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证券公司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时间:2022-07-25 04:21:43

增强证券公司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趋成熟。证券行业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以来,资本市场加速发展,证券交易量急剧扩大,行业垄断优势明显,催生了证券公司的高额利润。在此状况下,高额的垄断利润抵消了庞大的费用支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行业对成本的关注度普遍不高,管理相对简单粗放。随着行业的竞争加剧,尤其是2008年中国证监会放宽了证券公司设立营业网点的政策,行业的垄断优势逐步削弱,佣金率快速下滑,利润逐渐摊薄,巨额费用支出显得更具刚性。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利润率的降低,行业内重收入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成本费用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等积弊的消极影响日益凸显。要想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利润,公司管理重心必须逐步从收入扩张调整到成本控制。但是从粗放型竞争向集约化管理转型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证券公司的成本控制意识将随着市场化节奏的加快而逐步增强。2007年7月,中国证监会下发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试行)》和相关通知,标志着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影响力的全新的分类监管思路已进入实施阶段,成本管理能力也明确纳入指引中作为分类监管的一项重要指标,显示出引导和方向性作用,证券行业成本管理变得更有其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二、证券公司成本特点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波动使得证券公司收入的不确定性加大,成本管理变得异常重要。

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和自营投资业务,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股市高涨、交投活跃时,所投资证券市值上涨,投资收益增加;经纪业务客户踊跃入市,交易频繁,证券公司佣金收入增加;反之,亦然。在这种波动的市场中,经纪业务和自营投资作为证券公司最重要的两大业务,收入的不确定性特征明显。在市场低迷的状况下,收入的不稳定将使得巨额的成本支出成为沉重的财务负担,为了取得相对稳定的利润,成本管理愈加重要。

(二)主体业务特征各异,费用支出侧重点不同。

证券公司主要的业务分别是经纪业务、投资银行、自营投资、资产管理等,各类业务特征明显,相关成本费用也不尽相同。投资银行业务主要费用开支都是围绕保荐承销业务发生的,即以项目为单元发生大笔支出,包括业务拓展支出、公共关系支出、员工差旅费、通信费支出等。经纪业务,主要发生在与经纪网点相配套的房屋购置租赁支出、信息通信技术支持费用以及客户营销服务费用。资产管理业务则主要是产品设计、研发、发行渠道等方面的支出。并且,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自营投资业务对人才要求较高,人力成本占比大。不同的成本构成,需要结合各业务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抓住重点进行管控。

(三)人工费用成为证券公司的主要构成。

证券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靠知识和专业能力赚钱的行业,因此,人才是其核心竞争力。国外投资银行员工的薪金和福利支出约占其营运费用支出总额的60%左右。而在国内,随着证券行业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员工薪酬的调整进入一个上升的趋势。证券公司人工成本占比逐年提高,目前平均在40%~50%,甚至更高。如何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结构、如何制定恰当的激励约束机制,成为证券公司必须慎重对待和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

(四)信息技术平台和通信支持成本大幅增长。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证券行业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股票行情的实时传输、电子化清算交易系统、股票交易数据库管理、网上交易、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同时现代化通讯工具的使用已经深入到证券公司业务的各个领域,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通讯和技术支持的成本支出。

(五)总部管理成本和平台支持费用占比高,尚缺少分配到各业务单元的合理办法。

随着证券公司业务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张,集约型管理的特征明显,大总部、大后台强化了集中管理和高效运行,也成为资源整合的必然选择。总部管理成本和信息技术等平台成本不断增加,但是在目前的核算体系下,这些成本都在总部反映,没有按照向各业务单元提供服务和支撑的动因进行分配,形成各业务单元成本核算不完整、收支不配比的问题,影响了考核的准确性和投入产出分析结果。

三、加强成本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

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树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成本管理理念,从合理控制成本与增加收入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按照成本最低化原则,注重成本的价值性和效益性。同时,加强成本意识宣讲,有效向全体员工传递,形成成本管理文化。

(二)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体制、机制、流程等组织形态,发挥从总体到单项、从整体到局部的系统管理功能。具体而言,包括分级管理、集中审批的财务管理权责体制,成本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以及成本预算管理体系。权责体系明确各主体、成本单位的成本控制责任、开支权限以及监督制衡机制;成本管理制度规范成本费用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成本费用的支出、审核、监督等具体的控制程序。预算管理体系则保证成本总量与经营条件和需求相适应,单位业务成本费用水平的适当性,掌控成本的规模和方向。

(三)合理有效协调配置资源。

根据经营管理各部门、各品种、各环节的业务特征和成本风险收益情况,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着力点,开展投入产出分析,进行全方位成本调节与成本控制。长期资产的投资决策对成本水平的影响是明显且长期的,呈刚性特征,需要按照必需、效益原则,认真论证,科学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合理规划长期资产的存量、增量,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和业务规模,努力优化资产、负债配置模式,同时提高资产质量,减少不良资产、非经营性资产。

(四)科学控制业务成本。

按照“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原则,控制经纪业务成本。一是科学论证经纪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功能”规划,优化电子信息系统建设,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成本;充分利用网络化交易的低成本、高能量、大覆盖、全方位的优势,实施业务量低成本快速增长。二是控制分支机构运营成本,注重营销方式创新,减少固定性投入,压缩固定成本;三是对成本费用进行分类,根据各类费用,制定差异化预算办法,实施预算管理和考核。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自营投资业务的成本控制,按照“激励性、约束性”原则,参照市场化标准,坚持并不断完善业务项目成本管理制度。针对人力投入为主的成本特点,需要优先考虑效益,既要加大投入,通过合理的激励政策,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又要均衡成本投入,提高利润贡献度。

(五)努力降低管理成本。

一是进行组织创新、经营方式创新,探索事业部模式、分公司模式、区域管理总部模式等,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二是完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部门、机构、人员间的信息沟通,简化管理流程和层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三是通过优化人员结构、规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人力成本效益。

(六)有效控制创新成本和风险成本。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能和生命力,随着证券行业持续进行的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控制创新成本也变得非常重要。在成本决策方面,应进行充分的成本预测、分析和评估;根据创新方案。科学进行成本配置,同时对成本发生进行过程控制。证券公司业务特点决定了其风险特性。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并不断完善,将经营中出现风险因素的可能性控制到最低水平;实时监控并保持净资本规模、资产流动性、负债水平、自营证券规模等风险控制指标的安全性;按规定提取各项风险准备金;进行各项风险评估,将总体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七)应用作业成本法探索间接成本分摊问题。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是一个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解决了间接费用的合理分配问题。针对证券公司总部管理成本和平台运营成本高的现状,以及业务和服务门类多的特点,比较适合应用作业成本法。通过确定成本资源、核算对象、作业等要素,寻找合理的作业动因,解决间接费用向各业务单元分配的问题,实现准确完整核算业务单元成本、合理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科学考核和准确评价业绩的管理需求。

上一篇:中国证券市场的控制及管理 下一篇:鉴于ASP的电子商务平台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