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功利冲淡了课堂

时间:2022-07-24 06:15:51

莫让功利冲淡了课堂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在“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上出现了偏差,将“兴趣”更多地建立在 “功利”上。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 “确定位置”时所设计的教学情境――“有奖竞猜”游戏。

游戏规则:请两位学生共同合作,由一位学生猜哪张奖票能中奖(要求学生叙述出第几层第几张),另一个学生来帮他开奖(取下奖票),看是否中奖。如果第二个学生按照第一个学生的口述取对奖票并中了奖,则两位同学每人获得一份奖品。

课堂再现:

教师刚宣布完游戏规则,全体学生都兴奋起来了,参与的热情非常高,个个跃跃欲试。不巧的是,抽取了好几张奖票都没有学生中奖,学生们的热情开始回落,有些学生不愿参与到活动中来了。过了一会儿,总算有两个学生中奖了,奖品是红红的大苹果,教师便将真实的苹果奖励给了他们。这时,学生们的热情再次高涨,然而给学生的又是多次的失望……当抽奖牌上还剩下两张奖票时,教师改变了游戏规则:请全班学生一起说这两张奖票是在第几层第几张,并猜猜是否中奖,猜对的请举手。结果,全班学生都举手表示自己猜对了,而教师准备的苹果数量却不够了,教师只得草草收场,学生再次失望。

无独有偶,在一次青年教师汇报展示课活动中,也有位教师在课堂上以糖果奖励给学生,其中有几个获得奖品的学生竟然在座位上偷偷“享受”起了教师的奖赏。

问题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是每一位教师所期盼的。然而,教学现实却经常不尽如人意。如上述两个教学案例,由于教师给学生的奖励纯属物质奖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的是物质利益的追求而非精神上的满足,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使得课堂教学出现了失控现象或者有些学生偷偷吃起了教师奖励的糖果的现象。从上述现象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教师对学生的鼓励面要广一些

上述案例中,学生一次次失望,说明教师在游戏中设置的中奖率太低,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可将中奖面扩大一些。

2.奖励的形式要多样化,应注重精神上的鼓励而非物质利益的奖赏

教师偶尔对低年级的学生奖励一点小礼物也未尝不可,但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要以实物作为奖品,更不要以贵重物品作为奖品,应以精神鼓励为主。教师的表扬性语言要多样化并具有实质意义,要对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准确而恰当的评价,能给其他学生指出明确的方向。例如,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观察视角的独特性、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回答问题时声音的响亮程度、动手操作的规范性、书写的工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万不可整堂课只有单一的“你真棒”“太好了”“真聪明”等宽泛的语言评价。在使用语言表扬时,可辅之以小红花、智慧星、小红旗、画笑脸等方式进行奖励。

3.学生的诚信面临考验

当抽奖牌上还剩下两张奖票时,教师请全班学生一起说这两张奖票是在第几层第几张,并猜猜是否中奖,结果全班学生都举手表示自己猜对了。从数学概率角度来说,都猜对的可能性虽然有,但在上述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明显是奔着那鲜红的苹果而来的,极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想浑水摸鱼,学生的诚信受到考验。笔者认为,上述的教学设计功利性太强,容易滋生不诚信的现象,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认识容易产生偏差,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莫让功利占据了主导,而冲淡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意义。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追求作文教学的新境界 下一篇:让数学课成为学生的“创造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