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悠悠,愁也悠悠

时间:2022-07-24 03:58: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们通常称之为“新课标”。“新”在什么地方呢?一个突出的“新”就是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理论家们已经论证过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而我作为一名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想谈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

新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新教材每册有六个单元,相应的也就有六个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的可以写入教学计划、教案中去,有的却需要抓住天、地、事的契机,临时组织安排。有的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有的可以在专门的课堂上进行,更多的是需要师生利用课外时间,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还有的可能在野外,在春游秋游活动过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课外的独立自主活动,可以是小组合作的活动,可以是节目表演,可以是辩论赛,可以是调查研究活动,可以是带领着游玩过程中的说说写写,可以是搜集整理资料后的汇报活动。

因此,我在此基础之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把握课堂教学中心

离开课堂教学来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过是纸上谈兵。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还是其它学科的奠基者。因此,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活动中我以“体验——探究”式阅读为突破口,致力于以学生为本,坚持文本对话,探究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的学习方式,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为了使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够达到课标的要求,我带领学生坚持进行摘抄。对文学知识进行积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都很欠缺,所以在课堂实践中,我也时刻注重双基的落实和训练,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性学习不只是留于形式。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我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不妨从课本入手,合理选择,科学设计,巧妙引导,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反映生活,也应该运用于生活。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过程和结果,如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展版图文、主体演讲、口头报告、研究笔记、活动设计。一教师以学校要想建绿色操场、塑胶跑道为话题, 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谈校园污染危害、规划设计、科学依据、舆论宣传、筹资策略、美景畅想。校园绿色植物,学生藏书情况,都可写调查报告;竞选班干部,作竞选演讲;看了电视,作“新闻简报”;自编小报,自版文集,都使语文成了“有用之学”。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互相依存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人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独立于联系之外而生活的人是不存在的——除了漂流在孤岛上的鲁滨逊之类,因而合作共处就显得非常必要。课堂教学应该培养这种精神。讨论、倾听、答问是合作学习,争辩、交际、对话是合作学习,策划、主持、协调、评价也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是自由式合作,课堂上争辩气氛非常热烈,辩手之外的“亲友团”也跃跃欲试,既争辩又合作,语文智能和表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还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些都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所在。所以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这些要求无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

1、要重过程、重参与 ,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人人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获得的答案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找到和理的答案。可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时,我就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起,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人类登月全过程以及很多的神话传说、科幻作品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想像未来世界的你登月的情景……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又可以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发了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再比如在学习《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还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特地组织了一个关于“莲文化魅力”的综合性活动。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

2、要重方法、重体验、重归纳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有利于终身的学习和发展。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学《春》这一课时,我就专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和父母去一次雅玛里克山,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上课回来后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雅玛里克山的春天,再结合课文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写几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手抄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却又有深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注意紧紧突出自主性。这就体现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外界可以对个体施加影响,但无法代替个体活动。如同在骑车,在游泳一样,综合性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亲自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当然,教师对待学生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点到为止,即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帮助学生发现可能陷入的困境上。

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考虑并设计一定的课程目标,应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和方式。如:对周围的事物要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和研究报告。

当然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曾经有过种种的困惑。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的活动中,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听班里的同学讲人类起源的神话,在全班或者分组讨论交流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并从中筛选、记下有用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在班上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讨论交流“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何以流传至今”和“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的新的科学解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为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也需要大量浏览从猿进化到人的科学资料,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时需要把繁杂的资料做归纳,并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写成一篇作文。以上这些内容只是活动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部分,其实,在综合性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没有这种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的。只有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才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做法。围绕人类起源这一话题,学生将与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等活动中尽可能多地通过正确地运用读写听说等语用行为,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强调将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相互融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之中释放语文综合性特点,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语用经验出发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中去,通过创设语境,在一定语境中恰当地实施语用行为,培养语感、获得语文知识、练就语文能力。所以,综合性学习课不能上成科学课。

当然在教学中,我的收获不止这些,我的困惑也不止这些,但我想不管怎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最后我想说,新课程标准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的同时,却还来不及为我们一路亮灯指引,一切还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前进。正所谓“情悠悠,愁也悠悠”。

上一篇:提高政治课堂效益、消减学生厌学心理 下一篇:结合课程特点开展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