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应用

时间:2022-07-25 06:47:47

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设定护士的岗位层级、各岗位层级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及工作标准任职,实施护士分层级使用,每月绩效考核后发放各层级护士绩效工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均有所提高(P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责任制;绩效管理

神经内科病房病床周转率较快,老龄卧床患者多,基础护理工作量较多,工作琐碎,加之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存在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容易使神经内科护士对护理工作产生职业厌倦感。如何提高患者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是护理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我科为医院第二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之一是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1]。我科于2011年2月实行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实行护理人员绩效考评,有效地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三级医院。神经内科编制床位43张,配备护士17人,年龄:21~39岁(平均30岁),工作年限:1~20年,中位数为8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占5.8%;主管护师2人,占11.8%;护师5人,占29.4%;护士9人,占,52.9%;学历:本科6人,占35.3%;大专10人,占58.82%;中专1人,占5.8%。

1.2方法

1.2.1护士分层级使用

1.2.1.1岗位层级设置 在原来责任包干制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和完善护理岗位任职条件、工作标准、工作内容等,将护理人员依据职称、学历、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等分为高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责任护士。按护理部的标准修订科室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及工作标准。

1.2.1.2分配各级护士岗位 病区分两个责任大组,每组包括1名高级责任护士、1名中级责任护士、1名初级责任护士和1名助理责任护士。设责任组长1人,由高级责任护士承担。

1.2.1.3 护士分层使用任职条件和工作内容

1.2.1.3.1高级责任护士:本科毕业,获主管护师或护师职称4年以上,具备较强的本专科工作能力、抢救疑难、危重患者的技能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工作内容:负责本组危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同时督查、落实本组的护理质量、处理疑难护理问题;指导并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协调与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医生、医技科室、后勤部门);健康教育指导等相关工作。

1.2.1.3.2中级责任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获得护师1年以上职称,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熟练掌握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及专科护理技术,能解决本专科常见护理问题。工作内容:负责本组一般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包括与患者相关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参与主诊医生查房;指导本组初级责任护士工作。

1.2.1.3.3初级责任护士:中专及以上学历毕业后取得注册护士资格的护士,熟悉护理基础理论、各种护理操作技术及常用急救技术,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能解决本专科护理问题。工作内容:负责本组轻症及恢复期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及时与主诊医生沟通,解决患者的问题,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指导本组助理责任护士的工作。

1.2.1.3.4助理责任护士:未取得护士职业证或考试通过待证人员,具备基础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工作内容:助理责任护士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

1.2.2绩效考评

1.2.2.1制定绩效考评内容 科室实行绩效管理,根据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制定各层级护士绩效考评表。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和护士分层级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作用[2]。绩效管理分为工作年限及职务系数、护理工作量考核、护理质量考核、护理服务考核4个方面进行考评。将绩效考核标准充分量化,与每日护理危重患者数量、基础护理工作量、抢救危重患者数量;科室一级护理质量检查、护理部二级护理质量检查或考核存在问题、缺陷及考核不合格;以及每月发放的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1.2.2.2绩效考评方法 科室制定量化绩效考评表,由护士长及科室考评小组每月按照绩效考核表对各层级护士进行考评,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护理奖金总额40%按照工作年限及职务系数分配,60%按照绩效考评分配。个人绩效奖金=工作年限及职务系数+(护理工作量考核系数+护理质量考核系数+护理服务考核系数)×科室平均奖;科室平均奖=科室奖金总额-护士工作年限及职务系数总额÷全体护理人员系数总和。

1.2.3效果评价

1.2.3.1护士工作满意度 采用本院护理部设计的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共20个项目,回答选项设"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

1.2.3.2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 出院前发放护理部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共2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照"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级评分,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

1.2.3.3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采用护理部设计的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共20个项目,回答选项设"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P

2 效果

比较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前1年(2010年2月~2011年1月和实施后1年(2011年2月~2012年1月)效果如下。

2.1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1。

2.2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见表2。

3 讨论

3.1护士分层级使用和绩效考评结合在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使用,起到了双赢的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分层级使用,在本组各个环节护理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护理工作相对独立又相符配合,通过量化考评及护理服务考评,使护士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护士主动走进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和照顾患者,解决患者需求。护士真正参与到自己所分管的患者全程、无缝隙的护理,体现护士自身价值,增加护士工作成就感。每一个患者有自己的责任护士,有问题可以联系责任护士,及时解决问题,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患者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

3.2护士分层级使用拉近医护之间距离,提升护士的业务水平。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主要表现在护士能否及时执行医嘱,能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能否与他们密切合作[3]。实施护士分层级使用,护士分管床位相对固定,跟进医生查房,掌握分管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及心理变化等,有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用药后及时的观察,确保护理安全。高级责任护士对本组护理实行质量监控,确保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及时落实,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分层级使用使医护密切合作,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开展护士分层级使用,开展相应的培训,年轻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使护士具备过硬的技术,促进了护士的成长[4]。

3.3护士分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通过护士的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体现了护士的能及对应[5]。护士分层级使用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由高年资护士担任责任组长,对本组的护理质量起到了检查与督导作用。既保障本组护理工作质量有效落实,也对危重、疑难病例的护理问题、技术起到指导作用。保证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高年资护士职业认同感。护士分层级管理后各岗位职责明确,绩效考核指标清晰明了,绩效考核从护士对患者护理工作的质量、数量、技术难度、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要得到绩效考核高分,提高薪酬,就要严格遵循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项职责,主动参与护理管理。护士通过对各项护理质量进行自控与他控,不断总结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护理缺陷,不断地自我改进与提高,增强护理工作责任心,提高各项护理质量。表2结果显示,护士分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P

参考文献:

[1]李丽,张立新. 为了患者的满意,为了天使的微笑[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6):7.

[2]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S].2005.

[3]吴海燕,梁勤.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开展责任制护理的效果探讨[J].护理研究,2011,2(11):2995-2996.

[4]姜秋红,颜燕,张宏.实施护士岗位管理 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6(29):26-27.

[5]黄行芝,刘庆,徐霞.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7(10):525-527.编辑/哈涛

上一篇: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siRNA荧光逆转录病毒表达... 下一篇: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实践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