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心跳异常的高手

时间:2022-07-24 01:18:11

当医生怀疑患者有心律失常或冠心病时,常给患者背一个叫“浩特”(英文名 Holter)的仪器。Holter心电图就是动态心电图,也有人将其称为 Holter检查,是一种长程动态记录心电图的技术。动态心电图是上个世纪中期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尔曼・霍尔特(Norman.J. Holter)发明的。为纪念发明人,故将此仪器称为Holter。

动态心电图仪主要由记录器和计算机系统构成。记录器实际上就是一台便携式心电图机,除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方便病人长时间佩戴的优点外,还能连续记录和存储24~48小时甚至72小时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记录器最初的无线电发射器重达 31.9公斤。随着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了小型磁带式记录器。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集成电路存储器制造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数字化的固态记录器。记录器从只能存储若干个心电图片段(当时称之为事件记录器)发展到24小时实时记录。进入21世纪后,由于存储元件的进一步发展,快闪存储器问世了,其体积更小,耗电更少。动态心电图的优势。

动态心电图能在不改变患者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一次连续记录24小时以上的体表心电图。其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及日常活动时发生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普通心电图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操作简单,费用低,是检查心脏病的可靠方法。但是,普通心电图记录时间受限,仅十秒至数十秒钟,只是心电图的一个片段,不能反映心电活动的全貌,尤其是部分有一过性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不易发现的患者,由于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时往往容易遗漏。而动态心电图则完全克服了普通心电图的缺点,所以称它为捕捉心跳异常的高手

动态心电图一次连续记录,可以获得大量连贯的心电图资料,如24小时就可获得十万次左右心电图信息,检查时间越长,获得的信息越多,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越高。所以,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意义,远远高于普通心电图。更小,耗电更少。

动态心电图是怎样工作的

做动态心动图时,患者随身佩戴Holter仪,接好导联,根据需要,记录其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在测试阶段,患者不必刻意限制活动,仍按照平时的习惯生活或工作,这样记录下的心电图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记录完成后,技术人员把记录下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里,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其结果再由专业人员进行整理,医生可以认证和补充分析结果,修正计算机分析中的错误,形成最后的报告单。

哪些情况下需要做动态心电图

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时会产生心悸、眩晕、气促、胸痛、抽搐等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测可记录此类症状发生时的心电图变化。例如:一位71岁男性患者,平时偶发胸痛,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其胸痛发作时,有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下壁及前侧壁导联ST-T改变。Holter提供的证据,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冠心病的判断。

2.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不能做运动试验的患者、在休息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脏病症状者、怀疑有心绞痛者,动态心电图是其首选的、最简便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3.心脏病患者预后评价: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脏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一些高危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冠心病、二尖瓣脱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力衰竭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对这类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对病情和预后做出有价值的估计。

4. 评定心脏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动态心电图可监测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心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性改变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患者出院后及康复阶段的观察。

5. 对改善和纠正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评价:根据动态心电图,可对临床用药进行观察。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早搏患者在用药期间佩戴Holter,可及时判断药物的效果。如通过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说明该药物有效,超过90%以上则为显效等。所以说,动态心电图是评估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金标准”。

6. 心脏起搏器功能评定:通过动态心电图,可观察起搏器感知功能、起搏障碍以及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7.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对人群的心血管疾病进行普查。例如有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正常人群中,房性早搏检出率为57%,室性早搏检出率为47%,交界性早搏检出率为2.6%。

8.飞行员、宇航员、潜水员心血管功能的研究:对这一类从事特殊职业的人,通过动态心电图,可监测其心脏功能。

动态心电图的前景

随着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Holter系统的心电图和分析等亦有了重大改进和提高,一些新的功能诸如晚电位分析、心率变异分析、动态晚电位等加入到Holter系统中,从而使Holter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同时, Holter技术不仅应用于记录动态心电图,而且也应用于记录动态脑电图、动态血压、动态呼吸、动态收缩间期测定(STI)等多种生理指标的检测。Holter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相关链接

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

动态心电图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物磁学的发现,是N.J.霍尔特 1933~1939年的研究成果。

第二阶段:无线电心电图,是N.J.霍尔特 1947~1954年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动态心电图问世,由N.J.霍尔特 1954~1961年研究并投入临床使用。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今,动态心电图投入临床应用已有四十余年了。我国于1978年初开始引进Holter仪器,并应用于临床。

上一篇:换季输液能预防脑血栓吗? 下一篇:春季须防呼吸道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