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石柱康养文化产业要念好“三字经”

时间:2022-07-25 09:39:10

发展石柱康养文化产业要念好“三字经”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重庆409100)

根据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石柱县属于生态保护发展区。2016年,该县县委响亮地提出打造“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把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来抓。有产业才有钱袋子,发展康养文化产业是其中一条有效的路径。愚以为,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去努力。

一、在“硬”字上下功夫,即优化布局,多渠道完善康养硬件设施建设

(一)完善康养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在全县合理布局康养文化主题广场、公益性文化服务点和综合康养文化站

一是在县城中精心设计几个文化主题广场,凸显土家文化元素。按人口疏密程度分为几个片区,把每个片区人群最密集的广场确定为康养文化主题广场。要请专家精心设计,使这几个文化广场的主题各有所侧重,但总体却贯穿同一个大的主题,且遥相呼应。使每部分独立成篇,合起来又具有别样的韵味。二是推进公益性文化服务点建设。譬如将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据点统一迁至体育馆附近的文化中心。使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连成一个版块,动静结合,方便群众参加各种活动,也能使这片僻静的地方增加人气。三是依托每个乡镇建成综合康养文化站。升级乡镇原有的文化普及站,完善各种功能室,要落细落小,尽量人性化,让他们在温馨的氛围中体验文化的魅力,给游客和群众带来“星级享受”。

(二)融文化娱乐于一体,打造星罗棋布的康养休闲中心

一是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康养文化企业。可以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文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康养休闲中心的建设。也可以引导本地文化企业弱弱联合或兼并成大的康养文化公司。二是规范、优化、美化康养文化经营活动场所。整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祛除不和谐因子,规范运营。比如对有意愿建成康养休闲中心的电影院、网吧、茶楼、体育健身、书城、水吧等纳入统一规划,对其康养文化主题进行论证,尽量避免主题重复形成恶性竞争。要使它们各有情调和侧重点,绝不雷同。无论走到哪里,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三是形成多种功能的康养文化模式。可以考虑在原来服务项目上添加一些项目,让游客更方便,例如“网吧+咖啡(茶水)”“影院+餐饮”“茶楼+儿调”“健身+咖啡”“书城+土家小零食”等多种功能的康养文化服务模式,将石柱县城打造成为重庆市集品茶、养生、休闲和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康养休闲中心,使游客流连忘返,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二、在“大”字上做实,即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发展新型业态,打造康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一)抓大扶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

一是“抓大”。即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招引“金凤凰”。特别是要抓好康养石柱“视觉战略”、秦良玉文化工程、“中国土司城”等项目是重中之重,要花大力气做好。突出重点,高起点规划。严格招投标制度,吸引市内外著名企业入驻,投资创办大型康养文化产业集团,把新的康养文化理念和先进的经营模式带到石柱来。二是“扶小”。响应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号召,放宽准入门槛,孵化各种小微康养文化企业,鼓励他们把蛋糕做大。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有所倾斜,让他们有机会“茁壮成长”。

(二)让利于民,发展新型康养业态,打造产业集聚区

一是拓展消费市场。县商务局要推进康养文化消费试点行动,让发展得有一定规模的康养文化企业组建康养文化消费企业联盟,开展康养文化产业消费节活动。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消费水平,推出各具特色的康养文化消费卡。依据消费的额度享受不同等级的回馈。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让群众有同等的学习机会,真正享受到实惠,从而提升石柱群众的整体素质。二是扶持新型产业。根据本县定位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激发内生动力,增加就业岗位。比如对文化创意企业、文化生态企业、文化休闲企业进行高标准整体策划包装,提档升级,给足发展政策和空间。三是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一定规模。首先,把“中国土司城”建设项目作为重点。以传承土家文化为己任,重点打造秦良玉博物馆、秦良玉大都督府、万寿山练兵场、白虎堂等建筑群,使之能展现巾帼英雄秦良玉的风采。其次,抓好县城和西沱两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县城文化产业集聚区要科学规划建设土家美食小吃街、土家风情街,打造龙河康养休闲生态文化长廊,新建帽顶山秦良玉文化公园,完善旗山公园文化设施,使县城成为休闲、度假的心仪之城。西沱古镇文化产业集聚区要凸显“巴盐古道”的历史文化底蕴,修缮古镇损坏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以古镇古道的独特记忆和人文风情为主,打造康养魅力古镇,形成康养绿色生态文化景观长廊,延长产业链。

三、在“名”字上出彩,即立足县情,倾力打造驰名中外的康养文化品牌,以特色活动的推介扩大影响力

(一)建好土家名人库,使之发光发热

该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一是非遗的传承人。二是土家民间艺人中的佼佼者。三是文化馆的特殊人才。四是作家协会的著名会员。四是家在石柱但在市外工作且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把这几类人的个人信息都录入土家名人库,使之为石柱康养事业做贡献。

(二)挂牌成立“中国土司文化研究会”,发挥已有基地的作用

一是成立“中国土司文化研究会”,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以此为载体形成高端论坛品牌,汇聚各路英杰,“借智”为石柱科学发展把脉,力争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二是发挥好“少数民族文学基地”这块招牌菜的作用。该县于几年前挂了牌,但其作用还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要在做实事上下功夫。比如每年作协举办“重走巴盐古道”采风活动,让市内外文人汇聚石柱进行采风创作,编纂大型康养文化集子,公开发行专辑。通过他们的微信、微博、QQ等转发,吸引全国人民的目光。

(三)以特色活动的推介扩大影响力,提高石柱知名度

一是举办全国万人土家歌舞才大比拼活动。积极策划,通过政府网站、全国网络媒体记者、网络达人等加大宣传力度。再唱经典民歌,舞动魅力毕兹卡,大力弘扬土家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邀请我国演艺界知名人士当评委,力争把它举办成全国的盛会。二是举办中国.重庆.石柱康养民族文化节。组织非遗文化展演,寻根秦良玉,徒步巴盐古道百里民俗风情文化走廊,体验盐运背夫生活,住云梯古镇吊脚楼。品土家美食,看民俗风物,唱巴盐古道盐夫歌谣,使游客留下永恒记忆。

作者简介:

欧小蓉,女,土家族,硕士,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一篇: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与目标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存在的困难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