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时间:2022-07-25 06:54:32

新时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系统起着重要的正向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区域经济量的扩张、质的改善、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对交通运输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基于此,对于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多层次定性、定量研究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 区域经济 相互作用 区域空间结构 产业结构

1前言

交通运输关系到国计民生,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有效地联系起来。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公路交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快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了区域内部的经济循环,带动了城乡经济圈的开发与建设。

2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的四个现代化中,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事实上,它们都离不开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支持、作用。在区域工业现代化,生产规模化、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多向化、网络化,与高技术和分工专业化及布局临空化相的信息化是其的技术经济特点。这就要求有与之相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在区域农业现代化,商品性专业化的生产、外向型农业及农工贸经营公司的运作、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活跃的生产、商贸活动,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和地域性流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提升等等,靠传统落后的交通运输和信息传输状况,绝然无法实现。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内部条件,又是区域经济系统中产值的物质生产。交通运输是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的先行,是区域产业生产力布先决条件。区域资源的开发包括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海陆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等,其目的是的工程措施与技术工艺,将自然或半自然状态的潜在物产,转化为人类可以的现实财富,为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生活的服务。,交通运输是区域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现代化发展的和动力。

3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1发展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网络的基础结构可以分为交通运输、通讯、动力设施网络等,在传输性基础结构中,人与货物流动的交通运输网是最的,在程度上着以区际贸易为主包括要素流动在内的区域经济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的,可以从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的空间成本两个来区际贸易。区域贸易不但受本地需求的,受伙伴区域进口需求的。生产成本组成的运输成本对贸易价格产生强烈的,从而伙伴区域的进口需求和区域间的贸易。运输成本随距离的而,这会产生空间组织中的距离衰减规律,两地之间的距离越近,贸易的性就越大,贸易量越大,贸易种类越广。这使得贸易在相邻区域之间。运输费用大到极点,任何距离的运输都变得不,那么区域贸易就不会,各个区域只能靠自给。

3.2公路交通影响地区区位优势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往往取决于该地区在宏观经济环境中的区位优势。首先公路交通的便捷程度改变了地区之间的可达性,从而改变该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由于公路交通系统的合理规划,将使公路沿线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得到优先的快速发展。从菏泽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国道和省道沿线各县各乡镇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相对的区位优势不容忽视。

3.3公路交通沿线形成了带状经济发展区域

由于公路网规划的逐步完善,社会经济活动区域也随之扩大了空间范围,运输通道不断完善,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的经济带逐渐形成。和大城市的经济区域不同,城乡经济呈现沿公路网发展的带状结构。公路沿线的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

3.4公路交通系统带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是市场经济物资流通的基本保证,尤其是公路交通系统的发达更促进了区域市场结构的完善。商品流通、人员流动将变得更加便捷,同时形成了以车站和物流市场为核心的层次性的区域性的商品流通中心。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于物资流通的既有线路的规划、既有流量变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地区间专业化市场的扩大和新的市场的形成。

3.5交通运输系统在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起着纽带的作用

它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有机起来,是社会经济活动得以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交通运输业是不新的可见物质的产业,其生产活动不实物形态的产品,只是旅客和货物的时空位移。区域经济发展直接涉及交通运输的建设,两者密切的关系。

4交通经济带与地区经济潜能

4.1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作用。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梯度转移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交通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所谓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发展按照梯度由高向低发展,产业结构的布局也会呈现出按照梯度变化的趋势。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之上的,它的基本原理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将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向经济水平较低地区转移,这样一级一级的向下转移,形成产业结构在区域内各个梯度地区不同,创新活动首先从高梯度地区发源,随着时间推移,按顺序由高梯度向低梯度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在梯度转移过程中起很大作用,加速了各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这在长三角地区十分的明显。

4.2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区域空间结构的作用

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和生产集聚力是工业区位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交通运输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了中心地理学说:对于中心地区提供的服务和货物的需求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由于交通费用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加,所以随着距离的增加会出现对于中心市场需求为零的区域。克里斯泰勒用这种简单的理论抽象出了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内空间结构的作用经历了从简单的定性到定量分析的过程。点轴开发理论。点轴开发理论中轴线的发展是交通运输系统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中作用的结果,点轴开发理论中的轴是沿着交通干线形成的,交通线连接着区域的增长极。交通经济带理论。它更加明确了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交通经济带是一种经济活动沿着交通基础设施束集聚分布的现象,在交通经济带的理论中,交通直接导致了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行业常常集中于区域内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增长极再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其中交通运输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增长极的扩散。

4.3公路交通系统改善地区资源配置

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公路沿线地区的土地优化配置以及沿线工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将紧缺的土地资源调度到最紧缺的、能够极大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行业中来。另一方面,公路的便捷也将使农产品更加方便地运输到城市市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开始呈现升级与调整态势。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产业地域分布布局更加合理。

5结语

综合以上来看,交通运输体系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交通运输发展的效益应在区域社会、及地区,按社会分配原则公平分享、把交通运输建设对环境生态的危害降到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能够容许与消解的最适程度。也正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和内容。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区域经济是区域竞争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公达.薛鸣枝.我国民航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魏然..运输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J].物流技术.2006年04期

3叶心梅.我国交通运输物流政策法规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李宁.基于绿色物流思想的配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上一篇:加强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促进会计专业持续发展 下一篇: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