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教书育人

时间:2022-07-24 05:14:1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肩负着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但他们可塑性大,是道德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切忌“重智育、轻德育”,而要做到“以德为先,教书育人”。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班级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必须依靠班主任才能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现就德育教育这个问题,结合本人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础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多变,情绪不稳,思想活跃,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恶现象的侵蚀和危害。因此,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针对青少年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多样、易于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同历史教育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良好教育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明确班级德育目标

班级德育目标是根据国家、学校德育目标而制定的对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质量规范的设想或规定,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功能。德育目标的确立不仅影响到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设定、德育过程的实施,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德育的实际效果。班主任在制定德育目标前必须掌握班级学生思想情况,既要有班级目标和班级学生个体发展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具有层次性,符合班级的实际,切忌好高骛远。确立德育的目标要依据学生不同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确立德育目标,使德育目标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三、与时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我主动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生活中,我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四、班主任必须与科任老师进行密切的配合

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课堂学习,学生大量的问题产生于学习过程中。为了做好工作,班主任必须与科任老师进行密切的交往,从他们那里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还要经常与之共同研究,介绍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协调教育学生,并防止造成互相推诿、埋怨等不利于工作顺利开展等情况。当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或教学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时,必须诚意、及时地向科任老师个别反映,同时也必须向其介绍学生群体及个体的基础与特点,帮助他们互相正确认识,改进教学或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又能形成学生、科任教师、班主任三位一体,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时刻以“以德为先, 教书育人”为己任,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一批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会话能力 下一篇:精益产品设计下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