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7-24 06:55:40

辽宁省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要:笔者通过对辽宁省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调查分析,对其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运动员;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12-02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辽宁省40名优秀运动员,包括自行车、篮球、排球、举重四个运动项目。每个项目调查对象定为10人。其中,运动年限为1~3年的有18人,运动年限为3~6年的有10人,运动年限6年以上的有22人。家庭条件较好的有25人,家庭条件一般的有15人。来源地为农村的有14人,来源地为城市的有26人。

2.调查方法。根据社会心理学会所研究的Psychological Health Inventory,PHI为标准(即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心理健康调查表),通过对其中168个题目进行临床研究,对辽宁省运动员的1)躯体化,2)抑郁,3)焦虑,4)病态人格,5)疑心,6)脱离现实,7)兴奋状态共七项进行调查。另外,对于其Q(无法回答的题目数)、L(说谎分数)、F(诈病或装坏分数)也进行了效度量。

3.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对于采集来的数据,采用WJI心理测验与统计学自动化软件SAS在计算机上自主生成。为体现不同因素对于辽宁省优秀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影响,在入队训练年限时长、所参与运动项目、家庭经济条件因素、来源地几类进行了专项的分类统计处理。

二、统计分析结果

1.入队训练年限时长因素下的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见表1)。

通过表1可看出,在P>0.05时,A组运动员,与B组运动员,其心理调查的7项数据差异不大。而C组运动员,其心理调查的7项数据,与A组和B组运动员相比,指标要高。另外,躯体化一项中,C组与A组B组差异性明显。而在脱离现实与焦虑项目中,B组则优于C组。(P

2.所参与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员心理健康分析比较表(见表2)。

从表2来看,对于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员来说。C组与D组数据都要低于A组与B组。而在躯体化与抑郁指标上来看,B组与C组差异性明显(P

3.家庭条件不同的运动员心理健康差异表(见表3)。

由表3可知,家庭条件不同对于运动员的影响也不同。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疑心、脱离现实等方面,家庭条件越好,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少。家庭条件好的运动员与家庭条件差的运动员,其差异性显著:T抑郁=2.73,P

4.来源地不同的运动员其心理健康比较表(见表4)。

从表4可知,不同来源地的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无差异。男运动员的躯体化、焦虑、疑心三项要弱于女运动员。

三、研究过程分析与结论

(一)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训练年限时长对于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影响时,可得出,入队时长超过6年的运动员,其心理素质较差。考虑到这些老队员其拥有长期训练的身体底子与丰富的技术积累,同时长期的比赛经验对于运动队来说,也是重要的价值体现。对老队员的心理健康应进行重点关注,保证其起到增强队伍凝聚力,鼓舞士气的作用。而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分析时也可以发现,自行车、篮球等项目,对于个人能力要求很高,对于团队协作的要求也很高。这种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相结合的比赛,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日常训练与比赛时,应关注运动员在这方面的心理波动与团队协作,避免出现心理负担,避免由于其不必要的紧张而造成比赛的失利。另外,考虑到经济条件对于运动员的不同影响,经济越紧张,则其心理压力与心理疾病形成的概率就越高,运动员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就会受到比赛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男女运动员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表现没有太大差别,但在焦虑、疑心、躯体化等方面,心理健康更应该关注女运动员的心理波动。由于女性青年受到抑郁症困扰的可能性更高,其运动生涯中所受到的生理压力也要比男运动员更高,所以,在关注男运动员心理情况的同时,对于女运动员要结合社会环境影响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去关注。

(二)运动员的心理问题的成因

1.教练因素。在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教练员一起渡过的,而教练员对于运动员的影响也是相当关键的。当教练员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倾向于简单粗暴、训练过程中无法公正平等时,就会对运动员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其敌对情绪与相应的人际关系敏感等情况的出现。

2.训练因素。在所有的运动生涯中,运动员长期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于体育竞赛而言,运动员会因为压力而得到进步,但也会因为压力而受到打击。惧怕失败的心理会造成运动员无法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无法正确地对待比赛。而训练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伤病,运动员的一切都来自于其身体基础,当伤病出现时,运动员如果心理调节不及时,就容易造成紧张、焦虑、急躁等情绪的发生,不仅会延缓伤病的痊愈,而且也容易造成后遗症等情况的发生,进而为运动员以后的运动生涯埋下隐患,造成其提前退役等。

3.现实因素。对于运动员而言,运动生涯总会有结束的一天,而对于未来的担忧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由于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生涯中,所接触和了解的大部分都是运动项目内的知识与技巧。其知识结构单一,且年龄结构偏大的特点,造成其退役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其进行职业选择的面很小,再就业的路也很难走。在调查中发现,80%左右的运动中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存在迷茫。

四、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1.心理训练与有效引导。心理训练分两种,一种是一般性心理训练,一种是准备比赛的心理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对于自身心理的控制能力与承受力。在这一过程中,教练员与陪练员要发挥其应有作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日常教育与赛前心理辅导。把正确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传授给运动员,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与应激能力,打下坚实的心理健康基础。

2.心理咨询与环境营造。心理咨询是设立专门的渠道对运动员进行有效的专门心理疏导与矫正。对出现重点心理健康问题的运动员提供适当及时的关注与帮助,把运动员所面临的不利心理因素进行化解,保持其心理平衡,培养与提高其心理素质。把运动员之间可能存在的情绪冲突进行化解,改善其人际交往模式,教授其在生活与训练中与人相处的要点,优化其人际环境。同时,考虑到人脑活动情况与心理健康间的正比关系,要强调营造优美的训练环境,在训练方法上应丰富多样,保持运动员的愉悦心情,培养其平和淡然的心态进行训练与比赛。

五、结语

通过数据调研与心理成因分析,可以得出,对于运动员来说,完善健全的运动员保障制度是保证运动员职业发展、退役后二次就业的重要手段。而对于运动员的压力缓解、心理素质提升,也有着重要作用。应建立起运动员的就业培训机制,结合各地先进经验,进行运动员的培养与保障工作,保证运动员能以一个专心专注的态度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同时,建立起针对运动员的专门心理咨询辅导机构,有效开展运动员的心理教育工作,特别是针对女运动员,要进行专项的心理健康关注。加强运动员的正确自我认知度,培养其自信心,丰富训练手法,提高其训练效率与兴趣,关注其心理波动情况,进而达到保证其心理健康的目标。

上一篇:论新世纪大学校园的人文精神内涵 下一篇:浅谈技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