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水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时间:2022-07-25 04:33:36

白城市水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省白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与水源现状矛盾愈发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白城市水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推动白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东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东北与黑龙江相望,是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位于东经121°38′~124°22′,北纬44°13′~46°18′,总面积25 692平方公里,人口230万人。白城市辖1个市辖区(白城市)、2个县(镇赉县和通榆县),2个县级市(洮南市和大安市)。

白城市共有8座大中型水库和8条流经全市的河流(如图1所示)。白城市总水资源量为22.72亿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20.83亿立方米/年,地表水资源量为1.89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5.39亿立方米/年,江河客水资源量为220亿立方米/年(如图2所示)。虽然水资源总量较多,但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却寥寥无几。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为860立方米,属严重缺水地区,且水质状况令人担忧。 图1 白城地区主要水系分布 图2 白城市水资源量统计

二、研究区域水质现状

(一)地表水现状

对白城市重点水库、河段的水质状况参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在检测对象中,嫩江的水质较好,洮儿河、向海和月亮湖水质较差。结果显示洮儿河镇西段和洮南段、嫩江大赉段、向海和月亮湖水库水质均为超V类。且综合多年监测数据显示,白城市水污染程度呈上升趋势,水质状况令人担忧。

(二)地下水现状

地下水水质情况也不乐观,对全市监测井进行取样化验分析。监测井的常规检测项目有pH、总硬度、氯化物、氟化物等7项。结果显示区内水硬度较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数值均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3倍和2倍。而水中的Fe、As、Cl-等也超出正常数值,在地下水中,超标最多的为酚,超标近9倍。而在对大肠杆菌的检测中显示,白城市区的大肠杆菌超标严重。且白城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主要是重碳酸钙型水、重碳酸钠型水,这些均对白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健康产生危害。

(三)水源地现状

在对水源地的水质检测分析的结果中可知:水源地中的铁较正常数值超标近4倍;铅超标近3倍;氟和砷分布超标1.2倍和1.8倍,还有部分微量元素也超出应有的正常数值。

三、研究区域水质污染原因

白城市的地表水、地下水和水源地出现上述污染状况,且水质污染情况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状况的污染原因有以下几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更为迅速。而在此繁荣的景象下伴随着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无法有效二次利用并安全处理排放。近年来,白城市年平均排放的有害废水近1 000万m3/a,而污水处理率则基本为0。这使得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经由排污管道直接排放到自然当中,严重污染了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而废气、废渣中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如硫化物等,它们排放到空气中通过降水形成酸雨,进而污染地下水。

农业污染源一般集中在乡村,农民为了追求农业效益最大化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远远超出正常范围,致使农药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体从而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中的化学物质含量超标,从而影响水质。不合理的家禽牲畜和水产的养殖,也影响着水质质量,如采用不科学的化学饲料的喂养、不及时清理家禽牲畜的排泄物等,这些污染物通过降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江河湖泊及库区都将对水质造成污染。

生活污染源的排放量惊人。白城市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超

1000万m3,它们大多经排污管道直接进行排放。尤其是一些平房棚户区,它们的日常污水直接通过渗井渗入地下,很少进行净化处理,污染强度非常大。

四、污染防治对策

(一)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对水源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吉林省水资源保护规划》。近日,国务院了我国近期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它通过十个不同的方面对水资源保护进行全方位的部署,并制订阶段战略目标。在主要指标方面,对流域水质、黑臭水体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分别制定相应指标。白城市在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政策的指引下,参照自身情况,按照《吉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要求,确定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各地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二)加强完善水源环境管理机制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职能。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并派专人负责。杜绝出现“无人可管”的情况,实行部门责任制和定量考核管理办法,从而提高执法、监督、管理水平。各部门管理的事务明确,责任明了,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设立专门组织对破坏水源的企业和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三)大力开展污染源综合防治工作

污染源分为农业污染源(养殖业、种植业)、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并非是某单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些污染源的治理,将不可再利用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将可再生利用的污染物进行回收、处理进而二次利用。

(四)增加对科技的投入

政府通过专项拨款来提高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科技含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设备,实现高精密度机械化操作,使排放出的污水得到有效净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鼓励相关部门开展对保护、改善水质的相关研究,发挥科学技术对改善水质的支撑作用。

(五)加大保护工作宣传力度

在对保护工作进行宣传时,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各政府门户网站定期公布水源水质信息及政府、国家政策信息,设立部门公众邮箱,便于公众与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相互沟通。各电视媒体机构,在其平台播放相关保护公益影片,在日常生活中向公众渗透保护理念,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各社区定期举办主题活动,使公众从各种渠道获得相关资讯。

上一篇:地方债券发行的美国经验与国内实践 下一篇: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