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啦啦队核心力量训练探讨

时间:2022-07-24 03:07:19

技巧啦啦队核心力量训练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5-000-02

摘要运用当今体能训练的热点核心力量等方面的知识,结合长时间的训练实践对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技术稳定性问题从核心力量训练的角度给予分析,并提出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与方法,希望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提高技巧啦啦队技术的稳定性。

关键词核心力量技巧啦啦队动作稳定性训练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研究源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1985年,Panjabi提出了脊柱稳定性,认为脊柱稳定性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研究:被动脊柱骨、主动脊椎骨和神经控制单元,首先被应用于医学康复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发现核心部位肌肉对人体的运动能力有很大影响,被广大教练员应用于竞体领域。

近年来,核心力量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和促进了上下肢的协调用力,本文从技巧啦啦队技术角度出发,对身体的稳定性训练进行探讨,将核心力量训练在技巧啦啦队的训练原则进行阐述。

一、核心力量的界定及解剖学结构

(一)核心部位与核心力量的界定

核心部位的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从技巧啦啦队的训练中核心力量的功能角度出发,认为核心肌群是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包括附着在脊柱、髋、骨盆周围的深层肌肉和背部、腹部以及构成骨盆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及结缔组织在神经支配下收缩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所产生的力量。核心力量是一种与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以人体解剖部位为分类标准的力量能力。

(二)核心肌群的解剖学结构

在解剖结构上,人体的核心部位既包括了肩关节、脊柱、骨盆和髋关节等骨骼以及它们周围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也包括附着在这些骨骼上的肌肉。

表1 核心区的肌肉起止一览表

肌群 肌肉名称

起止点都在核心上 起点在核心上 指点在核心上

盆带肌 髂肌、腰大肌、梨状肌、臀大肌、臀小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大腿肌 骨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股、二头肌、半健肌、半膜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背肌 回旋肌、多裂肌横突间肌 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

腹肌 腹内斜肌、腹横肌、腰方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

人体核心肌群的排列可以分为三种:纵向、横向和少部分的斜向排列。核心肌群的这种多维排列是人体产生屈伸力、侧屈力和扭转力。核心肌群的多维排列是构建核心肌肉训练方法的客观依据。要求在构建训练方法时,必须根据肌肉的解剖结构均衡发展各部位肌肉。根据人体的三个面(即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设计人体的不够方位的屈伸、侧屈和旋转多维运动。人体的核心肌群,在人体的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对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二、动作稳定性是技巧啦啦队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技巧拉拉队的动作中可以将技巧拉拉队的稳定性分为静态动作稳定性和动态动作稳定性两类,静态动作稳定性是对姿势和平衡的保持;动态动作稳定性是维持动作的产生和控制,包括灵活性柔韧性力量协调能力。在技巧拉拉队中,动作失误的最大原因就是由于动作的稳定性不够造成的。

在技巧啦啦队的比赛中,难度是制胜的关键因素,而在难度的提高中,身体的稳定性又是训练的难点和重点,所有的难度都是在保证身体的稳定性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的。随着技巧啦啦队的不断推广,技巧啦啦队的难度也不断提升,在国内的比赛中,单臂的七级难度不断出现,而且出现了很多新的花样,这就对我们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巧啦啦队动作的完成时依靠全身协调用力,将重心控制在一条重力线上,也就是尖子与底座要将重心保持稳定。尤其是底座队员,要协调用力将尖子的重心控制到自己的重心上。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力量素质。我们都知道力从地起,但是我们技巧啦啦队的作用点在手上,这就要求我们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核心力量,才能将力量从腿传递到腰再向上直到作用于尖子。只有具有良好的核心力量底座才能安全地、高规格的完成各种动作。尖子也是必须有良好的核心力量,才能在不稳定的脚下,保持身体平衡,稳定地完成动作。

三、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腰腹力量训练的关系

核心力量的训练与传统的腰腹训练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训练部位上,核心力量训练重点在于深层的小肌肉群,而腰腹训练则在于外部的大肌肉群;其次在练习的形式上,核心力量训练可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采用一维、两维和三维的运动;在负荷上夜游很大的不同,核心力量训练一般是克服自身的重量或是小负荷的力量练习。

核心力量与传统的腰腹训练不同但是却互补,在安排训练是应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有针对的发展运动员的核心力量。

四、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轻负重为主,这是因为核心部位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薄弱环节,参与工作的肌肉大部分是位于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它们不可能承受大的负荷重量。因此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结构从易到难,数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难度的训练原则。核心力量训练更加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而不是快速度和高负荷练习。

1.稳定状态的无负重练习

在稳定的状态下,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要负荷的练习。这种练习是为了激活、募集附于脊柱的稳定肌和运动肌,是运动员能够更好的体会核心肌群用力和控制自己身体。

2.不稳定状态下的无负重练习

借助气垫、健身球等辅助器材,使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要负荷的练习。可以激活、募集到更深层的小肌肉参与到机体的运动中。

3.稳定状态的负重练习

在平衡状态下借助器材模拟实战情况进行的训练。这种练习时在徒手练习对集体刺激不足后的进一步练习。由于这种方法强度更大,做一可以募集更多的肌肉参与工作。

(二)结合专项原则

大量的科学实验和运动实践证明,身体素质的训练必须与专项相结合,核心力量的训练也是如此,核心力量的训练还要跟腰腹训练相结合,根据技啦啦队的技术特点设计出符合技巧啦啦队的训练方法,否则就变成一般性力量训练。

参考文献:

[1]赵佳.核心区力量及其训练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18-220.

[2]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1131.

[3]王卫星.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2-15.

[4]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5]刘明伟.高校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手段的优选与应用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士论文.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卧射训练水平 下一篇:提高中学体育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