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时间:2022-07-24 02:44:45

浅析林业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摘 要]林业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林业的需求加大,乱砍乱伐、资源浪费等现象严重,我国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从而阻碍林业的持续发展。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破坏,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林产品是林业经济中的重要部分,林产品是生产的重要原材料能丰富并满足人们的生活去求;与林业相关一些产业随着林业发展而发展,不仅也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也能增加就业机会解决社会就业难题,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除此之外,发展生态旅游还能增加农民收入。生态旅游一方面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为了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加大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林业栽培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林业栽培技术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S6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94-01

一、林业栽培技术相关研究的现状

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林业相关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我们也应当理性地看到,在林业的相关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生态环境意识较为淡薄。受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林业的认识更多的是木材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很少有人重视林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意义。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时间较长,这些传统思想在人们心中占有根深蒂固的地位,这种情况并不是非常容易就能被改变的。正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诸多问题就会出现,比如有的林业管理人员管理不严等。

第二,对于林业栽培技术的资金支持不足。目前,资源不足并且分布不均匀是我国林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的林业资源无论从总量还是从人均上来说都低于世界水平。经济发展导致林木需求持续增长,这就给林业生态建设带来严峻的压力,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个现状表明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艰巨,需要资金大力支持。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对于林业栽培技术的研究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政府对林业生态的资金支持不够。

二、常用的林业栽培技术

(一)种子催芽技术

药物催芽、温床催芽、水浸法等是常用的催芽技术。下面笔者以水浸法为例试谈种子催芽技术。

水浸法催芽有可分热水催芽和温水催芽两种。对于种皮致密、坚硬的种子,比如皂角和刺槐等,多采用热水催芽法。热水的温度为80-90℃。将要播种的种子在此温度的热水中进行浸泡。具体做法为:先用两倍于种子的热水倒到缸里,注意一边倒种子一边需用木棒搅拌种子。等水凉之后,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瘪的种子。然后再用细筛将未膨胀的坚硬种子筛出。如此用上述方法继续浸种。最后把浸好的膨胀的种子装在筐篓中,并且要用草帘或湿麻袋盖上,将筐篓在温暖的地方放两至三天后取出,把种子稍加阴干,这就可以使用其进行播种了。

温水催芽,顾名思义就是采用40-45℃的温水将种子浸泡一晚上。次日早晨,将种子装到篓筐或者是木箱里面,再将其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也需盖上草帘,还要将湿度保持在60℃,温度保持在20℃。与热水不同的是,温水需要每天翻倒一次,洗一次。采用温水催芽,一般来说,一周左右的时间种子就会发芽了。先不用来播种,一直等到大部分种子开始露出芽尖时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另外两类催芽方法与水浸法稍有不同。温床催芽需根据种子播种量选取采光较好的地方挖一个宽100-120cm、深30cm长的长方形窖,下面铺上砖,砖上依次铺上席子,周边钉上木板和薄膜。

(二)育苗播种技术

人工播种技术、机械播种技术、播种床覆盖技术都属于常用的育苗播种技术。

所谓机器播种就是用播种机进行播种。对于中小型苗圃主要采用人工播种技术。播种前,先确定好播种距离。然后根据确定的播种距离借助开沟器进行播种。如果采用的苗床撒播的方式,则可以由两个人一组各分站两边来进行播撒。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播种的是小颗粒的种子,在播种时可掺入适量的沙子。

采用播种床覆盖技术其目的是为了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杂草生长,以便为苗木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进行覆土厚度的控制时,要根据种子颗粒的大小进行适度调节。对于大颗粒种子例如板栗、核桃,其覆土厚度适宜控制在4-8cm。此外,季节也有要求。一般来说,秋播比其他季节更适宜。在采用播种床覆盖技术时,为了不影响到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覆土要均匀、适量。对于小粒种子比如像杨柳,要以覆土见不到种子为宜。

(三)选择合适的育苗方式

对于不同的林业基地,要选择不同的、合适的育苗方式。例如对于大田来说,常规育苗劳动强度大,育苗周期长,而且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苗木质量不能保证。因此适宜采用组培、工厂化育苗,这些育苗方式有利于育苗周期的缩短,加快了育苗速度,而且有利于提高苗木质量,也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

常规育苗通常是在苗圃中进行的。一般经播种或扦插来培育出造林和绿化用的苗木。而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则是在温室中进行的。除了这两种育苗方式,还有嫁接育苗和容器育苗技术。对于大多数集体和个体育苗和经营者来说,常规育苗成本低、技术相对简单,是他们的首选育苗方式。其次是嫁接和容器育苗,而组培、工厂化育苗则不适合个体育苗。

(四) 复合式林业生态经营的模式中的栽培管理技术

所谓复合式复合式林业生态经营的模式指多种产业结合在一起发展,以使利益实现最大化。

第一,树木的栽培管理技术。首先在林、草、畜复合经营模式中对造林树种进行合理选择。对于树木的栽培和管理首先应该注意对树木的品种的选择,对于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选择标准。其次,针对不同品种的树木应合理控制造林密度、栽种距离以及施肥状况。在树木栽植环节,应首先采用开沟犁凿开深约40cm的沟槽,而后在沟内再挖开体积为50cm3的坑,在坑内进行施肥处理,用量为0.25kg的磷酸二铵、10kg的腐熟粪肥,并令其与回填土进行拌匀处理,苗木的选择其根幅应达到30~40cm。

第二,牧草的栽培管理技术。在牧草品种的选择环节,可选用紫花优质苜蓿,例如亮苜五号、绿苜一号等。对于牧草的栽培和管理除了要注意上述树木栽培的要求还应注意对于牧草的管理问题,例如种植牧草之前应该对土地进行翻土。在牧草的的栽培管理中,应在牧草播种的前一年秋后,便进行科学的翻耕处理,冬季则应施浇冻水一次,当次年来临地表解冻范围为10cm左右后边进行耙地处理,令其地块尽量保持平整,合理实现保墒目标。还有,无论采用春季播种还是秋季播种方式,防治的关键对象在于杂草,因此应在每年五月末及六月初时段采用高效除杂草材料实施必要的杂草防治管理。在每次收割完毕后均应对种植地块进行必要的施肥、养护浇水处理。

(3) 牲畜的管理问题。牲畜工作的浇水、施肥等要求也较木材较高。虽然不像木材和牧草那样需要栽培,但也需要管理才能和前两者一起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牲畜的管理应注意与普通牲畜管理的不同之处。例如,复合模式下的牲畜管理要与木材、牧草的栽培管理相适应,无论从量上还是时间上。

总之,提高林业生态模式下栽培管理技术是改善林业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三者统一的有效途径。通过林业栽培技术的应用及研究,通过构建林草畜、枣粮间作等复合林业生态经营模式,有利于间作合理、长短互补,进而提升林业回报效率、土地产出率。还有利于丰富林业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等综合效益,有利于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小丽.林业生态环境发展[J].农林建设.2010.21

[2]高晶.林业栽培种植技术浅析[J].林业科技.2011.23

上一篇:建筑工程外窗渗漏通病防治 下一篇:冬季解列一次风暖风器运行的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