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辟谣类微博在解决微博新闻失实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24 11:56:16

浅析辟谣类微博在解决微博新闻失实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俨然成为最新的新闻传播平台,而且发展十分迅速,但微博中新闻失实现象时有发生,混淆视听。由此,辟谣类微博应运而生,并在解决微博新闻失实问题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也有自身局限性,需要改进。

【关键词】微博 新闻真实性 微博辟谣

微博作为最新的网络媒体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信息通过转发功能二次流传,受众范围广,影响力巨大。微博已经俨然成为了一个新闻信息的平台,在新浪微博中,新闻信息的用户有著名媒体,也有编辑记者、新闻学者,更多的还是草根网民。

微博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新闻失实问题严重。很多时候,虚假的新闻信息往往因其刺激性较强而广泛传播,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激起群众对社会的不满。而辟谣类微博的出现在解决微博新闻失实问题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微博新闻失实现象严重

1、微博作为新的新闻传播平台的兴起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增长约2倍。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从2010年底至今,手机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比例从15.5%上升到34%。微博影响力之巨大,可见一斑。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在140字范围内自由书写。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2010年,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

传统媒体都希望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分一杯羹,由此,不少传统新闻媒体纷纷在各大网站上开微博,将精华内容资源在微博上。在提高自身关注度的同时,将内容优势共享,成为最权威的信息来源。名人也借助微博发声,叙写见闻,或者为自己的工作做宣传,成为娱乐新闻重要的信息来源。与此同时,更多的草根网民将所见所闻在微博平台上,为了满足自身传播信息的需求、分享自己的见闻、吸引注意力,甚至是反映发现的社会问题。

2、微博新闻失实案例

大多数人在微博上新闻信息仅凭主观判断,缺乏公信力。更有甚者张冠李戴、杜撰新闻信息、信息图文不符,片面追求关注度,极易引发微博新闻失实。

微博新闻失实案例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沸沸扬扬的“金庸被死亡”事件。金庸去世的消息最初只是由非官方信息源传播,但是由于《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的转发而引发新一轮的关注。作为国内知名的新闻杂志,《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拥有众多粉丝。正规媒体的披露,加速了谣言传播,数分钟内被转发近千条。如今,作为《中国新闻周刊》网络新媒体的分管领导刘新宇已辞职,微博的编辑邓丽虹在单位的开除决定下达前,也主动提出了辞职申请。

这一事件引发人们的思考,作为老牌新闻媒体,在新媒体的发展道路上,因为盲目跟风而忽略了自身引以为傲的新闻真实性招牌,实在可惜。

3、微博新闻失实的原因

(1)新闻信息海量,难辨真伪,转发功能简便,随时传播。微博平台信息海量,用户界面满眼都是各种信息,难辨真伪。而且,信息转发功能十分简便,失实新闻信息传播简单方便,流传范围广,治理困难。

(2)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网络传播浮躁,忽略新闻核实。事实上,很多虚假信息都可轻易辨别,但是人们宁愿选择相信,而不愿认真思考,更不要提对新闻源进行核实,这是当今时代,网络传播人心浮躁的表现与恶果。

(3)监管机制落后,单靠网站监管力不从心。信息量巨大,网站监管困难。单靠微博自清功能可能太高估了网民的媒介素养,还需要政府加大网络信息监管力度。①

二、辟谣类微博力求净化微博空气

1、辟谣类微博

随着微博的兴起,微博谣言也甚嚣尘上。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了官方辟谣微博,用以澄清微博中流传广泛的谣言。在新浪微博中,影响较大的是新浪官方的微博辟谣以及民间的辟谣联盟。②

(1)微博辟谣是新浪微博虚假消息辟谣官方账号,网友可以举报不实信息,以私信或者邮件方式与其联系,要注明微博地址以便得以快速处理。到2011年11月4日,共微博244条,粉丝数达到608015。微博辟谣主要根据网站自查、网友提供线索等方式,经过细致调查,辟谣信息,或者转发某些官方微博以及信度较高的信源传播的内容。

用户在登录微博时,会有通知栏信息,微博辟谣的部分内容会出现在通知当中。而微博辟谣以其新浪官方特性,有权采用永久注销账号或者账号停用一段时间的方式对谣言的主要用户进行处罚。

(2)辟谣联盟是由一群大学教授、律师、作家、记者、公务员等组成的民间打假组织。有媒体统计,辟谣联盟曾有过不到2个月辟谣113起的骄人战绩。在郭美美事件、日本海啸、浙江乐清事件等热门事件中,都活跃着“辟谣达人”的身影,他们的座右铭是:“谣言不息,辟谣不止。”

到2011年11月4日,辟谣联盟粉丝数为73204,账号开通五个月时间内共微博192条。他们主要通过调查结果或者转发官方辟谣微博等形式提醒大家不要上当,或者请转发人自主删除谣言信息,实际惩罚性较低。

2、辟谣类微博存在的不足

(1)往往是对转发率高、影响大的失实微博新闻进行辟谣,间隔一段时间,恶劣影响已经造成,辟谣作用受到影响。部分信息以通知的方式发给微博用户,却并不是每一条辟谣信息都,导致很多失实新闻在辟谣后还是多次被转发。

(2)信息选择性惹人质疑。新浪微博作为商业平台,信息的选择性让人诟病。例如,它了很多商业机构澄清问题的辟谣微博,但是很多网友并不买账,认为这是商业机构之间的金钱交易的结果。

(3)官方微博处罚没有统一标准,难以服众。惩罚力度小,传播谣言成本低。惩罚措施主要有关闭微博几个月时间、永久撤销账号、封ID账号等等,但是没有统一标准,难以服众。处罚大都依靠自觉、自清,力度不足,传播谣言成本较低。

综上,辟谣类微博在解决微博新闻失实问题中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有自身很多的不足。应当扩大信息的范围,制定规范的惩罚措施,让惩罚有制可循。与此同时,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还应当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要让经济利益污染辟谣微博。

参考文献

①喻国明,《微博辟谣是个伪命题》,《现代快报》,2011-8-11

②杨健,《微博时代我们怎样辟谣》,《人民日报》,2011-8-10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周蕾

上一篇: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服务的融合 下一篇:微博给力地方电视新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