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及自我调适

时间:2022-07-24 11:10:25

教师职业倦怠及自我调适

摘 要: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严重,因此教师应积极面对并进行自我调适。

关键词: 教师职业倦怠 自我调适 调适方法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也称为“职业枯竭”和“工作耗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缓解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主要有:对教育教学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学生同事工作漠不关心;工作态度消极,对待学生愈发没耐心、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常常迟到早退,不听从工作安排等。教师职业倦怠有它出现和存在的必然性,教师既要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认识到它的现实性和合理性,又要明白这样的状态不仅会给教师自身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后,应积极进行自我调适,确保以正常的状态投入工作和生活。

一、在工作生活中要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我,关注并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清楚自己的缺点,增强抗压能力,时常进行心理调节。在做事不顺利时,不要急躁,不要认为自己不行,尽量及时地调整情绪,思考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也许有时会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许有时会成为不公平竞争的牺牲品,也许有时会忙于评职评优而疲惫不堪,也许有时做了很多却得不到分毫支持和理解。这些林林总总不顺心不如意是人生路上的沟坎,是考验或成就我们的人生课题,只要懂得并且调整心态,学会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两面性,懂得在某些时候应理性地妥协,就会发现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只是人生的许多坎中的一个。

教师要注意开阔视野,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豁达开朗的个性。心情不好时,要找到正确的抒发管道,而不是盲目地发泄或自暴自弃。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妥善地处理与领导、同事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一切。

二、要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

这个反思不仅是指教学上的反思,还指对人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古人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可以让我们思考发生过的事情,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端正工作的方式方法,端正处事的态度。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前的过程,工作时间久了难免会感到疲惫或厌倦。教学计划、总结,教案、课件,上课、下课……消极地看,这日复一日的工作似乎正抹杀我们的激情与想象力;积极地看,雷同中却又有那么多不同。世界在变,社会在变,学生和我们也在变。积极地反思可以让人更清楚地看到自身发展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可以看到未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消除事业上的困惑,避免因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远而产生负面情绪。

三、要学会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不正是教师辛苦工作的最终目标吗?

2008年全国优秀教师霍懋征的事迹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霍老师的座右铭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总是细心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有所前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能天天有所进步”。“教学几十年,她从来没跟学生发过火,更没有大声呵斥过学生”。几十年如一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但是霍老师做到了,她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对学生的关爱是付出也是收获,是工作方式更是工作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体会到付出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既增强工作的成就感,又不断强化对职业的情感,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幸福,从而消除职业倦怠感。

四、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是对教师这个行业的传统看法,在物欲横流的现在已不合时宜。事实上一旦选择了这个行业,并投入其中,就会明白: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中得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收获,很难立刻看到明显的效益。不管是学习培训还是教学科研,都很难轻易形成趣味的组合,尤其是对于那些带着厌倦游离其外的教师们来说,应该是最痛苦的熬煎。

仔细回想,教学相长间更多的是值得回味的部分,也许是课堂上与学生的亲密互动时,也许是为学生解惑答疑后,也许是齐心协力完成一个课题,也许是一次静下心来聆听的收获,也许是一场球赛上师生同喜共悲的瞬间……自身价值的实现,爱与尊重的获得,油然而生的幸福与愉悦胜过世间任何物质的财富。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来自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元的,这种现象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消除自身的倦怠,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只有坚定信念和个人的职业理想才能彻底战胜它,才能以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投身教育。

参考文献:

[1]黄珊,崔心平.教师如何预防职业倦怠.新疆青少年,2009,06.

[2]金忠明,林炊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3]张佩萍.教师职业工程师法倦怠的自我调适略论.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8).

上一篇:让学生在写作中个性飞扬 下一篇:论《合同法》在第三方物流合同中的具体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