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语文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时间:2022-07-24 08:06:21

如何语文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有效教学,就是教学有一定的效果,能实现一定预期目标的教学;高效教学,就是手法新、水平高、境界深、质量优、效率好的教学,它能实现甚至超过预期的教学目标。高效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不一定是高效教学。高效教学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特征:动态、深刻、独特、广博、启迪、锐智、绝妙。

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高效教学才是教学的追求最大目标,那么如何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或优质教学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

1、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更重视知识的传授,以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更多的知识,结果是耗费大,收效小;投入多,产出少。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知识迅猛增长,因而教学不应囿于传授知识,而应着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合作,成为合格的人、完整的人、发展的人。

如何实现这一的目标呢?我以为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改变以“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使教学成为学习者推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并且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促进者。在教学重点上由“知识教学”向“方法教学”、“能力教学”转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培养他们独自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而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个性。

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会自主创新,具体应体现在下列几方面:一是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二是学生能充分运用所掌握知识、调动自己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三是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四是认知度深刻与情感体验真切。

2、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

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认知目标,而是多元的目标体系,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多元目标体系要以认知目标为主线,通过学法指导,加以分层落实;以能力目标为核心,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的实验和长期的熏陶,让学生自主发展;以情感目标为动力,通过认知体验,得到和谐渗透。目标体系重点是把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与方法的运用、知识的掌握结合起来,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态度,逐渐培养自己的科学方法;教学重在过程分析、方法传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辨识、学会取舍、学会运用;重视师生交流互动,重视学校社会互动,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心理气氛社会氛围。

3、优化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体现在教材之中,开展教学活动必须对每章节、每个单元进行处理,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所教内容进行剪接取舍、排列组合、凝思提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厘清知识点,进而确定授课的方法、顺序、节奏和目标。处理教材主要体现在:一要把握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理清教材的知识点、要形成的能力点。二要弄清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或并列,或延伸。三要明确学生知识结构的达成方法和形成过程。四要明了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语文教学可以单元为中心,形成子系统,课文教学作分目标,课堂教学分层具体落实。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逐步形成。

4、优化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目标体系的达成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又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优化教学模式成了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中我们要改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题的模式为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理论上来说,达成教学目标体系应该有许许多多的教学模式,但教学实践中只有那种既适合于教师又适宜于学生的才是好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下面的情景教学模式较为有效:师——生——师。即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协调,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探讨,再师生沟通、分析研判、总结。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方式下获得知识,提高认识,进而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二、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

1、提升钻研、领会、把握、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师深刻钻研教材,并非仅将教材看懂、理清,而是要把教材看穿、吃透,从中找出教材的重点,挖掘出教材的精髓,把握其主旨内涵。教师把教材钻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讲起课来就能提纲挈领,把握整体;语言就会简洁精炼、浅显易懂;视角就会新颖、观点也会独到;方法灵活、程式灵动;做到字字玑珠,句句经典,无废话,少赘语;条清理晰,层次分明;做到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提问具有启迪性,引导性;让学生听得轻松,嚼得有味,悟得透彻。

2、要慧眼独具、洞察教材、挖掘教材,同时跳出教材、超越教材

教材仅是范本,鲁迅先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而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人仁亦仁,对教材要有自己的独特体悟、独到见解,甚至是真知灼见,能够平中见奇、旧中见新、常中见变,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这样,就能把课堂当作师生的再创作,形成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了这样的课有如在独享一片奇风异景,独尝一份奇珍异味、独品一份奇文佳作。同时教学要注意内外勾连,举一反三,不能就事论事,只有超越教材,学生才能学好、学活。

3、博学厚积,夯实知识底蕴

当今社会,学科界限既分明又模糊,尤其是语文学科所涉猎的知识广博,因此教师不仅要做所在学科领域的专家,还应广泛涉猎其它学科,博览群书,努力使自己成为全科教师,甚至成为涉猎多门学科的饱学之士。教师只有在汲取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营养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让课堂成为教学再创造的艺术,进而达到让学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4、循循善诱,工于启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布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胃口,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画龙点睛,或质疑反诘,或点拨明示,或取喻明理,或引导自释,让学生心神领会,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5、教师要富有教学机智,善于处置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日常,不论课前准备如何充分、设计如何精心,课堂上总会碰到或多或少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发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灵巧地实时应变,遇到棘手的问题当要做到避开锋芒,或欲扬先抑,或欲进先退,或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语言上要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总而言之,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就必须适时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完善教学目标体系,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努力探索教学模式,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正确定位师生角色。

上一篇:全面地测试、评价学生 下一篇: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