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时间:2022-07-24 02:03:30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治愈、好转45例,未愈4例,死亡3例。结论:重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09—01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它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护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本文对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33例,女19例,年龄39~76岁。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34例,先天性脑动脉瘤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不明原因的大面积脑出血3例。

1.2结果 本组52例病例中治愈、好转45例,未愈4例,死亡3例。

2 急救与护理措施

2.1迅速接诊,紧急处理 1) 接诊后迅速准确判断病情,积极配合医生及时抢救,避免不必要的搬动。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及气管分泌物,吸氧。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及时用药,按医嘱正确使用脱水药及利尿药等。4)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等病情变化。5)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起病原因、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

2.2严密观察病情

2.2.1意识观察 意识状态是判断脑出血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意识障碍分为嗜睡-昏睡-昏迷(昏迷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多呼唤患者、予疼痛刺激、观察瞳孔灵敏度以判断意识变化。

2.2.2瞳孔观察 瞳孔变化对判断病情及脑疝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应密切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瞳孔缩小如针尖样,是脑桥出血的表现,瞳孔缩小伴四肢阵发性抽搐是脑室出血的表现,若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常为脑疝的迹象,若两侧瞳孔散大且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则为濒死的表现。【1】

2.2.3生命体征监测 对患者进行持续动态心电监测,监测心率、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15-30分钟测量1次血压,血压过高和波动太大均易再出血,一般将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较为安全。若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大,血压升高的“两慢一高”现象。要注意观察并及时报告医生。

2.2.4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易呕吐、误吸、舌后坠而影响呼吸,须及时清除口、鼻腔和气管分泌物,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3对症处理

2.3.1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急性脑出血病人常伴有消化道出血,要尽早留置胃管观察胃液的性质,若有消化道出血行胃肠减压,根据医嘱予止血药鼻饲。应在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基础上,观察胃管内回抽液及大便的颜色、数量,记录24小时尿量,预防应用奥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2】

2.3.2高热的护理 患者多为中枢性高热,用解热剂效果差,可予物理降温,降低脑耗氧量。可选择头部戴冰帽、置冰枕,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腘窝置冰块,身下置冰毯等方法,必要时配合冬眠低温疗法。在降温期间密切观察降温效果,防止冻伤皮肤和压疮发生,定时翻身、更换冰块位置,观察患者皮肤、生命体征、肢体循环情况。

2.3.3防止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尽量避免刺激患者。稳定病人情绪,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勿用力排便,急性期禁食。

2.4心理护理 急性脑出血发病急、病情重,病人和家属非常恐慌,接诊时要迅速且有条不紊,主动关心、同情、安慰病人,同时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的严重性。

2.5为手术做准备 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选择手术方式,开颅清除血肿或行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一旦医生确定手术方式,应立即进行术前准备,为手术赢得时间。

急性脑出血的抢救和护理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熟练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重视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脑疝的形成和再出血;能有效降低发病后的致死率和伤残率。

参考文献:

[1] 蒋 .45例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2,(15):90.

[2] 彭旭,葛永敏.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医学,2009,22(2):63-64.

上一篇: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术前抢救与术后护理 下一篇:宫腔纱布填塞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24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