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25 12:43:11

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经济刚刚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的洗礼,在国家提出“保八”的背景下,安徽省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面对金融危机,第三产业表现出了很好的抵御危机的能力。通过在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当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希冀为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第三产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127-03

1、引 言

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提出三次产业以来,第三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第三产业所具有的抵御风险以及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越发显现。但安徽省的第三产业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还是产业结构和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是不相称的。

2、安徽省第三产业的现状及分析

2.1 安徽省第三产业的总体情况

(1)总体规模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2009年,安徽省第三产业产值达到3654.5亿元,较上年增长11.1%,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将近2000倍,是2000年的3.3倍:所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1978年的17.3%到2009年的36.34%,吸纳就业人员1425.9万人,比2008年增加71.4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的35.75%,较2008年增长1.1个百分点,为金融危机下的安徽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与全国以及东部发达省份存在差距

在过去的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2918万元,较2008年增长8.9%,所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42.6%较2008年上升0.8个百分点;而安徽省2009年第三产业只占到总值的36.340/o,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较2008年的37.40%下降了1.06个百分点。与同处华东的其他省市相比较,安徽省的第三产业的总体差距比较明显,如表2所示,在2009年第三产业总产值排在东部六省一市的第六位;并且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仅仅排在第五位,落后于排在第一的上海市13个百分点,落后排在第四的江苏3个百分点,比六省一市的平均占比的44.17%少了7.8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与其他省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总体发展速度形成对比,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整体发展速度。

2.2 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近年来有所减缓,且占生产总值比例逐年下降

进入新世纪以来,如表3所示,安徽省第三产业每年都以超过100%速度增长。以2004年为界点,可以把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在2004年以前,增长速度都在11%以上,并且高出经济整体发展超过2个百分点,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达到最高的42.08%,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的黄金期;2005年以后,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始落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也逐步下滑到2009年的36.34%,比最高的2004年低了将近6个百分点。

与第三产业相比,安徽省第二产业发展势头很猛,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增加,到2009年已经达到48.87%,在2004年到2009年短短的5年内提高了超过10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可能在2004年以后,沿海的第二产业的大量内迁,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省也制定许多优惠政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使安徽省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远高于整体经济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忽视,发展速度跟不上整体经济的发展。

2.3 安徽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需要优化新兴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根据国家统计局1985年对三次产业的划分,把我国第三产业分成流通、生产和生活服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等四个部门。其中,第一、二层次为流通类,第三、四层次为服务类,据谢文蕙等的资料,1988年,第三产业内部这四个层次产业的比例关系是:发达国家为25:10:30:35;亚洲“四小龙”为30:15:35:20;印度和中国大体为35:25:25:15。

从表4中可以看出:流通类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例超过74%,而服务类占比还不到36%,流通类比重远大于服务类,无论是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总体相比,安徽省第三产业中的第一、第二层次的比例都过大,而第三、第四层次的比例都严重偏小。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传统的流通类服务业,而新兴的服务类产业相对弱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与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阶段和基本国情有关,也与安徽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关。

作为我国第14个迈进“万亿”俱乐部的省份,相较于其他省份,安徽省的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体育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无论是在三大球的顶级联赛中,还是在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围棋的联赛中,安徽省至今没有一支俱乐部,仅有的一支中甲足球俱乐部,目前的生存状况也岌岌可危。

2.4 第三产业在安徽省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

虽然近年来安徽省的第三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差异,第三产业在各地区的发展也很不平衡,第三产业占经济总产值比重较大的是黄山市的46.9%和合肥市的43.5%,而较小的却是以资源著称的淮南市淮北市和铜陵市,只占到生产总值的三成,相差超过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各地区的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影响安徽省各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而且可能将成为安徽省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绊脚石。

3、加快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符合第三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

(1)思想上重视:第三产业组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发展不像第二产业那样容易出成绩,很快形成规模,但一个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决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社会的稳压器,一定要把其发展摆在和第二产业同等重要位置上来。

(2)政策上扶持:1)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长、中、短期的产业规划和目标,真正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2)要开放长期由国有资本垄断的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和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真正搞活理顺第三产业的发展。3)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第三产业的行业特点,制定相关政策,利用税收杠杆,鼓励和引导教育、文化、体育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

(3)后勤上保障: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往往都是中小企业居多,由于企业自身实力弱小,就需要各地政府:1)加强执法力度,规范市场,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使相应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2)成立专门的机构,由主要领导挂帅,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等上的援助,破解企业发展难题;3)融资难往往成为大多

企业发展的瓶颈,各地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为优秀有潜力的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以及优惠政策,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3.2 各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找准自身优势。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所具有的优势也就不同,也决不能搞一刀切。比如黄山市特有的旅游资源,亳州市的中草药,合肥市的高科技人力资源,安庆的黄梅戏等等。认清自身的优势,合理定位,才能在发展中少走弯路。

(2)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一个产业的发展。一个好的产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适合自身的第三产业中长期规划,充分利用和挖掘自身潜力,做大做强自身优势项目,以点带面,从而推动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3)和整体经济协调发展。发展第三产业,要保持与本地区经济的同步协调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只有以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后盾,为整体的经济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才能保证第三产业发展快速稳定。

3.3 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

(1)加快工业化。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第三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本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为基础,想在较低的工业化基础上发展出较高水平的第三产业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会重蹈冰岛、迪拜的覆辙。安徽省应该利用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的发展机遇,做好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的工业化的发展,为安徽省第三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城镇化。城镇化提供的相对集中的人口、产业群和购买力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而第三产业发展能够给城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使城镇更有活力,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人口和企业加入到城镇化进程当中,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安徽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沿海地区,而且落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滞后严重阻碍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势在必行。

(3)正确协调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基础,以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让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服务。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发展关系,促进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应该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根据安徽省的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安徽省的地理、资源、人才优势,加快安徽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带动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安徽省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玉玺,余汉徽,安徽身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2007(5)

[2]贾品荣全球经济战争一第一财富规财与中国经济战略[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1)

[3]李勇坚经济增长中的服务业:理论综述与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5(9)

[4]刘希宋,叶东,新时期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原因和对策[J],经济师,2005(1)

[5]林民书,韩润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结构调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6]欧新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M],武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上一篇:路堤路堑植物防护应用初探 下一篇:浅议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协助管理层实施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