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从修辞学的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

时间:2022-07-24 04:21:00

探讨从修辞学的角度解读古汉语倒装句

摘要:倒装作为调整语句结构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应用广泛,使用倒装手法,可以达到强调和突出某种情感的作用,还可以使句式达到工整优美,充满变化的修辞效果。阐述了古代汉语中倒装使用的主要情况,并分析了使用倒装手法所达到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修辞 倒装 修辞效果

1引言

所谓倒装句,就是将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不按正常次序排列,而是颠倒过来表述的一种语法现象。倒装句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较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硕鼠》)。3.状语后置。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4.定语后置。如“大阉之乱,绍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2倒装句的修辞效果

倒装句属于修辞格的一种,其修辞效果,主要是为了突出强调被颠倒的部分或加强语气效果,但在古文中有时为了使句式有变化,有时为了格式的整齐美观或韵律的和谐,也常常使用倒装句式。下面主要从修辞学角度简单阐释下倒装句所达到的几种修辞效果。

2.1为了强调某一内容或突出某种情感

古汉语中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常常将这部分位置前提,构成倒装句。如“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本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嘻!晏子之家其贫若是也!”(晏子的家竟然穷成这样)这里,为了强调晏子之家的”贫”,故意把“贫”字后置,从而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又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其正常语序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但为了强调“句读”和“惑”,因此,借助助词无实意的“之”,构成倒装。

有时,还存在这样的结构,“唯…是…”。这类倒装是将强调的宾语前置,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才是举”等。

此外,古汉语也常常会将表程度的副词和语气词前置于句首,构成状语前置倒装句式,从而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其正常语序应为“汝甚不惠(慧)矣!”(你十分不聪明),但为了加强语气,就故意把修饰状语“甚矣”放在了句首。

类似的还有“悲哉,世也!”(《工之侨献琴》)“贤哉,回也!”(《论语.颜渊》)等。此种手法在古诗词中则更为常见。如“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北宋叶梦得)中“霜信报黄花”其正常语序应为“黄花报霜信”,而诗人此处运用倒装将“霜信”提前,正是为了强调自己晚年生活的“凄楚”。

2.2为了句式的有所变化,增强渲染力

古汉语诗文中,为了追求句式的整齐优美,工整对仗,常常故意将正常语序颠倒。这种手法多用在律诗、词曲、骈文、汉赋等对于格式韵脚要求非常严格的文体之中。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诗中“归浣女”和“下渔舟”都是倒装句。倒装的目的在于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每句末尾已经用了一个动词,如果颈联仍然将动词“归”、“下”放在末尾,则全诗句式呆板,另外也不破坏了律诗韵脚的和谐。尾字押韵是“浣女归”的倒装,“下渔舟”是“渔舟下”的倒装。这样调换语序,一是为了避免、颈两联动词都用在句末,将“归”、“下”换到句中,使全诗的句式变化多样,不致呆板单调,创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舟”与“秋”“流”“留”押韵和五律平仄的需要。又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韩于水”(荀子《劝学》)中“取之于蓝”,正常语序应为“于蓝取之”,为了和下句组成整齐的句式,增强语句的渲染力,所以采用倒装的句式。

2.3为了营造曼妙的意境、抒发真挚的感情

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之所以传唱千年,历久不衰,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主要在于诗歌为了诠释某种思想或感情而为读者营造了一副极端曼妙的意境,从而使读者在欣赏的时候,如置身其中朦胧的意境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古文学作品都十分重视作品意境的塑造,如《在水一方》、《蒹葭》等诗歌所塑造的纯美意境等。因此,为了意境的营造,作家匠心独运,甚至刻意求工,通过句式的不断调整变化,来增强句式的感染力和渲染力。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就使用了倒装的手法来调整句式,从而营造了宁静夏夜的优美意境,写出了词人心情的惬意轻松。试想,如果将这两句改作正常语序:“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那就完全变成了实写,不但词的意境美大大折扣,而且词句中流露出的词人那份轻松惬意的思想感情也变得荡然无存了。又如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营造的故国意象,让人神思飞越,充满慷慨激昂之气,而末尾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几句,又让读者的情思回落到了现实,在体会词人豪迈洒脱之余又被现实“早生华发”的无奈而感到阵阵遗憾。同样,如果将这几句改换成正常的语序:“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则那种铿锵豪迈的情感就平淡了许多,甚至仅剩下遗憾乃至抱怨了。

3结语

总之,倒装作为一种正常句式的调整手法,在古代汉语中广为应用,借助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可以起到强调语句内容和语气的作用,而且也使得句式的结构更加灵活,表现更加多样,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不过在从修辞学角度把握倒装句的时候,还应注意,倒装毕竟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为主题服务,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种为求句式变化刻意求工,乱用倒装的写作手法是不为取得,其结果最终只是将文章弄的颠三倒四,乱七八糟。

参考文献:

[1]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2]荣斌等选注.宋词精选[M].金盾出版社,2000.

[3]齐慧蓉.文化语用视域中的古汉语倒装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06).

[4]邓瑶.倒装句研究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3).

[5]龚金彦.古汉语中几种常见的倒装句[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01).

上一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 下一篇: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