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时间:2022-07-25 12:22:21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谈不上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种情感中,最渴望得到的就是尊重。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两大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不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子,放低姿态,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从道德层面上讲,教师尊重学生,体现的是教师的品质;从技术层面讲,教师尊重学生,又是一种伟大的教育智慧,一种能够撼动另一颗心灵的教育艺术。

我们来设想一个情景:看到一个学生把校园内开得最好最大的一朵玫瑰花掐掉拿走,请问你该怎样处理:是严厉批评,然后告诉班主任,还是责成班主任把学生带回班里严肃批评教育?……让我们看看教育家是怎样对待“犯了过错”的学生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前苏联某学校。一天,老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一个女孩儿把校园里开得最大的一朵玫瑰花摘掉带走,感到很好奇,就走过去和蔼地问道:“孩子,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摘这朵花吗?”女孩儿回答:“奶奶病得很重,我想让她开心,说校园里有一朵开得很大很大的玫瑰花。奶奶不信,所以我要把这朵花拿给奶奶看!”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伸手又摘了两朵花,亲切地说:“你是好孩子。这朵花奖给你,因为你诚实;这另一朵花给你奶奶,因为她教育出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过错,这种宽容比惩罚引起的心灵震撼还要深刻、强烈!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老师尊重学生,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的亲和力,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许多优秀教师受到学生爱戴、尊重,更多是因为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样的道理,学生尊重老师,使老师觉得学生可爱,无形中会激发老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老师就会更加勤奋敬业,恪守师德,尽职尽责地去教书育人。这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良性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和家长之间要相互尊重

学校、家庭是社会当中的两个不同的主体,但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孩子。教师、家长,尽管有着职业、观念、文化等诸多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孩子成才。正是因为这共同的中心,共同的目标,家长和教师才要互相尊重对方。

教师尊重家长,要理解“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一个孩子在学校、在班级,只是千分之一、百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则是百分之百的分量,是家长心目中的唯一。所以在教育学生时,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多和家长沟通,指点教育方法,当家长的好朋友、好参谋。不要因为孩子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差,就归咎于家长,动辄“喊家长”,板着面孔指责家长!这种态度和做法不仅有损教师自身形象,有伤双方感情,更重要的是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符合教育规律,应为教师执教之大忌。

家长要尊重老师,这是为人父母的必备素质。因为,能力再高的家长也不可能把孩子从幼儿园一直教到大学,都得要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家长尊重老师,也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

如前所述,一个孩子在家里是百分之百,但放在学校、放在班里只是千之一、百分之一。在教育管理上,学校老师要为千百个孩子服务,不可能像家长一样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如果出现教育管理方面的矛盾,家长也应站在校长、老师的角度,做个换位思考,冷静客观地对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尊重老师的教育管理权。这不仅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也是社会倡导的公民道德。毕竟,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风尚,践踏斯文、蔑视教师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教师同家长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就能做到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在旧时代的知识分子阶层,向来存在一种陋习,就是“文人相轻”:你蔑视我,我瞧不起你,彼此排斥,相互拆台。

现代教育早已不是旧时代那种封闭式的“私塾”教育,而是一个上下承接、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之间密切合作,包括各年级之间的协作,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等等。如果一环脱节,整个教育链条的运转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不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或是风华正茂的新秀,相互尊重应成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和必备的人格修养。要坚决摒弃那种“文人相轻”的陋习,彼此尊重,密切合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教师之间相互尊重,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教书育人这项系统工程才能实现“无缝衔接”,提高教育质量。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学科的教研组,不仅教学、教研上密切合作,教学研究风气浓厚,而且在生活上也极富人情味儿。一个老师家里有重大事情,全组的同事都会感同身受,无私的施以援手。诸如组里哪个教师因病请假,大家会热情探望,踊跃代课;家里有红白喜事,全组都会在第一时间到场帮忙……有一组数字可以见证这个教研组的工作绩效:一个学年,全校共承担46节校、镇、县、市各级公开课和观摩课,该组18名教师就上了22节;学科竞赛,全县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4人,改组就收入囊中8名;中招考试,该组6个毕业班187名学生被A类高中录取,这个数字将近占全县计划招生总数的1/5。

事实证明,大到一所学校,小至一个教研组,教师能互相尊重,关系就融洽,工作绩效就高,可见情感也是一种工作动力。

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彰显的也是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从儒家文化的核心“仁者爱人”这个意义上来看,心中肯容纳他人,包括对自己有过伤害的人,都能以诚相待,予以尊重,这种“善因”必然会结下“善果”,尊重他人,自己也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尊重。这种人格魅力,令教师广结善缘,在同事间、学生中极具亲和力,在教学工作中如鱼得水,这是一个教师能够进行成功教育的情感基础。

有一句教育名言讲得非常好: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一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一个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幸福感来自哪里?我认为来自尊重。无论什么人,被人尊重的感觉是幸福的,因为受尊重满足了精神情感上的需求。而这种需求,甚至比物质给与带来的满足要重要得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茫茫人海,能够在一个单位共事,在一个空间相处,皆是缘份。推行和谐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家校关系,应从“尊重”开始!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素养 下一篇:Visual Foxpro中巧用查询设计器设计复杂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