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与学校德育工作

时间:2022-07-24 01:13:35

网络时代与学校德育工作

21世纪既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网络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将是人类社会又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它必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工作、学习及思维方式等带来深刻的变革,也必将对教育事业和学校德育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如何在新的时代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探索新的育人之路,是摆在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网络时代,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

上网已成为当代中学生一种时尚,一项生活内容。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和虚拟性特征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影响了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这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开放的教育意识,开放的教育手段和开放的教育方式来应付。

对于学生上网的思想教育问题,教师要从以往的“回避”及“灌输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选择”和“灌输信息”并重,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利用网络,使丰富的网络信息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有效补充。网络的传播和盛行要求教师在传统的师德规范中融入现代意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要注重对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问题的研究。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道德准则,其中可包括《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条例》、《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违纪处分规定》、《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之类种种,并严格贯彻执行之。使学生网上行为自觉化,使网络管理日趋科学化、规范化。

二、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要充分认识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充分看到网络时代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不要一谈到网络就只看到西文影响、黄色信息等因素,而应在看到消极因素的同时更多地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和大好机遇。同时,还要注意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只有在思想观念得到转变的基础上,网络技术育人的优势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

2、积极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业重负下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面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的心理障碍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安全知识。其次,对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

3、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不断提升学生的分析鉴赏水平。我们既不能反对学生上网,也不能放任学生毫无约束地上网,而应加强安全防范,认真强化对策性研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和分析、鉴赏水平。

①防护性对策: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实施防护,进行必要的约束。在技术方面,可以在网络服务器和学生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在管理方面,学校要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及时教育引导,有不良信息及时清除,有问题及时矫正。

②适应性对策:学校应凭借网络优势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加强教育网络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网络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广泛、宽松的环境下接受道德教育。

③引导性对策:学校德育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重在培养学生在信息多元和个人独处时的道德选择力和自控力,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工作,用主流社会的道德规范占领网络的思想阵地,积极引导转变学生的网络观念。

三、开放学校德育信息网络,实现学校德育的持续、有效发展

学校要会同班主任认真分析研究网络的特点。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班主任要能够积极探索,深入了解本班学生和德育的实际,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认真研究应对策略。努力做到既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又能够注重防范机制的构建,实现学校德育的持续、有效发展。

1、学校要注重对网络德育的研究,从做人的基本道德入手,给予学生正确处世的道德评判标准,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他们高尚、健康、完善的人格。

2、学校要结合本校德育实际,抢占思想品德的制高点,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学校与班主任共同努力,创设班级的网络文化,共建真善美的班级网络氛围。

3、协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班级网络德育,建设一个关注未来的社会网络氛围。学校是德育的园地,班级是德育的重要渠道,但仅靠班主任,靠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呼吁家庭、社会各方面来承担网络德育的责任,把法制教育与加强管理的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技术层面和道德要求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进而形成协调一致的网络德育环境的氛围。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为本,树立正确的网络德育观念,把网络德育摆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设计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独立或参与研制开发各类别的德育教育的课件或软件,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完全改变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被动受教地位,实现德育效果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学校还要以重大节日或重要事件等为契机,及时开展富有冲击力的网上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如、抗日战争以及国庆、长征等政治性强的主题和“八荣八耻”、教育、消防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教师节和母亲节等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主题,在网上一些相关背景资料、图片和视频剪辑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身边的同学及其先进事迹上网,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先进带动作用。

5、在网上,学校可以建设网络家长学校和网络社区。互联网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平等性、自由性,为开办家长学校和网络社区提供了可能,德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电子信箱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上一篇: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下一篇:混合学习: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