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习惯AB面

时间:2022-07-24 06:32:56

运动,不是每个人的提神剂――服用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A面:一个月前,李强还是“虎头蛇尾”的典型,晚自习前半段时间里注意力集中,可后半段学累后就耐不住寂寞,东摸摸西看看。至于功课,“5分钟,就让我放松5分钟,歇够了就学。”他总是这样对自己说。慢慢地,李强甚至有发展成“拖延症患者”的趋势。

在反复思考和尝试后,李强逐渐地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天第二节晚自习下课后,走出沉闷的教室,到操场上慢跑10分钟,然后继续学习。“我感觉自己的躁动在跑步后都释放掉了。”运动过后,李强的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B面:同样是课间慢跑,同样是为了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璐璐却出现了反效果。每当她跑完回到教室,不仅没有精神百倍,反而呵欠连连,恨不得马上回去睡觉。璐璐回顾几天下来的晚自习复习效果,竟然还不如以前只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复习的效果好。

像慢跑这样的适量运动,的确是一种可以提高高三学习效率的生活习惯。通过锻炼,神经细胞获得了充足的能量和氧气的供应,从而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当你在进行紧张的高三复习时,你的脑细胞所需要的血液量比肌肉细胞多了10~20倍,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对过于躁动的李强而言,适当的运动令其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一来消除了连续学习的疲劳,头脑变得清醒很多,思想自然也就敏捷了,二来释放了多余精力,让他定下心来。但对璐璐而言却不是这样。她平时就是喜静不喜动的女孩子,跑步对于她来说,更多是消耗体能,使全身的肌肉紧张起来。几圈跑下来,哪怕没有上气不接下气,也已经令她的身体超过了平时的负荷,再回到教室的时候自然就容易疲惫了。

所以,运动可以提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它也可以费神。

调好生物钟

早睡 vs 晚睡――早睡的鸟儿有虫吃?

A面:小黄的作息规律就像猫头鹰的一样:白天懒洋洋,尤其是早上特别无精打采,可一到晚上,整个人就精神焕发。小黄习惯了晚睡晚起,早上常常因为睡懒觉而迟到,周末干脆睡到日上三竿。但是他晚上的学习效率很高,从晚上6点一直到12点他可以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有时做题做得太入神了,甚至做到凌晨一点。“晚上我记东西记得特别牢,很多难题也是我在半夜解出来的,而且大家都睡了,就我一个人还在学,我会觉得很兴奋。”

B面:阿薇学习状态的最高兴奋点是在上午,下午和晚上学习效率逐渐递减。夜幕一降临,她的生物钟似乎就开始时刻提醒自己的大脑该休息了。她习惯把需要重点理解的复习内容安排在白天,晚上做题巩固,几乎从不“开夜车”。她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晚上睡觉从不超过11点。“每天一大早起床,会感觉到周围空气都要比晚上的清新很多,我的头脑也非常清醒,无论是读书还是做题,都会万分投入。”

高三复习该不该熬夜?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般来说,我们不提倡晚睡、开夜车,提倡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提倡利用最佳记忆时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记忆艰涩的学习材料,但不可否认,有同学在晚上甚至是午夜时学习效率更高。

我们的生活作息都是受生物钟控制的,这个周期一般是24小时,但也因人而异。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提尔・隆纳柏格教授和他的同事对人一生中各个时期作息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对25000名年龄在8岁到90岁之间的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发现每个人需要睡眠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年龄、健康状况、行为特征等,并且不同的人的大脑活跃期也有所不同。对大部分人来说,每晚7~8个小时是最佳的睡眠时间,当然,有些人可能睡的时间少一些,每晚只需5个小时,而另有一些人则可能长一些,每天多达10个小时。作息周期短的人属于“云雀型”,他们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而另一种被称为“夜猫子型”,这类人晚上异常活跃,早上则很晚才起床。

早睡还是晚睡?这是一个问题。答案只有你自己的状态能回答。

了解你的认知风格

边学边听歌,能不能一心二用?

A面:“以前上学的时候常听别人说谁谁谁很牛,做作业都一直在听歌,于是就很想自己也牛一牛。”李宗凯曾加入边学习边听歌一族,戴个耳机,边学习边摇头晃脑、哼哼唧唧。“后来发现集中精神确实也可以学习,但会一直分心,而且如果是做数学、物理题,出错率会很高。”李宗凯说,听英文歌还好,如果听中文歌总忍不住跟着曲调哼唱,现在他干脆把MP3锁进柜子里。“看来我还真成不了边听歌边能学习的牛人。”

B面:“我就经常边听歌边做作业,老妈也因此觉得‘抓狂’。我一般是在做题的时候听歌,听那些自己平时喜欢的英文歌,听的是旋律,没有刻意去听歌词。听到熟悉的旋律,就很开心啊,在学校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也得到了舒缓。”有时,哪天晚上作业特别多,又很有难度,劳莹莹会变得很焦虑、很烦躁,在这种情况下,打开音响,放一张喜欢的碟来听听,在歌声中,或在旋律里,就会变得心平气和了。然后,再接着做功课,又能重新进入状态了。

边做作业边听歌似乎成为学生中很普遍的一种现象。那么是否可以一心两用,边听音乐边学习,并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这确实不可一概而论。因为这与自身的认知风格有关。

认知风格是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组织、整理信息时独特的、持久一贯的模式。它包括了我们在知觉、记忆、思维等学习、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边学习边听歌和教室里的“吃货”们喜欢在复习间歇吃点零食,学习思考时习惯性转笔是一个性质。

边听歌边做作业,个人觉得要看是做什么作业,比如是抄写为主的、基本不用怎么思考的、只要提高写字速度的那类,听点歌无妨;但计算思考和写作的话,听歌真的会影响效率,时常听着听着思路就被歌词带走了,没歌词会好一点。也见过有人边听歌边做事也能把事情做好的,但他们听歌也许是为了保持一种工作或者做作业的节奏,很自然,也不好说与具体的学习效果能百分百挂钩。

不可否认,大部分的音乐能够舒缓人的情绪,调节压力,有部分同学确实在边听音乐边学习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他们往往抗干扰能力很强,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具备这种能力。不少同学由于自身自控力比较弱,还是比较容易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绪变化大,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如果你已经到了不听音乐就好像缺点什么东西,就无法集中精神学习的程度,就需要尽早将习惯扭转过来。毕竟考试时是不可能有音乐做背景的。

个性决定习惯

自习vs讨论――你是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吗?

A面:玲子向来开朗活泼,课下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常常欢乐得不行。她学习的时候只要一遇到问题,就习惯于求助老师和身边的同学。她喜欢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思路和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她本打算召集几个学习上能互补的同学成立学习讨论小组,一起交流下复习进度,探讨复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可实际调查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喜欢这样。于是,她困惑了,讨论学习小组难道只有她一个成员了吗?

B面:徐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冷酷的形象。在他看来,吃饭、走路、看书、做题,都是一个人足以完成的事情。面对百思不得其解的难点,他会暂时搁置一下,理一理思绪,或者先去复习别的科目,回过头来再冷静地琢磨琢磨,之前的疑问往往便会迎刃而解。他不喜欢那种叽叽喳喳喧嚣的环境,当有的同学说要讨论学习问题的时候,他习惯性地退至教室的一角,一个人安静地回顾一下近来的复习进度,反思一下可改进的地方,这样足矣。

玲子个性上的活泼合群性决定了她对“讨论”的偏好,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她一样外向。徐磊生性沉稳,独立性强,凡事喜欢通过思考和自审来解决问题。所以他习惯于靠自己解决问题,独立学习对他来说是更适合的。

由此可知,个性特点也是造成灰色习惯因人而异的重要来源。在心理学上,个性特点是指人的稳定的、适应性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可以有内外向之分。科学证明,内倾型与外倾型的人偏爱的学习习惯是不一样的。内倾型的同学遇事沉着、善于思考,因此喜欢独立自习,不适合聒噪的讨论式学习。外倾型的个性常常是性格爽朗,反应较快,学得也较快;但缺点是往往从兴趣、情感出发,缺乏计划性和坚持性。于是,这种类型的同学会更青睐于小组学习,结伴讨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好习惯。因此,要想更高效地学习,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匹配的学习习惯才是关键。

生活中的灰色习惯言之不尽,也没有任何测试能够准确发现,究竟它们会在何时、何地对我们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它们和学习方法一样,只能靠我们用心揣摩,在自我反省中找到。

高三另类习惯

第一个习惯:每星期都要给自己放半天假,别把自己逼得太紧,那样你会被压抑得暗无天日。以压抑的心情去高考,哪怕成功也很悲哀。抽一个下午,男生好好运动,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为止;女生逛逛街,或者和闺蜜八卦一下。实在不外向的人,找本小说看看。哪怕什么都不做,抬眼望天,都会让你以更期待的心情来迎接下个星期的努力。

第二个习惯:课间的时候不要安排学习任务,就算是背单词也不要。拖堂加上提前上课,你的课间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给自己定任务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有空的话就在脑中随意过一下上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然后走出去看看远处或走廊上的帅哥美女。高中生风华正茂,是最好看的。

第三个习惯:每天睡觉之前,别想我今天做了多少题,明天要做多少题。你一定要想,我今天弄懂了哪部分知识,或者学会了解答哪种题型,明天又要联系哪一块知识,解答哪一种题型。

第四个习惯:到后期,高三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很多,一定要养成在固定时段复习固定科目的习惯。不要什么时候有空,突然想到哪一科才做它。哪怕你作业没有完成,也要等到属于那一科的时间再做。而怎么安排科目时间,取决于你高考的时候,那一科安排在什么时段考。比如上午考语文、综合,下午考数学、英语,你就可以早上读语文,中午做综合;下午做数学题,傍晚做英语练习。至于晚修,你可以做作业,其他的时间可以复习提升空间较大的科目。

上一篇:灰色习惯在出没 下一篇:三次高考,两年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