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作业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时间:2022-10-09 12:50:39

前置作业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摘要】对于正处在青春期、开始有独立思想和情感复杂化特点的初中生而言,科学的前置作业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就以前置作业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思考讨论。

【关键词】前置作业 科学教学 应用 初中 思考

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点把握程度和验收教学成果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前置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在教师授课之前对新知识点所进行尝试性的学习。

一、前置作业的作用与意义

1.建立基础,便于深度发展。学生通过对前置作业的探讨、实践,从而掌握了一定的对新知识点的了解。带着基础学习不仅能让教师更加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在问题深度上的理解能力,把握住更精髓的、深层次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拓宽相关的知识层面。

2.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前置作业的多样形式和自主学习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重的选择空间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有充分的主人翁意识,在具体学习中,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形式,从而培养他们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在多重样的形式中,还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丰富的学习内容自然会让学生在学习上促成他们兴趣和习惯的良好促成。

3.减轻学生负担。优质的前置作业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通过“带着问题去思考”的上课模式,学生对知识点会有一个比较扎实的把握。如此一来以巩固知识点为目标的课后习题就可以相对减少,并且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效率也能提高。

当学生带着对所学内容的困惑、形成的疑问走进课堂,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和老师的指导,让课堂成为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场所时,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加高涨。前置作业的科学设计与运用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协助教师顺利进行课程教授;能够锻炼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促使学生向全方位发展并带动学生更好地展示;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融入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二、科学的前置作业的设计

1.形式要丰富多样,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空间。生字预知、资料搜集、案例分析、实验探索、角色等多变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各自选择学习方式和认知的角度,成为学习上的主人翁。并可以通过课前开放性的探讨和交流,让他们学习别人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角度,向全面发展。

2.要明确目标做好导向指引。前置作业最基本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陌生的知识点在学习之前展开思考并有一个意识上的理解,以方便接下来的教学程序顺利开展。因此,前置作业的内容必须要明确目标,在设计上也要有导向,能为下一节课的大概思路做铺垫,指引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走入课程。

3.要乐于鼓励,善于制造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多方位发散思维进行思考,不设固定答案的问题。对于有创新性的想法给以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并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作业成果,使学生感觉付出的劳动有所获得,才能保持学生的兴趣,乐于完成前置作业。

4.要兼顾发展思想品德与合作精神。如今的社会现状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除了注重理论知识,更要兼顾好综合素质的发展。而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尊重他人,在独立完成的作业上加以培养。因此,前置作业的内容除了要涉及新课程的知识重点,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思考和合作精神。

5.要结合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地球信息化的成果,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不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假如前置作业的答案只需敲敲键盘就能获取,那么它便失去了本质意义。因此,前置作业在内容设计上要考虑其实践性,只有保证学生参与实践过程,才有可能取得它的目标效果。

6.要题量得宜。要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关键是在于能否引导学生“学在教前”,而不是单靠作业的题量来体现。大部分的中学生都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此时如果前置作业仍然繁重,那么学生将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通过对学生摸底调查得出,95%的学生认为前置作业的题量应在1~5题为宜。

总而言之,用引导式的启发教学代替解答式的灌输教育,学生更能接受这样的一种制度。当教育适合学生,当学习成为一种快乐,负担也就不存在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舒缓,也给他们的身心带来积极良好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形式也会更加的人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叶伟伟.对初中科学设计“前置作业”的探索与思考[J].学园.2010(5).

[2]施建岳.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梳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

[3]赵素珍.浅谈如何设置前置作业[J].现代科技.2009(8).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新湾初中)

上一篇:浅谈“快乐”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下一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