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是这样炼成的

时间:2022-07-25 06:23:35

从老师到创业者

1988年,大学毕业的马云去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外语,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工资大约是每月11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职,并利用课余时间为到杭州观光的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就是马云发起的。

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时间,他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结果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元人民币,光是房租就交掉700元。第一年实在不行了,朋友中有人开始动摇。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或广州进货,卖礼品、包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马云后来说:“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到了1995年,钱没赚到多少,马云却凭着超强的活动能力闯出了一小小的名气。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找到马云,委托他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

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美国商人想赖账,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丢失了随身行李,最后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回国。

发现“金矿”

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了,马云灰溜溜地回到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虽然钱没要到一分,这次讨债之旅却让他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并且为他的翻译社在网上做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出去,中午12点前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第一个有关中国的网页。“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马云立刻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加上妻子,一共三人,两万元启动资金,租了间房,开始了他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这是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

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杭州街头的大排档里经常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叫马云的人,听他口沫乱飞地推销自己的“伟大”计划。

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他们称马云为骗子。1995年他第一次上中央电视台,有个编导跟记者说:“这个人不像好人!”其实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一律被称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跟人侃互联网,游说客户。他天天都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1996年,马云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

芝麻,开门!

古老的神话里有一个阿里巴巴,他只需一句“芝麻,开门”的咒语便可打开宝藏,通向财富的天堂。

1999年初,18位“创业罗汉”筹了50万元本钱,现实中的那个阿里巴巴在马云家里诞生了。创业初期,马云下了死命令,每个员工必须把房子租在离他家五分钟可以到达的路程之内。那时候的工作是不分日夜的,而人家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马云亲自为大家下厨,端上一桌好菜。

其后的6年,阿里巴巴的故事尽人皆知――马云6分钟说服投资基金软银,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接着,各路投资纷纷进入。2003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为消费者服务的淘宝网,2004年推出网络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

如今,马云即使在睡梦中,阿里巴巴每天也有100万元的收入。

神话里那个阿里巴巴打开宝藏的咒语是“芝麻,开门”,马云的咒语是什么?看看马云的花钱习惯就知道了。阿里巴巴尽管有上千万的资金,但从不做大的广告推广,也从不开国内的新闻会,阿里巴巴从不用高薪挖人,阿里巴巴每一页打印纸都是正反两面使用,直到2007年4月底,阿里巴巴才花完第一轮投资,第二轮投资仍然一分钱没动。“我已经竭尽全力去花钱了。”马云说,“从小穷惯了,也就习惯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位不懂计算机的互联网CEO有个理想,到60岁的时候,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桥边下,听到喇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成为全球……”那时候的感觉才叫真正成功。

(本文整理自网络资料)

上一篇:漫游费听证会一部失败的肥皂剧 下一篇:官方“真龙一族”,业余品质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