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谁懊恼

时间:2022-08-31 05:50:30

后奥运谁懊恼

【编辑留言】伦敦奥运会在世界金融危机的阴霾下,终于落下帷幕。奥运之后,主办城市却留下庞大的奥运建设。谁来为这个残局买单?奥运会究竟是一本万利,还是赔本赚吆喝?

奢侈的账单

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奥运会需要大量的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来保证参赛健儿的比赛、训练和食宿等需求。但随着奥运会曲终人散,举办城市常常处于两难窘境:如果为满足奥运会的超常需求,大规模兴建体育场馆设施,奥运会后的闲置场馆问题几乎不可避免;如果只顾及奥运会后的常态需求,不建或少建场馆设施,又会在举办奥运会时多有不便,捉襟见肘,而且,也有损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形象。这种需求的巨大落差,成为困扰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棘手问题。

对于希腊人来说,2004年的奥运会几乎是一场灾难,希腊经济由此一蹶不振,去年更是传出国家濒临破产的消息。

希腊作为奥运会的发源地,为体面地迎接圣火回归,政府耗资160亿美元,开出了当时奥运会史上最贵的账单。虽然在奥运期间,雅典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但奥运会结束后,绝大多数场馆却落得闲置的下场。而且,每年高达1亿多欧元的巨额养护费用,也成为雅典人的巨大心病。用雅典市市长的话说:“雅典奥运会的债务需要希腊未来几代人去偿还。”

雅典为奥运会所兴建的30多个场馆,目前大都处于荒废状态,这与建设前期的规划失衡是分不开的。城市中的体育场馆布局是有规律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育场馆按用途划分,有些场馆就是搞专业比赛的,专业场馆要求空间大,占地大,要有固定坐席,其中奥运会比赛场馆还必须有缓冲区和教练区等等。专业场馆的建设、使用、维护费用都十分巨大,而且很难为老百姓开放。还有一种体育场是专为民用的,它们规模较小,但功能比较齐全,一般建在市中心或靠近居民区的位置。城市中体育场馆的合理分配,应该呈金字塔结构,塔尖是用于专业比赛的大型场馆,塔的基础应该是给老百姓用的多功能体育中心。希腊正是违背了这一规律,只顾奥运会的声势浩大,没有考虑到会后人民的真正需要而自食恶果。无力承担巨额开支的希腊政府,只好把这个包袱推给了希腊人民,用国债来平衡国内的财政赤字。

鸡肋的建设

虽然不像希腊那样窘迫,但“打肿脸充胖子”却是奥运东道主的一贯作风。

2000年,第二十七届夏季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举行。圣火熄灭后,悉尼政府找来了私人团体经营两个主要场地:拥有11万个座位的澳大利亚体育场和作为篮球比赛场地的室内竞技场。尽管采用了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和积极的营销手段,但对于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来说,体育场地显得有点多余。即便将体育场的座位减到8万个,仍然很少有人预约,场馆收支艰难平衡。

相比之下,美国人就要从容很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亚特兰大市将“全球运动中心”作为城市定位,赛后积极开展改造工程。主会场的管理权出租给了私人团体,并改造成了当地棒球队的主场,吸引了大量的主队支持者前来观看比赛。原本建设在佐治亚理工科技大学的水上中心,无偿捐献给当地学校,用于学生活动和校际的比赛。自行车比赛中心将设备拆除变卖后,绿化变成了野生动物保护区。沙滩排球场则把沙地更换为普通地面,用于举办婚礼和音乐会。奥运村建成佐治亚理工科技大学的学生宿舍。虽然亚特兰大的奥运场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经过改造,至少它们不再是政府和人民的负担。

买家变卖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开支为430亿美元,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2.7倍、今年伦敦奥运会的3倍。这一举超越雅典,成为奥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开销。面对巨大的财政支出,很多人开始对北京是否适合举办奥运会产生怀疑。面对众人的担忧,北京市政府仅在赛后一年就交出答卷:奥运场馆已全面运营,部分已开始盈利,奥运村也完成了商品化改造。奥运会基础建设非但没有成为北京人民的负担,反而成为北京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奥运场馆的建设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还要照顾到奥运会和会后的布局,这是两个基本的原则。除此之外,北京奥组委早在奥运设施建设之前,就为其赛后的运营和使用等方面做出了规划。

北京多个奥运场馆都选址在大学里,这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赛后场馆使用率和便利性。尤其是北京西部体育设施相对较少,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增加西部社区的大众体育设施。其次,从场馆功能设计上考虑赛后多种经营的需要。比如,场馆除了可以进行体育比赛外,还兼顾了大众健身、展览、演出等多方面的需求。再次,北京奥运场馆通过招标来确定业主,业主拥有场馆赛后30年的经营使用权,通过市场杠杆来调节场馆的使用。鸟巢每天观光门票的收入可达100万人民币,除此之外它还可能作为国安足球俱乐部的主场;水立方更多的是考虑对群众的开放,训练池的收费较低,比赛池收费较高;北京奥运村则改造成高档住宅小区,由于其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再加上奥运的品牌效应,每平米1.5万的奥运村迅速被抢购一空。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同样是全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事。但是,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英国政府也不得不为奥运会精打细算。旧址翻新、可拆解体育馆都是伦敦为节省开支而想出来的办法。随着奥运的落幕,它为伦敦人民留下的究竟是财产还是累赘,这就要看英国政府的行动了。

本栏责编/刘明烨

上一篇:支持风电发展的财税政策 下一篇:立足海南国际旅游岛 推动泛珠地区社会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