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时间:2022-07-25 02:28:54

全过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摘 要】无论是施工、工程验收和运营各个阶段,还是工程的安全、进度、质量和造价方方面面,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对工程项目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相关案列的分析、见解,论述施工现场常见平面布置问题,并着重从平面布置对验收及营运初期的造价方面的影响讨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重要性,以引起项目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成本影响

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工程利润是参建各方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而项目现场的平面布置是否合理不仅会影响到工程进度,还会对项目成本产生严重影响。一旦项目参建方不能按期完成工程项目,将会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成本的增加,也会损害企业经济效益。所以说项目现场平面布置对工程项目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忽视平面布置的重要性,没有对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材料加工场地、生活设施以及物资仓库、运输路线等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造成施工成本的不必要增加。下面以某工程为例,论述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重要性。

1.案例分析

施工案例:汇龙X项目总占地2.2万平米,总建面12万,由3栋6座30楼高层和8套别墅以U型布局围合而成,总户数682户。施工三面为已投入使用的施工道路,一面为空地,项目虽然不大但场地较为复杂,可以利用的场地不多。由于各种原因场地布置迟迟未能提供,直到桩基础开始施工时,才姗姗来迟。

总结现场平面布置对项目的影响发现,后期管理人员未提前介入,对场地布置方案不够重视,致使场地布置存在的问题较多,包括:1、未考虑钢筋的平面转运问题,导致一处的塔吊(本计划用于其中一栋塔楼的垂直运输用)长期被占用用于转运钢筋半成品,严重影响进度,增加施工造价;2、未考虑销售阶段的场地布置要求,导致对样板房及售楼通道的投入使用造成较大影响;3、建筑材料堆放不合理,增加材料二次搬运费用。

2.施工现场常见平面布置问题

①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置不当。布置临时道路时,没有考虑地下管网和水电系统。导致水电、管网布置过程中需要破坏道路进行,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同时,不合理的道路布置会影响大型构件车辆的运输,造成调头困难,运距过长,容易堵塞车辆。

②临时设施布置不当。施工开展前没有对施工现场整体规划进行分析、研究,导致临时设施搬迁、拆除或重建。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注意事项

为减少、避免由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不合理而影响的施工成本增加。在平面布置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认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重要性,增大此项工作的开展力度,科学合理的布置施工现场平面图。②工程开展前,全面收集施工现场工程信息,掌握拟建工程所有构建物和建筑物的外观尺寸、平面位置以及各分项工程连接关系,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③熟悉了解每个施工段所需要的构件、材料、施工人员和运输机械用量。根据施工工艺流程需要,对专业场地进行合理划分,尽量避免各工种、各专业和各工序间的干扰。④对施工现场临时道路进行合理规划,保证运输车辆的方便、快捷,降低运输费用。同时,详细了解现场地下设施、水电管网等,尽量避免道路位置和地下工程的矛盾、冲突。另外,尽量把临时道路设计在永久道路上,可以作为后续道路路基,减少施工成本费用。⑤充分利用原有构筑物、建筑物为各类临时设施,也可以使用新建房屋作为临时设施场所,不仅节约搭建临时施舍费用,还可以节省设施拆除、清理费用。

总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工作应灵活多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平面布置图进行随时的调整,坚持合理地方,调整不合理地方,并且需要制定严格的平面管理制度,采取动态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每个区域材料、机械位置,去除随意性,一旦发现有无理侵占场地现象,及时进行制止。只有这样,才可以较好的处理各单位间的关系。避免由于随意性强、组织性差而引起的不必要影响事件,方便工程的顺利完成。

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重点

4.1 区域划分

根据不同功能要求,施工现场工作区域可分为材料堆放区、施工作业区、办公区、辅助作业区和生活区。施工作业区和办公区应该分开设置,确保两者间的安全距离,并设置防护措施,设置明显标记进行隔离、划分。同时,办公区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坠落半径外,必要时可以设置在坠落半径内,但必须采取安全的防砸措施。规划功能区划分时,还应该考虑水电、交通、环保、卫生和消防因素。施工现场不允许设置施工人员生活区,作业人员生活区或集中居住区应设置在施工现场以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4.2 施工现场道路布置

布置施工现场道路时,可以建造永久性道路路基作为施工现场的临时道路。工程将要竣工时再进行路面的铺设。运输道路的布置应沿生活性、生产性施工设施布置,确保道路通畅,尽量避免环形路线。同时,道路宽度应大于3.5m,两侧设置排水沟,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回车场地,并且至少留有两个道路出口,避免交通拥堵,影响工程进度,增加施工成本。

4.3 塔吊布置

施工现场的塔吊布置工作,首先要对拟建工程平面尺寸、形状以及周围环境条件、塔吊性能、吊物重量、塔臂长度有一定的了解。要确保施工材料堆放区和建筑平面在塔吊的控制范围内,避免出现死角。布置塔吊时,应根据建筑平面明确塔吊附座位置,避免附墙角度和距离的过大、过小。若将塔吊设置在建筑凹角内,应认真考虑塔吊的拆卸问题;若塔吊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室范围时,应计算塔吊基础埋深,避免影响地下室的基础施工工作。布置群塔时,首先应考虑塔吊间的安全距离,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要确保塔吊任何部位有2m以上的安全距离,相邻建筑物、电线和塔吊大臂间应至少留有2m以上安全距离。若无法满足以上规范要求时,应对塔吊采取限位措施,加强操作人员安全管理教育,避免塔吊出现碰撞现象,产生安全事故。若电线和塔吊间无法确保安全距离时,要采用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常使用竹竿防护架(禁止使用金属材料),防护架不仅要有较强的稳定性,还要与电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4 水电管网布置

施工现场供电设施的布置应结合项目施工用电进行综合考虑,若供电设施属于独立单项工程,应计算出用电总量,选择恰当的变压器,根据支路导线截面积,明确供电网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施工现场通常使用架空铺设的方式铺设供电线路,并尽量设计出最短线路,避免材料的浪费。布置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时,要本着长度最短的原则进行铺设,通过计算确定供水管径大小,根据施工现场地区特点,选择管网埋设形式。明确施工生产、生活用水后,要确定消防用水设施。同时,为有效排除施工现场地下水,应该接通地下排水管道,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在多雨季节提前修筑排水沟。

4.5 施工电梯布置

施工电梯应尽量设置在建筑物中部,有窗口或大开间阳台部位,不仅方便了施工上下料,而且可以减少墙体流槎、后续拆除补修工作。若建筑物没有大开间窗口或阳台,

可以在墙体上设置预留洞口。若建筑各单元高度不一致时,施工电梯应布置在较高单元上或高低分界处。若单元高差大于两层以上,必须设置在高单元一侧,避免增加电梯附墙困难度。

布置施工电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雨篷、裙房和挑檐等部位,避免施工电梯妨碍以上构件部位的施工。若塔吊和施工电梯布置在建筑物同侧,应综合考虑两者的位置,安装塔吊中控制大臂方向,避免后期拆去塔吊时影响施工电梯运行。若建筑外架使用爬升架,在确定电梯位置时应注意爬升架位置,避免相互影响。

4.6 材料堆放场地布置

在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场地应设置在道路两侧,最好在塔吊回转半径或塔吊司机视野范围内,以便于材料的使用和装卸。对于一些小型机具、预制构件或钢构件等,也应该布置在塔吊回转半径内,砌体等工程用材料应布置在垂直运输机械附近。材料所占场地应根据施工现场的使用量确定,同时为了文明施工,将材料堆放场地设置在拟建建筑背面将方便企业的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堆放场地严禁设置在雨季易积水区域。

4.7 配电箱及用电线路的布置

布置配电箱和用电线路时,应坚持安全恰当、使用方面的原则。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需要专业电工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编制,考虑到电压降和费用的问题,应对线路进行优化,尽量缩短用电线路。一般情况下,搅拌站、钢筋加工车间、生活区照明、混凝土输送泵和塔吊等都应该配制二级配电箱。

4.8 临时生活办公用房布置

目前,大多施工单位都使用彩板房、活动箱房作为施工临时生活办公用房。布置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量确定临建房的数量。布置过程中,应将办公区和生活区区分开来,考虑临建房和拟建工程的安全距离,注意基坑开挖放坡安全,并充分考虑塔吊等大型机械的安全距离。然后,分析临建房是否对后续施工产生影响,防止工程施工中的二次搬运。最后,根据现场的整体实际标高确定临建房的布置方案,防止出现临建房基础过低引起的积水、排水困难等。

4.9 砂石料场及搅拌站布置

布置搅拌站位置时,既要考虑道路是否方便,又要考虑砂浆混凝土的运输距离是否合理。布置砂石料场时,应分析地面混凝土是否达到足够的强度,根据供料情况和现场的一次用料情况合理设置料场的大小范围。若条件允许,最好还是使用商品混凝土。

5.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是系统工程,涉及项目参建的各方,不论项目大小都值得各方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及参建的各方进行严格论证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笔者仅仅抛砖引玉,目的是引起项目管理者,特别是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281-2282.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0.

[3]田金信,周爱民编著.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人与建筑环境》柳孝图.林其标.沈天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王东建(1974―)男,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工程技术和管理。

上一篇:环保理念下的自然通风设计分析 下一篇:水利机电安装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