结构人手提出问题,如:为何要从这些概念人手,定义中要用哪些关键性用语,公式有哪些条件和结论,有哪些关键步骤,适用于哪些范围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三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考虑问题,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是否可以逆用这个公式,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四是可以从不同的比较中来发掘问题,如新旧知识的比较,易被混淆知识的比较,对立知识的比较等,这样的比较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和巩固知识。

二、调整教学环节,增加教学有效性

现在复习课中所面临的无效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将“整理+复习”的传统单一的教学环节改善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讲究一种“新”与“精”,以此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乏味感和低效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实施问题、自主预习—精讲点拨、自主探究一变式巩固的教学环节,在提高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很强的实效性。

为学生设计主体性为主的学习提纲,针对性较强的基础练习,这样得以由问题人手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课本进行得重新阅读,从回忆知识点人手按照教师所提供的学案,来自主完成提纲的学习和练习题的针对性训练。这样可以对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掌握主要的知识和规律,通过这些来实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建构:学习提纲通常是填空、填表、框图、知识树等形式,以引导学生填充回忆、整理复习内容。而将知识点编制成基础性的练习,使学生在做题中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则是进一步的建构。

三、系统复习,串联知识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严密的学科。平时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在讲授新课上,不易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综合,突出其内在联系,使学生通过复习对所学过的知识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在复习时把概念、公式、定理等串联起来,或列提纲、或以图示,使知识成为完整的体系,均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复习圆锥曲线,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张表:横行分别写上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纵行分别写上定义、焦点位置、坐标、标准方程、图形、辨认a、b(或p)的方法、参数a、b、c的关系、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焦距、准线方程、渐近线方程、离心率e、焦半径长、过曲线上点(x0,y0)的切线方程、已知斜率为k的的切线方程、通径、作图方法、光学性质、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把表中的空格填完后就是一次系统的复习,这张表便于对比、区别和类比。

四、强化复习,有的放矢

学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由此就存在差异性,再加上学生中学习基础和能力的不同,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复习中分别进行强化训练和复习,从而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为了掌握一类数学问题的解题规律,可加强“解题小结”的训练。如解答“存在性问题”(存在、不存在、是否存在)后总结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有:综合分析、垂直推理、构造模型、巧妙转化、正难则反、逆向思维、归纳证明、步步兑现、敏锐观察、特殊入手。为了强化解题能力,复习时还要适当演题,但演题必须围绕所学内容,题目类型要多(尽量涉及所学内容的各种题型),题目要精,题量适当,并注意安排好层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益。

五、使用“学案”增加课堂容量和密度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可以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推广结论、引申结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发掘教材中的宝藏,可以充分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或补救性练习。

复习课乃至数学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这一过程中还有许多显在或潜在的影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仍需我们不断地加以挖掘和重视,并在课堂教学策略上进一步优化、完善。

上一篇:用好乡土地理素材,服务地理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谈《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练习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