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与传统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时间:2022-07-24 04:18:55

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与传统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与传统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 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结果 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与传统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发现, 两种办法在最大位移以及弹性位移和最大负荷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的最终位移无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对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与传统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的对比研究发现, 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固定跟骨骨折在强度、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都较传统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效果显著, 还能有效地对跟骨骨折部位进行全跟骨固定, 有效保证了骨折关节部位的恢复效果, 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骨塑性都比较好, 并且对于骨折部位的骨跟的高度以及宽度的恢复无负面影响, 保证了恢复效率,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跟骨骨折;跟骨解剖;骨板加压栓;传统AO接骨板;骨板固定;生物力学

跟骨骨折是目前足部最常见的骨折症状, 占成人全身骨折的2.5%, 占足部骨折的62.5%, 大多数的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就目前的统计来看, 致残率达到18%以上[1]。但是,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对跟骨骨折的治疗办法也越来越新颖了, 本文通过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固定跟骨骨折与传统的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 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固定跟骨骨折的方式比传统AO接骨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好, 显示出了传统AO接骨板对于固定跟骨骨折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 对于骨折来说, 不仅要使跟骨关节面解剖复位以及恢复跟骨的形状, 还要对跟骨做好固定, 保证其恢复的有效性[2]。为了更好的对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与传统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对比研究, 现选取2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 包括12例车祸受伤患者以及8例血管损伤患者, 年龄在20~5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5岁, 这些患者经过检查无其他并发症存在。

1. 2 方法 选用跟骨解剖接骨板以及加压螺栓内固定系统和生物力学试验机对患者进行跟骨的解剖, 把跟骨部位的软组织掀起并保留好跟骨周围的韧带以及关节囊的完整性, 接着可以将跟骨解剖接骨板放置于跟骨的外侧面, 然后将接骨板调整至合适的位置, 然后用专业的电钻从跟骨外侧壁跟骨的丘部经后关节面下方斜向内上方向载距突方向进行钻孔, 接着可以将一枚易断加压螺栓通过接骨板固定到载突距上, 然后再将第二枚易断加压栓也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固定好后, 对跟骨骨折的详细情况做分析。同时, 对选取的患者要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并记录传统AO接骨板跟骨骨折的固定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在固定中不可逆位移以及最大位移和弹性位移以及最大负荷数据和最终位移等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采用SPPS13.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的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与传统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发现, 在不可逆位移方面无显著差异, 但是在最大位移以及弹性位移和最大负荷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的最终位移无明显差异。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 人们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对跟骨骨折的固定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寻找出一个固定跟骨骨折的办法是当务之急。虽然现在对于跟骨骨折的固定办法很多, 但是要选用一个安全有效的办法仍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与传统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发现, 现在对于跟骨骨折的固定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就是在跟骨外侧置入一块AO接骨板及相应的松质骨螺钉。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微创小切口、间接复位以及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内固定方法越来越信任了。

3 讨论

通过对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与传统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发现, 传统的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固定主要依靠的是钢板和跟骨外侧壁的摩擦力、螺钉与接骨板的力学交锁、松质骨螺钉的螺纹和骨质的力学交锁, 相比较传统的AO接骨板固定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办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跟骨解剖加压螺栓增加了钢板和骨质之间的压力, 从而增大了摩擦力, 使得内侧加压螺帽基底部周径加大了, 紧跟在跟骨内侧壁, 使得跟骨宽度的恢复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同时, 它还增大了固定系统的接触面积, 提高了摩擦力度, 增加了跟骨骨折固定的稳定性[3]。

参考文献

[1] 朱建民,金宗达,王萍花.骨折愈合的一些新概念.中华创伤杂志, 2010,12(4):268-270.

[2] 裘世静,柴本甫.加压接骨板固定后骨折愈合的超微结构观察.中华创伤杂志, 2011,8(1):31-33.

[3] 宋蕴璞,王野平.跟骨骨折成因分力学分析.医用生物力学, 2011, 17(3):147-150.

上一篇: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高龄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3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