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五种境界

时间:2022-07-24 07:03:01

在业界共同推动下,移动计算从最初的小众市场,已取代台式电脑成为主流用户购机的第一选择,可谓势不可挡。多年来,笔记本电脑一直在重量、性能、续航能力、设计以及价格等方面不断革新。未来,移动市场又要“移”向何方呢?

尽管笔记本电脑已经替代台式电脑成为目前PC市场的主流产品,但它依然处于增速发展态势,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未能遏止其锋芒。而这背后巨大推动力的来源,毫无疑问是消费者们对高性能移动计算的迫切需求。

这份渴望催生了笔记本电脑一次又一次的革新运动,并在上一个十年的末尾达到了高潮:2008年的上网本热潮、2009年的轻薄化风尚、2010年的色彩潮流,都让原本充满商务产品气息的移动市场更多地融入了消费化、个性化的元素。2011年笔记本电脑将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处于新老平台交替时段的市场又有哪些值得选择的机型?本期CHIP征集了从超便携平台至强悍移动工作站的22款具有代表性的笔记本电脑,并通过对参测产品的性能、配置、设计质量、便携性以及文档服务等5大方面的精确评估,洞察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移动市场的新趋势。

分化与融合

在产品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移动市场的成熟度也逐渐地提高。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更趋于理性化,传统以单一的价格元素论高低的购买方式逐渐消失,也让曾经轰轰烈烈的笔记本电脑“杀价”大战在2007过去后逐渐收敛。替代“唯性价比论”的是以应用模式为主导思想的购买行为――随着处理器、图形芯片、硬盘等核心部件性能的持续提升,笔记本电脑开始挤占传统台式电脑的应用领域。纷繁复杂的应用模式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往追求“高、大、全”的产品理念显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产品分化成为必然的出路。

细分市场在2008年达到了高潮,并催生出了“上网本”、“超便携本”这类特殊需求下的特殊定位产品。堪称袖珍的外形尺寸以及低廉的价格使这一类型的产品在短时期内迅速火爆起来,其原本并不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格局渐稳的移动市场总量以及金融海啸的双重映衬下,显得愈发得可贵。然而上网本毕竟是特殊需求的产物,其过低的综合性能显然并不能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移动计算的需求。因此,狭小的市场空间迅速饱和,过于激烈的竞争也使得一窝蜂涌入的新兴厂商最终难逃铩羽而归的命运。

正所谓分久必合。应用与需求分化达到高峰后,笔记本电脑产品和市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融合。其中核心部件功耗表现的持续优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高性能处理器、图形芯片在空载状态下能够达到很低的能耗水准的时候,仅仅以低功耗、低价格为卖点的产品自然会被消费者所淘汰。例如本次横向测试中,超便携平台产品仅有ThinkPad Edge E10-2LC一款产品,占参测机型总数的5%,相比2010年横向评测中的8款产品,占机型总比例接近20%的规模,可谓相去甚远。

同样被消费者逐渐遗忘的还有“CULV”。这一在2009年出现的新概念以同时满足“轻薄便携+低价格+全功能”为噱头,甚至被寄希望于能够复制上网本市场的奇迹。然而随之而来的英特尔32nm处理器,却凭借其出色的功耗管理,让CULV这一方兴未艾的概念逐渐消失于无形。令人欣慰的是,概念虽然不再,但CULV开创的配备低电压/超低电压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依然得到了继承。例如本次横向测试中的三星X330-JA01CN。

以2009年惠普推出ProBook系列产品为起点,商用产品的消费化趋势开始逐渐蔓延。2011年,这一趋势无疑达到了高峰:戴尔旗下的Vostro系列,已经将目标群体定位由以往的SMB(中小企业客户)调整为CSMB(消费级与中小企业客户),而上文提及的ThinkPad Edge E10-2LC则更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原本面向商用市场推出的ThinkPad X100在零售终端获得极大成功后,转战江湖纳入了更具有个人消费倾向的Edge品牌。随着消费者的逐渐成熟,以及中小企业采购模式的转变,商用产品消费化这一趋势无疑将愈演愈烈。

轻薄便携型:设计搏出位

平台战略使得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产品陷入配置同质化桎梏之时,凭借设计搏出位成为众多OEM厂商的一致选择。毕竟不同的设计风格保证了竞争对手之间能够各自拥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同时良好的外形设计作为一种附加价值,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所认同。其中,“至轻至薄”无疑是各种设计元素中,最被消费者所渴求的一种。正因如此,轻薄便携型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高。在本次横向测试中,该类型产品多达6款,在产品数量上与主流多媒体、主流商用等传统大类别呈三足鼎立之势。

英特尔32nm处理器以及Calpella平台赋予了厂商发力轻薄市场的绝佳机会。低发热的32nm制程以及处理器整合图形芯片设计大幅简化了机身内部的散热结构,同时良好的能耗管理也让轻薄型产品在较低的电池容量下也能够拥有出色的续航能力。以三星X330-JA01CN为例,Core i3-330UM处理器令其在极低的功耗水准下实现了良好的计算性能,同时也令设计师拥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其圆润的风格与26mm厚度的机身搭配可谓相得益彰,黑白色彩的强烈对比更令其具有了时尚可爱的视觉观感,并在仅1.80kg的标准重量下,实现了488分钟的平均电池使用时间。

更令人惊异的成绩创造者是华硕的U36KI38JC。精于板卡设计的华硕在该机上面将其雄厚的设计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简约平直的机身线条仿佛未经雕琢,却又于细微之处彰显着其不同凡响的内蕴,颇有些“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意味。为了更好地控制整机重量,U36KI38JC在采用镁铝合金材质的顶盖与腕托之外,还在机身底部使用了玻璃纤维材质,降低重量的同时还能够提供更好的结构强度以及隔热、减震和耐高湿等优点。作为华硕旗下轻薄型产品的代表机型,U36KI38JC出人意料地未使用轻薄机型上常见的低电压/超低电压处理器,反而配备了主频高达2.53GHz的Core i3-380M处理器,并且搭配了在注重功耗表现的机型上绝少有的GeForce 310M独立显示核心。在1.69kg的标准重量下拥有此等配置确属罕见。但依靠Optimus以及华硕过人的功耗控制技术,U36J实现了610分钟的平均待机时间,低负载模式下的续航能力更是达到了901分钟!15.6W。

与前两者相比,联想ideapad U260-IFI则令设计之美得以更为肆意地挥洒。简约之极的机身线条在12.5英寸机身的映衬下,更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一本装潢精美的图书。磨砂材质表面映衬着闪亮的镀铬”Lenovo”标志交相辉映,而棕与黑的色彩搭配,塑造了对人的视觉感官刺激性和性最强烈的经典配色。将U260握在手中,1.36kg所带来的轻若无物的感觉与机身舒适贴合的触感都令人难以忘怀。艺术品般的设计掩映下,是U260毫不吝惜的高规格配置:Core i5-470M搭配2GB DDR3内存以及320GB 7mm超薄硬盘,3351分的PCMark 05得分证明其看似柔弱的身躯足以应对复杂的日常应用环境。40Wh的电池容量虽然并不惊人,但良好的功耗管理仍然令ideapad U260-IFI拥有271分钟的续航能力。

主流多媒体型:配置决定论

虽然不再仅以“价格”论英雄,但在主流市场上,围绕价格、配置、性价比这3组关键词所展开的激烈竞争却永远不会止歇。因此这一市场区间中的产品,总是比其他类型的产品对新平台、新配置的反应更为迅速。本次参测的产品中,定位主流多媒体型的产品有6款,其中配备Sandy Bridge处理器的Huron River平台的产品占去半壁江山。相信如若不是因英特尔芯片组出现SATA接口问题,这一比例还会更高一些。

宏基产品一贯以性价比卓越而著称,本次送测的两款产品均属主流多媒体类型。其中定位较高的Aspire 4750G-2632G50Mnkk,配备了全新的Core i7-2630QM处理器,拥有Tubro Boost 2.0、Quick Sync Video等先进技术。2GB DDR3内存以及500GB硬盘虽然在当下已经毫无亮点可言,但考虑到目前市场上零售的内存和硬盘价格都处于低谷,用户自行升级的成本很低,所以也算差强人意。新一代GeForce GT 540M独立显示核心能够提供对DirectX 11 游戏的良好支持,性能上也比上一代产品有了明显的提升。实测中Aspire 4750G的3DMark 06的成绩高达9913分,证明其图形性能已经足以应对目前所有的大型3D游戏。

Core i7-2630QM处理器整合有全新的HD Graphics 3000集成显示核心,这款在架构和晶体管规模上经过大幅度补强的图形核心,彻底摆脱了以往集成显示核心留给人们的“鸡肋”印象。特别是其捆绑的Quick Sync Video(高速视频同步技术)、InTru 3D(3D高清视频硬解码播放)等技术,令集成显示卡不再只是对功耗妥协的产物,而是确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而在GeForce GT 540M显示核心上,Optimus的成熟度也进一步提升。依靠该技术,高配置的Aspire 4750G能够在48Wh的电池容量下提供424分钟的平均电池使用时间,足以满足普通用户对续航能力的需求。

海尔本次送测的产品,在前代“7G”命名基础上,改为更为亲切、容易记忆的“7哥”,面向学生市场的用意非常明显。面向学生市场的定位,要求产品有极为出众的性价比。该机售价不足5500元,却能拥有最新的Core i5-2410M处理器,并搭配4GB DDR3双通道内存以及500GB硬盘,还能达到8370分的PCMark 05成绩,甚至比Aspire 4750G更高。Radeon HD 6730M独立显示核心性能同样不容忽视,搭配2GB独立显存,在3DMark 06测试中得到了9671分的好成绩。但出色的配置和性能对续航能力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平均202分钟的电池使用时间,表现平平。

主流商务型:个人消费倾向

以往的商用产品更多地将目标群体瞄准为大客户订单,然而随着中小企业逐渐成为购买主力,传统的采购方式也发生了变革。特别是移动性强的笔记本电脑产品,由于其私密性和私有性比传统的台式机更强,因此采购行为也更多地转变为个人决策,使传统的商用产品更多地融入消费化元素。

另一方面,整体性能的提升也促进了商用笔记本电脑在应用模式上的扩张。不再为了续航能力而放弃独立图形核心的商用产品在娱乐性能上与主流消费级产品依然平起平坐,而凭借更精良的设计、更好的稳定性以及更妥善的售后服务,商用笔记本电脑受到个人消费者的青睐也就顺理成章了。

联想扬天V470是商用产品消费化的代表型产品。在整体设计风格上,V470延续了之前V360/V460成功的产品风格。清癯利落的简单线条配合转轴部分的倾斜切面,勾勒出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机身,顶部的金属拉丝材质,以及金属质感的电源按键则让整机的质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相比于传统的商用产品,V470更精练、更时尚,与职场精英的气质高度吻合。

与传统商用产品求稳不求新的产品理念相比,扬天V470显然更具有消费级产品的激进风格:Core i7-2630QM处理器能够纳入如此紧致的机身值得称赞。同时4GB DDR3双通道内存以及500GB 7200r/min高速硬盘也进一步提升了V470的整体性能。最终其PCMark 05实测得分高达8001分,相比基于Calpella平台的V460,提升幅度巨大。

与商用厂商将产品消费化不同,以华硕为代表的消费级笔记本电脑生产商正在努力地想把自己的触角深入到商用产品领域。B53XI46J-SL作为华硕冲击商用市场的先锋,在整体外形设计和配置上具有了浓郁的商用味道,Sonata高效锂电池更成为其别具一格的卖点。Boston-Power的Sonata新型电池可做到900次以上充放电而不会使性能下降,其寿命是普通锂电池寿命的3倍,并且能够在90分钟内达到90%以上的充电率。实际测试中,它1小时充电率高达76%,对商业用户很有价值。不过,14英寸的它重量高达2.67kg,且电池续航时间仅为216分钟,后续产品仍需提高。

富士通LifeBook SH560作为日系精工细作的典范无疑对那些在意品质和做工的用户更具有吸引力。简约的机身设计遵循富士通的一贯细腻、温婉风格,接口的布局以及机身接缝处的工艺,都彰显着富士通对于品质的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SH560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其触摸板右上角区域,带有一功能非常独特的圆形触摸区域,手指轻轻在其中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划圈,即可实现与滚轮相同的卷动功能,此设计比目前常见的触摸板侧边滚动条操作更为可靠。这个滚动触摸板周围还以下凹曲线勾勒外形,有助于盲操作。本次测试的机型整体采用柔润的白色外观,一条横贯左右的两银色镶嵌在掌托边缘,大大提升整机质感,起到点睛的作用;黑色版的SH560对应位置镶边为金属雅黑色,两个颜色版本机型适合不同性格的用户,比单纯的更换顶盖颜色更有内涵。配置上SH560并无过人之处,Core i5-560M处理器搭配GeForce 310M独立显示核心的规格不低,对一款偏向便携商用的产品来说,并不多见。在整机重量不超过2kg、电池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的情况下,SH560加入了DVD刻录机功能,忠实地实践着商用笔记本电脑为用户提供完整功能的产品定位。

除了SH560,富士通还提供了定位更高、性能更强大和功能更丰富的SH760,并同样提供多种色彩机身选择。由于SH760使用了更高端的处理器,因而整体性能有较明显的提升。不过相比之下,SH560的性价比更好。

移动工作站:平台迁移缓慢

针对机械制造、平面设计以及影视创作等专业领域而生的移动工作站产品,设计和制造更为严格,同时还要通过ISV(独立软件供应商)的相关认证,因此产品换代和平台升级的速度均较主流笔记本电脑要慢很多,目前离新一代移动工作站及受到用户认可,还有相当时日。

ThinkPad W701-A61是本次横向测试中唯一一款移动工作站产品。其巨大的机身与高达74300元的售价不是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Core i7-920XM处理器虽然已是明日黄花,然而旗舰级的产品定位依然是毋庸置疑。除去高规格硬件配置的堆叠,W701在周边配置方面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例如腕托部位的5英寸WACOM手写板为设计人员提供了输入方式的更多选择,而集成的Huey Pro色彩校正器与相应驱动配合能够提供专业级的颜色校准功能。

高端娱乐型:换汤不换药

高端娱乐机型往往是所有型号中对新平台的反应最为迅速的产品类型。本次横向评测中涉猎的3款该类型产品,其中有两款基于Huron River平台,配备有全新的Sandy Bridge系列处理器。仿佛所有的笔记本电脑厂商都已经达成了共识,该类型产品在新平台的迁移上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换汤不换药”的策略,即机身外形完全沿用之前设计,仅做硬件规格的升级。考虑到这部分市场本来空间就相对狭小,为了不大的市场销量而频繁更新外形设计,显然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尽管外形并无新意,但Sandy Bridge处理器带来的性能提升依然令人满意。华硕N53XI263SV-SL能够在PCMark 05测试中得到了8867分的高分,Core i7-2630QM处理器可谓功不可没。同时,Sandy Bridge处理器还为这一类型的产品带来了新的变化:以往不在乎移动型的高端机型也开始尝试引入显示卡切换技术,利用集成显示核心的低功耗特性来换取更长久的续航时间。结果显而易见,配置更高的戴尔XPS L702X电池容量仅为G73YI74JW-BL的1.13倍,但电池使用时间却延长为1.62倍,折算典型功耗下降幅度约为30%之多!而性能方面的提升更是不可忽略的。

轻薄极限

三星900X3A-A01无疑是本次横向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产品,18mm的实测厚度以及1.34kg的标准重量在本次测试乃至当前整个市场中占据巅峰位置。在整体设计风格上,900X3A出色地融入了航空动力学理念,全内置隐藏式接口设计保证了机身外部线条的流畅,简约却又时刻吸引着周遭的目光,航空拉丝铝合金材质更是将轻、薄、耐压、耐磨、耐腐蚀等多种优异特性集于一身,并塑造出独一无二的精致触感。900X3A的机身结构设计可以被理解为夹在3层金属之间,薄而坚韧。与常见的曲面顶盖不同,它的顶盖由平整的金属拉丝面板制成,LCD面板内嵌于顶盖,顶盖强度由此而增强;绕过转轴从底部延伸至掌托的第二层金属拉丝板很好地增强了掌托及键盘下方的硬度,对主机内部电路保护作用明显;900X3A的底壳用镁铝合金一体成型,边角的弧度保证整体强度,又留出电路空间。

全新的硬件平台赋予了900X3A骄傲的资本:1.4GHz主频的低电压版Core i5-2537M处理器绝不容小觑,4GB DDR3内存(可升级至8GB)搭配128GB模块化SSD绝对是目前移动平台最顶级的存储系统之一。两个USB接口,包括一个USB 3.0版本,该机扩展能力可见一斑。在考核处理器理论性能的Cinebench R10测试中,900X3A的Core i5-2537M处理器得分高达5071分,相比同样定位、主频接近的上代Core i5-470UM处理器,性能优势达25.1%。代表整机综合性能的PCMark 05测试中,900X3A更是成为轻薄便携型产品中的霸主,成绩为6850分。

总结:移动新境界

下一个十年开启之际,笔记本电脑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新一代的高性能、低功耗处理器以及图形芯片,赋予了未来移动市场新的发展基调:过度细化的市场正在重新融合,简化后的产品类型让普通用户更容易做出正确的购买选择。以往上网本、超便携本、CULV等多样化的概念正在被轻薄全能型产品所替代。在主流价位段上,消费级与商用产品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个人采购模式的大行其道更加速了两种产品类型的相互浸透。Sandy Bridge处理器及其配套的Huron River平台在性能方面的优势已经开始展现,只是受芯片组问题拖累,导致目前新平台产品数量并未像往年那样得到爆发性增长。但随着英特尔恢复正常的出货,新平台产品的升级大潮相信随后就到。

上一篇:见所未见 第4期 下一篇:SSD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