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时间:2022-07-24 05:22:4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摘 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顽固性慢性疼痛综合症,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不仅回顾了近几年来人们对此病的进一步认识,而且对近20年来国外学者相继提出的一些发病机制学说作出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41-00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损愈合后遗留的严重难治性慢性神经痛综合征。它是带状疱疹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可持续数月至数年。PHN给病人身心和精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不仅妨碍病人的社会活动,还引起病人失眠、食欲减退,甚至发展成抑郁症。本文综述该病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一、PHN的定义

目前众多学者对PHN的定义有三种:(1)HZ皮损愈合后继续存在的疼痛;(2)从皮疹出现开始持续存在超过一定时间段的疼痛;(3)皮疹愈合后持续存在超过一定时间段的疼痛。但以上方法都不是以PHN的病理生理为基础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而HZ发展为PHN的机率也随定义的不同而在9%-34%之间变化[1]。

二、PHN发病的相关因素

1.年龄

PHN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免疫遗传

PHN与人类白细胞(HLA)-I抗原成正相关。

3.发病部位

PHN的发生和带状疱疹的发生部位也密切相关。

4.心理因素

PHN患者大多有焦虑及相关症状。

5.其他

带状疱疹发作时的疼痛程度、皮损数量、周围神经痛的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精神状态及性别等。

三、PH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水痘-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er virus,VZV)初次感染后,VZV潜伏在感觉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低下时,VZV活化繁殖,引起感觉神经的炎性改变,并可向感觉神经节的周围支和中枢支扩散,进而造成外周神经、中枢神经的损伤。

1.PHN的病毒复制机制

研究发现,被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的感觉神经元能自发产生电活动,并经免疫荧光证实有病毒复制。可能是由于病毒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内复制所引发的异常的神经电冲动引起。

2.PHN的神经病理机制

目前研究有两种假说:

①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传导阻滞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重塑和异常放电。PHN病人可伴有一级传入感觉神经元的坏死,在可以引起其中枢端突触末梢变形,导致脊髓神经元失去这些突触,并形成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传导阻滞,同时使非感觉伤害的大神经传入纤维,有机会和中枢疼痛传导神经元间形成新的突触,这可能导致异常性疼痛。

②感觉传入小纤维(包括伤害感觉器)的活性增高,异常放电及其所引起的中枢过度兴奋。

在研究由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的人和动物试验中,人们发现从神经损伤中存活下来的c-纤维伤害感觉器可获得一些异常“敏感样”的特点,他们对去甲肾上腺素可表现异常的敏感,当遇到交感神经的传出活动和血浆儿茶酚胺时,后者就引起它们的异常放电,像这种异常的反应,将促成自发性和刺激诱导性疼痛的形成,而c-纤维伤害感受器的持续放电还可以引起中枢的显著地过度兴奋,而疼痛的发生也与这种中枢长期过度兴奋状态有关。

3.PHN与精神因素的关系

Engberg等对PHN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具有精神社会头痛的HZ病人更容易发展成PHN,而在另一个小样本HZ的病人前瞻性研究中,Dworkin发现将来发展成PHN的HZ病人在急性感染期最具有更严重的抑郁,焦虑,疾病确信感和低下的生活满足感。

4.PHN与免疫病理的关系

随年龄的增加,人体将出现免疫衰老,但值得强调的是免疫衰老并不会使免疫缺陷,而是一种免疫失调状态,后者可包括自身抗体的出现和细胞因子的紊乱等[2]。Weksler提出在PHN病人免疫紊乱引起的神经损伤可能与持续的疼痛有关。

5.PHN与免疫遗传的关系

Ozawa等对32个PHN病人和136个健康人的HLA-I和HLA-II抗原和DNA分析发现,PHN与HLA-I抗原―HLA-33和B44呈正相关,并且这两种抗原的基因存在高度连锁。他们的研究表明HLA-I类抗原与对VZV感染的免疫有关,并在PHN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PHN是一种病因明确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晰的顽固性疼痛综合症,因此对它的预防和治疗还有赖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虽然在上两个世纪对PHN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并提出一些假说,但尚有争议。总之,PHN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进一步研究有赖于微生物学的应用[3]。同时预防PHN很重要的是及时有效的治疗,保持精神状态的积极乐观等。

参考文献:

[1]Dworkin RH,Portenoy RK.Pain and its persistence in herpes aoster Pain,1996;6(2):241-251

[2]SchottGD.Triggering of delayed-onset postherpetic neuralgia.Lancet,1998;351:419-420

[3]Oaklander AL.Pathology of shingles.Arch Neurol,1999;56:1292-1294

上一篇:浅析美育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析专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