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多元化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

时间:2022-07-25 09:33:29

中职多元化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

摘 要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教育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鉴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笔者就如何在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体现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和音乐教学原则,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课 多元化 效果

笔者认为,应当是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既把相关教学内容引进中职的音乐课堂,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欣赏教学,它应当不单单是简单的学科融合,而是包括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延伸教学,并使其相互参透,相互促进。

一、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背景

(一)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为多元化音乐欣赏提供了可能。

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已经开始在世界大、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世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浩瀚的人类音乐必然导致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由此可见,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观念和知识,已越来越成为“地球村村民”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文化素质。

(二)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呼唤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现在的中职课程,欣赏型的课型教学不能单一。

第一,中职的学生不都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第二,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多的家庭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常常有自己的感受,并更多地寻求能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来欣赏音乐。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教学对象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趣味和审美能力,并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第三,中职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欲望。

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多元化欣赏教学中,走近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学生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尤其在当今音乐教学改革中,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还应更多的探索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广泛研究中外音乐文化的纵横关系,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在多元化音乐文化的纵横关系,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在多元化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展开,使学生对中外音乐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的表达形式,对各种音乐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各种音乐在其文化生活中的价值,还要指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之间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在进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保留自己的传统音乐。传统民族和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应当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也反映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多元化。

音乐欣赏体验是多元化的。当一个人欣赏同一部作品,其心情不同、年龄变化、经历的不同都能直接影响欣赏者对作品的体验,很多时候体验的反差还比较大。因此审美体验的多元化是人的认识规律在欣赏教学领域的特殊体现,其特殊性在于由于感知主体的生活体验、思维定势、认识水平、认识角度、认识方法等个性差别,导致其对欣赏客体(即音乐作品)的切入点、共鸣点、感悟度把握的差别,从而导致不同审美主体的音乐欣赏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层次的不同,这就是审美体验多元化的必然性。

三、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

在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多种多元化欣赏教学活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自主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主体的自觉意识,并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如何进行音乐欣赏,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例如在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时,我利用一些描绘风光的图片或录像,藏族的原生态歌曲等先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的辽阔,结合画面来了解风情,体会应当如何表现出音乐风格。还让学生自己联系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青藏高原的印象。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找出歌曲的旋律与其地理风貌所共有的特征,展开想象,再运用自己掌握的简单音乐知识分析作品的节奏、节拍、情绪等内容。音乐常识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并让学生学会自主欣赏,最后做到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欣赏分析一些简单的作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成为讲授、演示的一方,而学生则成为接受、模仿的一方,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

(二)“合作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育新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三)“创造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实践,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高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如在欣赏《采茶扑蝶》等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乐曲时,可指导学生运用身体的肢体语言,感受音乐。

(四)“多学科整合”的欣赏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绘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有利于音乐欣赏与音乐表现创造的整合,有利于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整合,有利于音乐与非艺术学科的整合,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音乐欣赏能力。 (编辑 王立建)

上一篇:创新实践教学法在食品工艺学课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教学研究是一条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