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5 03:02:17

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下,新课改正在进行中,在课改的进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解.这种理解要么“过左”要么“过右”.所谓“过左”,就是有的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由的学习,老师不管不问,其结果是课堂一盘散沙,学生学习漫无目的,课堂不仅失控,学生也没有真正学到东西.而所谓“过右”,就是表面上看,好象老师并没有一言堂,学生是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学习, 老师经过精心设计,提出问题,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沿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走到正确思路上或答案上来”.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有所谓的师生互动,也是在老师的不断“启发”下,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而课后,如果我们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掌握情况,会令讲课的思品教师大吃一惊,应该说没有一个学生达标,课堂学习低效进行。最高明的教师不在于讲得多,而在于让学生感悟得多、情感升华得多、能力培养得多,而要让学生高效学习,就一定要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兴趣,调动起他们想学,自学的积极性.这就必须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笔者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浅显的看法,与同仁探讨。

一、首先老师要真正改变传统的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能围着教师转,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在新课程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新课改并不是不要教师了,而是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最终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必须在老师长期的努力下,使学生经过不间断的培养,才能逐步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转变理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求老师在课下负出加倍的努力,提前备学生,备教法.所谓备学生,就是在上每节课之前,对学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学生自学,什么样的内容要适当引导.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师生共同来备.所谓备教法,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前想好什么样的教法适合什么样的学生.也就是因材施教.当然,我们知道课堂的情况层出不穷,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应变机制.这也是新课程下对教师的新的考验. 当然,有的同行会说,他也曾尝试过,但课时往往不够,怎么办呢? 我想新课改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发展的基础,作为学科教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教学的重点已不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思想感情能不能得到升华.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单是从学知识的角度来说,现在的政治课本编排很明了,学生自学也会搞懂.所以,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填鸭式的灌注多少知识.这样,就好比”风过无痕”,没多长时间,他们就忘记了我们辛苦灌注的东西.但能力一旦形成,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我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想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首要的是老师要真正改变传统的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二.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自主学习的开放性不等于学生思维的随心所欲;自主性不等于学生的放任自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强有力的组织、指导、调控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探究过程就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和必要的秩序.这就要求教师放弃权威的身份,要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和宽容,以关爱之心,平等、民主之风,维护他们的自尊,激励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学会自控,唤起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误的愧疚,分享互动交流的快乐和班集体的温暖。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与处世。 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甚至提出相反的看法与结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尤其是对差生提出的问题,更应给予肯定,切不可指责与嘲讽。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开口,积极提问。在质疑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帮助,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要启发暗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让学生懂得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各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敢于问也善于问的习惯。才能真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位学者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达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引导作用和支持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教师既要使学生获得积极探究真理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新课程所要求的.

三,多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情感机制。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环境,落实到教师的实际行动上就要求教师有意地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增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他们多争论、多交流。如课堂中适当安排学生自己操作投影机,利用台前即兴表演、收集名言、讨论辨析等环节来创设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每学习一课,我都要求学生首先以思想品德的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来进行预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三个问题提出来让全班学生讨论,在讨论和争论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疑问,并一一地加以解决,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达成了共识。这种自主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全面,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解决问题中酸甜苦辣的体验,对自己辛苦获得的结论有一种特殊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愉悦。这种愉悦,对于学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进行新的探索是一种激励和渴望。同时,我也认真分析教材,给他们创设当堂辩论的情境,通过辩论,增强了他们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同时也懂得了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知道了团队能力和个人能力的关系.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在初二的法律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给他们先给一个案例,让他们自己看书,然后分析案例.他们对此很感兴趣.也都分析的头头是道。遇到复杂一点的案情,我就会让他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各组让自己的代表说出自己所在组的观点,全班再进行讨论.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后,一般他们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得不到,很多情况下,我也不会当堂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课下再进行探讨.这样,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下去会向家长请教,有的学生会上网查相关资料,有的会来和我进争论.往往等不到下一堂政治课,就有很多学生骄傲的跑来告诉我,他们已经知道这个案情应该如何分析了,当着我的面分析的有条有理,俨然一个小小律师,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有时候他们分析的比我们做老师的还全面.这时候我就会鼓励他, 让他在课堂上分析给同学们听.他们也很是乐意.真正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自主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不分课上课下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只要他们想学.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进行讨论,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训练过程,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引导,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指导,也就是说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控。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考虑好讨论的题目或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索有关信息与资料,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合作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所以,在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时,老师应该是做了大量的幕布后工作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广大老师就必须真正转变教育理念,认真钻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多使用鼓励性评价.这样才能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从“逼我学”“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我要学”,真正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技术在江苏盐城棉区的应用探... 下一篇:车道布置对铁路拱辅梁桥的静力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