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历史教学“四度”,让历史教学绽放绚烂之花

时间:2022-07-25 04:10:39

掌控历史教学“四度”,让历史教学绽放绚烂之花

一、注重教学艺术,控制历史教学的热度

控制历史教学的热度,一种情况是要高温冷处理。学生在课堂上过分活跃,相互之间争执讨论得面红耳赤,甚至影响课堂纪律,这种教学过热情况会影响学习效果,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冷处理,既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又不能让课堂秩序失控。另一种情况是要低温热处理。当学生处于沉默冷场时,教师要善于加温处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活动中。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向西方学习这些政治派别提出的思想主张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就会使课堂很沉闷,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但如果我们创设情境,要求学生“以医生的诊断方法,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眼光填写一份特殊的诊断书”,并表明会把优秀作品传到学校网站上,这种方式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就会随之活跃起来,教学热度也会逐渐提升,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比较好。

二、研究教法学法,把握历史教学的适度

1.掌握教学内容的广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在我们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教师可以选取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课外材料,如文字、表格、图片等,并与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四个方面的材料形成对比,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英国为何不远万里,远航三个月发动这场战争,实乃打开中国市场这一经济目的使然。而且,学生在充分理解战争的背景后,也不难理解为何英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貌似强大的中国却输了战争,又输掉了财富。

2.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赞科夫认为:学生的能力也像肌肉一样,需要适当的负担使它得到锻炼,否则它就会萎缩退化。因此教学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难度,使其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常说的,“让学生跳一跳,去摘树上的桃子”。如果教学内容和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就丧失了“跳一跳摘桃子”的能力。

3.把握问题设置的梯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为学生增设台阶,搭桥铺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既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让学生拾级而上,思维有跳跃地向纵深推进,由思维的“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教师主导,调控历史教学的速度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教学速度和节奏,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教学速度过快,易使学生思维过于紧张和疲劳,阻碍学生思维的充分展开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反之,教学速度如果太慢,则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兴趣淡薄,造成课堂无生机,单调而乏味。

因此,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在简单的问题上,要学生能够快看、快说、快记、快写、快做、快思;在教学重点、难点上,要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做到教学过程张弛有度,变而有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掌握重点、难点,打造历史教学的精度

理查得・科克指出:“优秀的教育表现,出于若干真正重要的原因;杰出的结果,来自若干取向或方法。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些原因和方法,然后增加它们出现的频率,将会有绝大的进步。”这说明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掌握课堂的精度。精讲是指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基础上,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讲清讲透,不留疑惑;对于非重点内容或者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则略讲或者不讲,由此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从而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有多种形式,课堂充满活力。

总之,如果我们历史教师能够充分转变教育理念,并在实践运用自己的智慧、艺术,巧妙把握“四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这样历史课堂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生态课堂,也一定会让自己和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上一篇:巧做英语阅读理解 下一篇:审时度势 高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