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文化

时间:2022-07-24 12:37:44

无处不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从饮食起居到家用器物,无处不有传统文化的印痕。

漫议扇面文化

扇子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于扇面题诗作画,相互赠送,乃风流雅事。

追溯扇子的起源,晋代崔豹《古今注》中说:“五明扇,舜所作也。”写扇是一种艺术,称扇画,始于晋,兴于宋,盛于明清。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在扇子上题诗作画,以扇喻人,借题发挥。写扇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打开折扇,其形状上宽下窄,造型独特,将诗文、丹青施于其上,别有一番风味,文人雅士执于掌中,既能摇动生风取凉,又能平添几分俊逸之气。

唐人王建的《调笑令》以咏扇起兴,描绘了一幅传神的宫中仕女图。诗云:“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明代沈周、文征明、仇英、唐寅,清初“四王”“四僧”“扬州八怪”,直至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郑诵先、张大千、陈师曾等都是写扇高手,都对扇子的收藏情有独钟。可以说,从古到今爱扇者和写扇者众若群星。

写扇艺术粗分为题诗和作画。题诗和书法紧密相连。唐人杜牧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笔触细腻,妙趣横生。明代才子唐寅的扇面画《山房客至》,清新的画面上题诗云:“红树黄芳野老家,日高小犬吠篱笆。合村会议无他事,定是来人借看花。”诗情画意,相映成趣,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扇面作画始于南宋,画家马远有竹鹤扇面画册,皆绢素为之。明清时期,扇面书画佳作迭出。扇面书画多为一面作画,一面题字,作画、题字结合成为扇面艺术的双璧。马远的《竹涧焚香图》、梁楷的《秋柳双鸦图》等都是扇面书画艺术的佳作。

时下,地处京城琉璃厂的宏宝堂画店,已连办两届“当代书画名家百扇展”,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近日,宏宝堂画店又推出了第三届扇艺术画展,使写扇艺术成为雅俗共赏的精神文化“消费品”,并展示出诸多书画家的笔墨情趣和创作水平。

(选自作者散文集《心河泛舟》)

练习设计

1、扇画作为一种艺术,它的起源、发展是怎样的?

2、文中所列举的写扇高手中,你最喜欢谁的画?具体说出画的名称

3、唐代诗人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后两句诗是什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4、读完这篇短文后,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你知道王羲之桥上题扇的故事吗?请说一说。

楹联漫议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一种“独门”的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它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晶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春联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即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分别画有“神荼”“郁垒”二神像,或写上二神名字,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之后,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代律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语句,这就是春联。

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国君孟昶所作。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学士辛寅逊除夕受孟昶之命,在桃板上题词,孟昶认为辛写得不工,就自题了桃符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即为最早的春联。

到了宋代,春节时门户悬桃符的习俗仍然沿袭。王安石《元日》诗曰:“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新桃”就是新题的桃符诗句。宋元时期,宫廷、宦门以及寺庙,已经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雅称“楹联”。

明朝初年,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使春联遍布金陵各地。――“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清・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自此,春节张贴春联,取代了题桃符之习俗。在楹联发展史上,朱元璋这个封建帝王是有大贡献的。

清代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美,不仅内容涉及面广,口对笔题,俯拾皆是,而且名流云集,高手不穷。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仍焕发着艺术青春,深受人们喜爱。人们不仅用对联装饰和美化生活环境,而且茶余饭后乐意欣赏独具中国特色的对联,感受其古朴典雅的高品位艺术。

对联,历千年而不衰,颇富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同时,书法艺术也给对联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对仗工整、格律协调的对联,与书法交映生辉,亦昭示出对联的旺盛生命力。

(选自作者散文集《心河泛舟》)

练习设计

1、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什么?

2、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朝代谁书写的?其内容是什么?

3、王安石《元日》的前两句是什么?

4、楹联出现于什么时期?

5、在楹联发展史上,哪一个封建帝王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话题作文升格导练 下一篇:细节如何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