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规划

时间:2022-07-25 06:48:39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规划

摘要:黄河流域水资源承担着我国北方最大的水资源供水任务。但随着水源污染与用水浪费等现象的加剧,黄河流域水资源岌岌可危。该文通过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水源总量、水质情况与利用情况等现状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探究其主要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一个科学的规划管理方案。

关键词:黄河 水资源 现状 规划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20-02

从高空俯瞰,黄河像一个巨大的“几”字,盘旋在中国的大地上,它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被誉为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了九个省或自治区,它们分别是: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最后注入渤海。据统计,黄河全程达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五百七十四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为七十九米。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又因水土流失,支流则带入大量的河沙,致使黄河成为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并作为我国北部地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年平均径流量仅为五百七十四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百分之二。而黄河流域约共有1.4亿的人口及2.4亿亩农耕地,都靠黄河水源供给,另外许多重要能源基地也依靠黄河水源的供应才能发展下去。由此可见,黄河流域水资源对我国生活与发展的重要性,它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但是,从1972年起,黄河就常出现断流现象,而且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再加上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加剧,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黄河开始呈现出巨大的承载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分析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摸索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治理方案是当务之急,对实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对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总体情况,我们可以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评价。它们分别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水质情况,以及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通过综合这几个方面的考量,我们可以大致地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现状作出一个定位。

1.1 总量状况分析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总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黄河流域的地下水流量与地表的河川径流量之和,并扣掉其中的重复计算量。首先来看地下水流量。所谓的地下水流量,指的是在特定的流域内的地下含水总量。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主要集中分布在汾渭河谷盆地、宁蒙平原引黄灌区以及伊洛河等地区。地表河川径流量则是指在河流、冰川、湖泊等水体中那些由降水构成的水量,而这些水量是时时更新的,并显出动态的趋势。从空间上看,黄河地表的河川径流量主要是来自郑州的花园口及以上的中上游地区,形成如此不均匀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于黄河的地理条件造成的。另外,从时间上的分布来看,由于黄河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于七到十月的汛期,因此,黄河的地表河川径流量大半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七至十月。根据近年的调查显示,由于降水量减少与分布不均匀,黄河流域的地表河川径流量已日趋减少,现今其年均径流量仅为五百七十四亿立方米。可见,黄河水资源总量少,并且呈日益减少的趋势。同时,这也将严重影响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供求情况。

1.2 水质状况分析

水资源的质量状况也是评价水资源现状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根据近年有关调查显示,黄河流域水资源中劣III类水资源比例约高达百分之六十,劣V类水资源量也约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可见,黄河全流域的水质劣差之程度。另外,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水质还呈现出这样的特征:即干流的水质优于支流的水质;汛期的水质也优于枯水期的水质。检测出黄河中的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挥发酚、氨氮等,也有极少数河段检测出镉、汞与铅等化学污染物。相对而言,黄河干流的污染比支流的污染严重,其中当以潼关河段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潼关河段全年的河流水质劣于V类水质标准,而其它河段多为Ⅳ类水质标准。根据国家环保局的调查公告,黄河水资源污染程度列于全国第二,可见其水资源水质状况之劣,此形势的说明也给予我们敲响了水污染防治的警钟。

1.3 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迄今为止,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相当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黄河流域的地表径流量的开采已有三百零七亿立方千米,就地下水的储量开发也达到了九十七亿立方千米,利用率相对较高。其次,已建立各类水库达三千一百四十七座,总库容为五百七十四亿立方米。此外,引水工程与提水工程也分别高达4500与29000个,建立引黄济青、引黄入淀、引黄济晋与引黄济烟等跨流域调水工程。除了以上所涉及到的水利工程外,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解决了黄河流域五十多个城镇的居民生活用水问题,为农业灌溉引水与城市工业的发展用水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给我们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效益。正是因为如此,现在更有越来越多的开采项目投入到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中去,导致其利用程度已大大高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使黄河流域水资源处于一个过渡开发的状态。

2 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所涉略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到黄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着不少问题,并呈现持续恶化的态势。而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突出表现为:

2.1 供需矛盾尖锐化及其原因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已不是一朝之事,黄河流域水资源虽作为我国北部地区供水水源,却只以占全国径流量百分之二的水资源,承担着全国百分之十二的人口与百分之十五的耕地及其它相关的供水压力。再加上近年来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承载压力逐渐加重,以致供需矛盾尖锐化。而这些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是人口的递增与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黄河流域的人口数量与日俱增,据统计,如今其人口数量已高达约一亿。如果任其情况发展,将来的人口增长速度将更令人惊讶。在这样的形势下,人均水资源量将相应地递减,难以满足生活所需。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供水量的需求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其次,是现代居民用水浪费与工农业浪费所致。除了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存在用水的浪费现象外,农业灌溉技术落伍与设备的老化也会导致农业用水的浪费,再有发展高耗水量工业也使得工业供水效益低,出现浪费水资源的现象。第三,则是水资源总量的减少。而水资源总量的减少又与一定原因相关的。比如,断流的频发。据统计,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间歇性的断流后,黄河流域的断流现象愈演愈烈,无论是干流或是支流,又或是断流的次数与河道的长度都与日俱增。第四,降水量减少与分布不均匀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黄河流域大多都处于干旱与半干早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低,加上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其降水量尚不及全国年平均降水量的百

分之二十七。又因为降水的时间与空间分布都不均匀,对地下水的自我调节产生不利的影响。最后,过度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长期以来对黄河流域的开发已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以致破坏了黄河自我调控系统难以恢复。综上所述,导致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尖锐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供需矛盾的存在使黄河流域水资源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2.2 水质每况愈下及其原因

自8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质量已成为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黄河流域的居住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水质的影吃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用水量增加的同时也扩大了生活废水的排放:二是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增加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化学污染物,三是农业耕种农药与化学肥料的使用。再加上治理的力度不够,导致水质得不到恢复、日益下降。另外一方面,则是近年来降水量的减少致使得水体自我分解污染物、自我净化的能力下降,更是使得水质得不到改善,导致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持续恶化。

3 整治与规划

只有充分了解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总体情况,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后,才可能更好地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一个全面的规划,从而展开治理与保护工作。

3.1 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

法律是实行治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制定出相关的水资源管理条例,并依法进行统一管理。目前,我国已颁布了多项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应当以这法律法规为导向、手段进行黄河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以实现管理的正规化。依据法律可以更好地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而统一管理则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水资源的供需问题。

3.2 开源节流,建立节约用水型社会

可以看到,黄河以非常有限的水资源承担着如此重大的供水任务,我们必须致力于从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等各个方面尽量减少用水量,发展节水型工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降低用水浪费现象。而以上所提到的,又必须以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为基本前提。只有当广大民众都培养了节约用水的意识,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率。

3.3 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就必须做到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必要时可进行人工调蓄。而对入河排污的管理也应当列入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重点项目之内。应当建立和完善水污染治理体系,减少生活废水与工农业废水的排放,以加快水污染治理,加强污水处理的同时也要防止进一做到防治并重。还可以将市场引入治理工作,激励企业与社会都参与到水污染治理的工作中来,使防治工作企业化、社会化,从而扩大防治工作的力量。此外,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跨流域调水等水利工程,减轻黄河的供水压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综上所述,我国需要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再针对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作出全方位的规划,以确保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蔺生容,张遂业,黄河,上游,水沙[M],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

[2]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黄河水资源供需分析及对策,1999

[4]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课题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1999,(2)

[5]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R],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03-2004

上一篇:气候变化对河南省水资源的影响 下一篇:竹山县某滑坡应急治理工程监测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