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海南国际旅游岛 推动泛珠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时间:2022-07-24 02:29:10

立足海南国际旅游岛 推动泛珠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摘 要: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海南应立足实际,与泛珠其他兄弟省份着重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农村和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旅游业信用体系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协调机制方面开展合作。

关键词:社会信用;泛珠;合作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9-0048-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9.1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促进社会和谐、保证经济有序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海南正面临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性机遇,新的历史机遇对海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

一、新的历史机遇对海南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以旅游业为主要方向的发展战略要求微观经济主体具有较强诚信意识

现代旅游业是海南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海南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要把海南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海南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12%以上。消费的异地性决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对消费者选择旅游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兼具精神层次的旅游消费,又具有较强的替代性,风险规避者的游客很难青睐信用缺失的旅游景区。因此,海南要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政府、企业、个人等各类经济主体必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做到诚实守信。

(二)以金融业为新兴支柱产业的规划要求海南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国务院44号文件还要求海南要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并给予海南在金融领域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至2020年,要把金融业发展成为海南重要支柱产业的目标。众所周知,金融业是以信用交易为对象的行业,无论是银行的存贷、股票债券等金融票据的买卖,还是保险、期货等市场操作,都是资金、权益等跨时交换,信誉和履约是保证金融交易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历史经验表明,信用好则金融活。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在新教伦理、个人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影响下形成了优良信用环境,最终助其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因此,海南要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必先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三)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的规划概念要求海南建设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在近年获批的多个国家级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中,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唯一一个冠以“国际”概念的区域发展规划。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明确要求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要提高国际化程度”。旅游业的国际化既包括旅游设施的国际化、旅游企业的国际化,也包括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要达到国际化标准,旅游服务供给者必须做到诚实守信。如国际化旅游胜地香港、新加坡等地通过推出诚信旅游产品,建立诚信旅游机制,构建完善的信用征集机制等系列制度安排来打造诚信、健康的旅游市场。海南要提供国际化的旅游服务,同样要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为支撑。

二、推动“泛珠”地区信用体系合作机制建设合作的思考

经济越发达,信用活动越频繁,经济与信用之间的互动关系越紧密。随着“泛珠”地区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合作机制建设日益紧迫。海南要立足自身实际,共同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旅游业是一个以少数龙头企业为骨干、集聚众多中小企业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在旅游业发达的海南省,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90%以上,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将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探索成立“泛珠”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制。通过与担保机构开展授信再担保、联保再担保、异地互保再担保业务,为“泛珠”区域内各类中小企业提供增信服务。二是探索建立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体系。供应链融资具有跨地区、跨行业性质,加快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防范金融风险。泛珠各方可以共同探索建立供应链融资评价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供应链成员建立客户资信管理系统、信用销售管理系统,引导供应链成员加强与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征信机构的沟通联系,提高其信用等级。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依托专业评级机构,联合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机制,实现对优秀中小企业的批量筛选推荐。四是适时推出中小企业增信融资培育计划,筛选确定重点培育中小企业,组织相关部门对该企业开展信用意识、公司治理、财务会计制度、贷款申办、金融产品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信用意识和竞争能力。五是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的联动机制。

(二)开展农村和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合作。2011年海南农业实现增加值为659.15亿元,占GDP比重为26.2%,为“泛珠”九省中最高。目前,海南正在按照国务院2009年44号文件要求,充分利用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重点建设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因此,开展农村和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是推动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发展国际旅游岛的必然要求。一是探索开展订单农业主体信用评定。征信部门可以会同工商、农业、质监、渔业以及“泛珠”区域的订单验收方,根据订单产品质量诚信、履约诚信、交易诚信情况,评定产生不同级别的“守订单、重信用”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和农户,并向获得级别较高的订单农业主体颁发奖牌和证书。二是探索开展蔬菜瓜果类企业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中介评级、信息公开”的原则,委托信用评介机构对蔬菜瓜果类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1]。三是利用征信系统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议金融机构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作为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个人征信系统、农户信用档案的作用,将农户个人信用报告作为“泛珠”九省地方政府评选优秀农民工的重要参考[2]。四是积极开展“征信+信贷”产品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对信用村、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高、期限放宽、利率优惠、简便手续”等优惠政策,促进农户增强守信、诚信的意识。

(三)开展旅游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开展旅游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为海南建设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一是构建区域无障碍诚信旅游机制。共同推动政府部门建立起目的地与客源地互动的诚信机制,鼓励九省旅行社组建诚信联合体,共同抵制旅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确保提供“优质优价、质价相符”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二是推动建立旅游业专项信用档案。推动“泛珠”区域内征信部门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合作,共同建立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跨区域的专项诚信档案,并实行诚信公告制,及时公布相关诚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探索景区信用新的监管模式。依托信用中介机构,开展对景区区域信用环境、地方政府在景区的信用管理、景区管理公司的信用管理、景区内经营单位信用状况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实现从对单个企业的信用监管向对景区整体的信用监管的转变。四是探索研究旅游业信用技术指标体系。尝试推出旅游业信用等级、信誉指数等技术指标,客观反映区域内旅游业服务主体的综合实力、服务水平、服务记录、客户满意度。

(四)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协调机制合作。一是探索建立“泛珠”九省内的信用投诉处理机制,推动信用行业组织在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上的合作,形成信用统一的服务行业标准和规范。二是探索建立“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区域信用激励制度和信用惩戒制度。三是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长效机制,逐步扩大信用信息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泛珠”地区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组织、公用事业单位以及金融行业信用管理数据库系统的信用信息对接共享[3]。

参考文献:

[1]倪培元.合作共建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11(11).

[2]陈继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丽水模式[J].中国金融.2012(13).

[3]唐旭.信用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社会与金融机构共同合作[J].济南金融,2006(12).

上一篇:后奥运谁懊恼 下一篇:区域工业化、城镇化时期耕地保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