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与艾蒿,忘不了的端午气息

时间:2022-07-25 05:46:30

菖蒲与艾蒿,忘不了的端午气息

每近端午,市场上售卖植物草药的摊位就会多起来。父母或爷爷奶奶常常会买来几束,挂在门墙之上,或者放在大锅里熬汤――这汤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洗澡的!童年时,每一年都会被强制享受这样一次药草沐浴。按照传统的说法,洗过药浴的小朋友不容易生病,而且身上散发的气味可以让蛇虫远离,不长痱子。这些草药中,以菖蒲和艾蒿最多。

菖蒲和艾蒿,悠长年月之前的某个端午,先祖就在采摘它们。今天,让我们用格物致知的态度,再来认识一下这些植物。

菖蒲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国风・陈风・泽陂》

说到端午,当然得谈屈原,“小清新”们马上会想到浪漫主义,不过在“自然控”的眼中,《离骚》几乎就是一部先秦时代香草植物的小百科。还记得那句“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吗?其中的“荃”(quán),就是我们今天插在门上的菖蒲。

菖蒲在江南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湿地植物,常见有两个种:一个生活在湿地淤泥中,可以直接称为菖蒲;一个生长在溪流的石头上,称为石菖蒲。前者有着高大的剑形叶片,后者的叶片矮小,密集成丛。二者都有匍匐蜿蜒的根茎。

揉碎一片菖蒲的叶子,能闻到柠檬味道的清香,根茎的香味则更为强烈。这些香味主要来自菖蒲中含有的细辛醚及少量丁香酚和黄樟油素。干制的菖蒲根至今还被广泛用作中药。 另外,它也可以作为酿造苦艾酒的添加物。菖蒲的精油被用来制造香水。

艾蒿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通常所说的艾蒿,其实包含了菊科蒿属的好几种不同的植物,比如艾、南艾蒿、野艾蒿等。这一类蒿属植物在外形、气味上相似,被统称为“艾草”或者“艾蒿”。艾蒿作为野草在春天的中国乡野随处可见,而它在民间传统中的影响力也要高过其他很多野生植物。

青紫色的茎,羽毛状多裂的叶片,这应该是很多人见到艾蒿的第一印象。和其他很多菊科植物一样,新生的艾蒿叶有一层白色反光的绒毛,随着叶片的成熟伸展,叶面的绒毛会消失,叶背的绒毛则一直保留着,风一吹过,银色的光泽泛起。艾蒿的花小而不起眼,它的果实是瘦果,和菊科这个庞大家族的其他植物果实一样细小轻盈,粘在小动物的皮毛上踏遍海角天涯。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艾蒿会长到一人多高。废弃之城切尔诺贝利,其城市名的意思即是“长满艾蒿的地方”,颇有些一语成谶的意味。

揉碎一片艾蒿叶,闻一闻它的味道,无论喜欢还是厌恶,一定是让人难忘的,事实上这也成为在野外识别蒿属植物的方法之一。艾蒿强烈的气味来自于植物体含有的一系列桉树脑、艾草油、大侧柏酮、三萜类化合物和香豆素。这样的“艾香”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悬在门前的艾蒿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

其实艾蒿给我最深的记忆不是在端午,而是清明。当它刚长出嫩叶的时候,故乡的人就会挎上篮筐,漫山遍野地采寻。嫩叶采回来之后,加一点井水,捣碎成汁。把糯米或者粳米蒸熟,捏打成团,再和艾蒿汁混合在一起,经过无数次捶打,搓成一块块绿色的小团。或蒸或炸,或者碾成皮,包裹酸菜、卤肉、春笋丝,捏成饺子状蒸熟,艾香和米香的糅合,把我内心最深处的“馋虫”勾起。这种美味,故乡人称之为艾米果,浙江有人称之为清明饼,其他地方则各有不同称呼。

我们今天用菖蒲和艾蒿来熬汤沐浴、结扎成束挂在门廊之上,或许已不再考虑健康或辟邪的意义,更多的是难以割舍我们与传统、与土地的联系。当我们吃着粽子,童年时代记忆中那氤氲的水汽夹着药香绕梁而上的时候,吟咏着《诗经》中的几句懵懂情话,又有几个在外的游子不起思乡之情呢?

(钟蜀黍 据新浪博客)

此文读完,小编我诗兴大发,嘿嘿,写不出来?好吧!酷咖网(.cn)“诗歌”板块,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大量诗词,更有“原创”阵地等着你!

上一篇: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 下一篇:数学教育教学基本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