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快乐融入数学课堂之中

时间:2022-07-24 07:49:04

如何将快乐融入数学课堂之中

【摘要】爱,是教师的灵魂,离开了“爱”,教学就失去了色彩,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少了一条纽带,也可能就多了一道鸿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除了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条主线下展开的。情感,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跃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抽象、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文,我就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愉快教育

一、让导入充满情趣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充分体验数学中的乐趣,比如教学小数加法笔算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若改用趣味性导入,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 0.1毫米计算,折叠多少次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凝能否办到,有的学生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三分钟内能办到,但要借助笔算。这时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连加27次后,结果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

二、让课堂充满微笑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有什么不开心,也要尽可能不将情绪带入教室,如果将你的不愉悦情绪传染给学生,那么这堂课肯定是一堂令人遗憾的课。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一个轻松而愉快的课堂基调,从而达到事半攻倍的效果。不论是学什么东西、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生学好小学数学,就应该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材以及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当抓住最佳时机步步设疑,适时穿插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感情,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使教学、学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的进率时,我用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来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同时特别指出米和厘米是隔一代的祖孙关系,所以1米=100厘米。这样,学生在欢笑中记住了长度单位的进率,又强化了学生的推理记忆。

教师还可设置一些教学情境,通过做游戏活动,诱发学生求知欲。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较短,恰当的插入些游戏,可能吸引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自觉地投入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巧用激励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都很注意来自教师的表扬、鼓励。在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既不能夸大,也不能不屑一顾,漠然视之。当然对于不同学生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作出不同的评价,只有褒扬有度,才会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给知识注入幽默

适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功效。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时时常会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场景,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比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只?”学生心算,笔算后仍然面露难色。这时教师发令:“全体兔子起立,举起2只前脚”,学生开怀大笑。教师顺势追问:“现在鸡和兔的脚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多少只脚呢?”学生回答:“45×2=90只”“少了多少只”“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26÷2”=13只兔子,32只鸡”。

四、让师生更加亲密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课堂的基石,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要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为人师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必须首先做到爱其生,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水县尧禾镇中心校)

上一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下一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