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7-24 03:58:59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

摘 要:本研究以数字化新媒体为视角,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考验,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本文从多角度探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和创新方法,并对其进行实践探索,紧扣育人根本,继承优良传统,坚持开拓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普及和流行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其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思想动态紧密联系,现已延伸到了大学校园的各个场所。新媒体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理论指导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虚实结合的特点,以及具有互动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的优势。大学生借助新媒体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评论、分享、转载各种时事热点或奇闻趣事信息,同步了解朋友圈的好友状态,实现丰富的互动式交流,还可以利用不同功能的手机APP满足衣、食、住、行以及精神层面的多种多样的需求。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考验和挑战日趋严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主动与新媒体环境相融合,合理利用新媒体工具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实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技术和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使得信息更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及时的信息获取和反馈机制,让真实、可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能够迅速传达到每一位大学生中。另一方面,随处可见的新媒体资源加大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涉及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统筹兼顾地开展学生工作的同时,更要紧扣重点,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及针对性。

二、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新媒体传递的信息资源中涵盖着丰富的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价值观念。利用新媒体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和丰富,培育学生形成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借助新媒体还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新媒体还能使学生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搭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利用新媒体,创新工作思路和手段,营造和谐互动的教育氛围,将新媒体这片阵地打造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平台。利用新媒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实现学生开放、自主地学习。另外,由于新媒体具有多平台、传播快的特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能够及时反映在网络新媒体上。因此,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见效很快。

3.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管控

新媒体上充斥着的各类信息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大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他们的身心健康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新媒体搭建的平台,通过对各类信息的评论和转载,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角度,科学地辨别信息,及时对大学生实施正面的网络舆论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利用新媒体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能及时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进行管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实践的对策

1.坚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是强调正面灌输和规范教育。在当代青年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学生的个人意识明显增强的情形下,首先要明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任务。其次,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精神,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精神追求,采取主动的教育方法,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此外,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开放的工作机制,从长远处着眼,扎实、稳步推进,努力形成党政支持、学校主导、社会帮助、大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媒体环境。

2.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的急速变化,是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显著特色和优势。只有充分挖掘这一优势,顺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方式,才能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在技术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新媒体中建立个人或团体的网络空间,邀请学生关注,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经常性地更新并丰富网页内容。网络空间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吸引学生点击并参与互动交流,以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时,要进一步挖掘新媒体互动性强、方便快捷的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互动活动,例如,网络投票、先进评比、热点交流等,并将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适度结合,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自觉抵制低俗信息,共同营造绿色和谐的新媒体环境。

3.树立主动、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点把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个性张扬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大学生,走进大学生,从他们的兴趣点及实际情况出发,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交流沟通的环节越多,信息的传递就会受到越大的干扰,师生间的互动效果就越差,甚至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搭建平等互通的新媒体互动平台,与大学生进行平等、双向、直接的交流互动,及时回应,相互沟通,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6-148.

[2]张菁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41-43.

[3]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07-109.

[4]程博,胡澜,敬媛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及需求情况调查[J]. 改革与开放, 2013(13):54-56.

[5]杨占良.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6):132-133.

[6]谢相勋,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71-72.

[7]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7):121-122.

课题项目:华北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YB2015-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Q1411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GH161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以团日活动为载体,推进基层团建工作 下一篇:地方高职院校构建语言文字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