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修复技术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5 06:12:04

水利工程修复技术管理论文

今年8月以来,我区连续遭受第9号台风“麦莎”、第15号台风“卡努”所带来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水利工程受到严重损毁。灾后,区政府立即组织力量、落实资金,对水毁水利工程进行积极抢修。为规范全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施工技术,确保修复工程质量,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必须严格按照《北仑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施工技术要求》(附后)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实施,确保修复工程质量。

二、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制。其中大工程(修复造价250万元以上)需单独签订监理合同,监理人员1—2人为宜;其余小工程以街道、乡镇为单位,打包签订监理合同,监理人员3—4人。

三、各街道、乡镇必须切实加强对修复工程招投标及施工质量的管理,成立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监督领导小组。各行政村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牵头,推选村民代表组成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小组,加强施工质量现场管理。

四、区水利局负责全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质监工作。

五、修复工程的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管理、竣工验收、结算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北仑区“麦莎”台风灾后农业生产自救补助办法》(仑委办〔2005〕47号)中灾后水利设施修复补助办法的有关要求执行。

六、为保证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顺利实施,各街道、乡镇及有关单位必须严格贯彻《关于严明纪律确保当前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顺利进行的紧急通知》(仑纪发〔2005〕15号)的精神,严格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廉洁、公正、透明。

北仑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施工技术要求

为规范我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范、标准,结合我区水毁水利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要求。

一、原材料

(一)水泥: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一般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2.5,水泥的标号、品种不得混杂。

(二)骨料: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选用,级配良好。

1、砂:应采用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中粗淡化海砂,贝壳应予筛除,含泥量不得大于3%。

2、石子:应使用坚硬、新鲜的人工碎石,人工碎石应进行筛选清洗,清除石屑泥土,含泥量不得大于1%,石子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砌筑石料: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新鲜,无风化或裂缝,块石厚度不小于20厘米。

(四)水:砼拌和养护用水均使用淡水,严禁使用海水。

二、砼(砂浆)配合比

砼(砂浆)配合比是指砼(砂浆)的组成材料砂、石子、水泥和水的用量关系。合理的配合比,应满足砼设计强度的要求,保证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现场试配时,应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与试验条件的差别。现提供常用砼(砂浆)的经验配合比,供作参考。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单位:每立方米

名称水泥用量32.5(千克)碎石用量(吨)砂用量(吨)中砂水(立方米)

C15混凝土(碎石≤20)2931.170.880.195

C15混凝土(碎石≤40)2711.230.870.18

C15细石混凝土3111.0930.7910.205

C20混凝土(碎石≤20)3511.230.750.195

C20混凝土(碎石≤40)3241.290.790.18

M7.5砂浆26101.610.157

M10砂浆30501.60.183

三、施工工艺及要求

(一)干砌石挡墙施工

1、墙体砌筑时宜分皮卧砌,块石大面应朝下,上下层交叉错缝互相压叠,内外搭砌咬紧,保证砌体密实,外坡面平整顺直美观。

2、墙体砌筑时应避免通缝,不准外塞石,不准摇大面;严禁采用内外层砌筑中间乱石填心,面层砌筑内部乱石堆填的错误砌筑方法。

(二)浆砌石挡墙施工

1、块石表面的泥垢等杂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并保持湿润。

2、墙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须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石块间不得相互接触,不得采用面石侧立中间乱石填心的砌筑方法。

3、浆砌石的缝宽,较方正的块石不得大于3厘米,毛块石不得大于5厘米。缝隙应塞足砂浆,用扁铁插捣密实。

4、浆砌体应于当天及时勾缝,避免与砌缝砂浆之间形成隔层。

5、砂浆的拌制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一般应用机械拌和。人工拌制水泥砂浆时,每盘砂浆翻拌次数做到干3湿4,拌到颜色均匀为止。严格控制加水量,一般水灰比在0.5~0.6之间。

6、浆砌体在砂浆达到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小于7天,养护方法为在浆砌体上铺设麻袋、草包后浇水,一天2~3次,保持麻袋、草包的湿润。

7、浆砌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和排水孔。排水孔可用PVC管或毛竹管,沉降缝可用油浸沥青板或三油二毡为填缝材料,一般每隔20米设置沉降缝一道。

(三)砼施工

施工次序为:放样立模砼拌和、运输砼浇筑、振捣砼养护、脱模

1、模板尽量采用钢模,也可采用成型木模板、竹胶板等。模板应达到:尺寸准确、结构坚固、有足够的刚度;支撑牢固、不允许有变形或滑移;接缝需紧密,不漏浆;表面平整光洁,应涂抹脱模剂,禁止使用废机油作为脱模剂。

2、砼拌和一般采用机械拌和,使用量较少的砼拌和可采用人工拌和。机械拌和时,将一盘配合料按砂、水泥、石子的顺序依次加入料斗,然后将水和生料同时注入拌筒。需拌和至砼成份、色泽、稀稠均匀一致为止,最短拌和时间不得小于2分半钟。人工拌和时先倒入砂,后倒水泥,用铁铲干拌3遍;然后在中间扒一个坑,倒入石子和2/3的水,翻拌1遍;再进行翻拌(至少2遍),其余1/3水随拌随洒,直至拌和均匀为止。

3、砼运输应符合迅速、安全、经济等原则,应尽量减少砼运输距离。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时,运到浇筑现场后,应在钢板上人工拌和3~5次,严禁加水。

4、砼浇筑前,应对基面进行清理,做到无杂物、无松动岩石。砼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铺设均匀,无骨料集结,砼浇捣必须连续施工。一般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快插慢拨,插点要均匀排列,遂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每个插入点延续时间以砼表面不再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为准,一般为20~30秒。

5、砼浇筑完毕初凝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模板和砼湿润。脱模时间以不变形、不坍落为标准。脱模后及时用草袋、麻袋等覆盖,养护时间一般最少14天。

(四)细骨料砼灌砌石施工

1、灌砌用块石应新鲜、坚硬,面石要求基本上有两个平整面,最小厚度大于20厘米。灌砌块石应敲去尖角,冲洗污染,保持湿润、干净。

2、直立墙灌砌石施工,建基面采用先铺10厘米细骨料砼垫层,振捣密实,然后,随砌随灌,砌石应错缝,垂直缝4~5厘米,水平缝座浆4~5厘米,再砌摆上层块石,砌筑时先砌面石,再置腹石,面石之间间距一般为4~5厘米,腹石要求大面朝下,保持间距5~8厘米,当内侧为干砌石直墙时,应注意灌砌石与干砌石的交错结合,连成整体。面石间可以用1:3水泥砂浆勾缝深5厘米或用移动式简易模防止漏浆,待砂浆初凝后,填灌和易性较好的砼,用3厘米直径振捣器插捣,至表面泛浆为止,然后再砌筑上一层灌砌石。

3、灌砌石设计空隙率为50%,面石与腹石之间衔接,应布设拉结石,避免面石与腹石间出现纵向通缝。灌砌石要求水平分层上升,应禁止上下砌石的竖向通缝,直立墙表面保持平直。

4、斜坡及平台灌砌石施工:当设计厚度为35~40厘米时,应先放置块石,大面朝下,块石应锯齿摆砌,留足缝隙,缝宽为8~10厘米,振捣密实后再扫清浮渣,露出石面,必要时,块石间用高标号砂浆勾缝。当设计厚度大于40厘米时,块石竖砌,采用小面积自下而上边灌边振,防止漏振,插入振捣密实,以表面泛浆为准,振后砼略低于块石面,保证块石出面,灌砌后即清扫场面。

5、灌砌石养护要求同砼,应及时覆盖、洒水。

(五)埋石砼施工

1、埋石砼埋石率为20%。施工时,应先铺一层砼放一层块石,再振捣密实至块石沉入砼中,不得先摆石,再灌砼。

2、埋石用块石尺寸不得大于一次浇筑砼块体最小尺寸的1/3。要求清洗干净,饱和抗压强度大于300kg/㎝2。

3、块石应分布均匀,石块间距不小于10厘米,离开模板距离应大于15厘米。

4、每层浇筑砼厚度不大于30厘米,块石上下之间不得叠置,应有10厘米以上的间距。最终层面,应有10厘米纯砼覆盖层。

5、其他要求同普通砼。

上一篇:长江流域治理研究管理论文 下一篇:洪涝灾害防害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