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级民主化管理

时间:2022-07-24 12:38:28

浅析班级民主化管理

【摘要】初中班级民主化管理是初中班集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班级民主化管理首先要强化班主任的民主意识;其次要尊重理解学生 ,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同时建立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

【关键词】班级;民主;管理Analyses class democratic management

【Key words】Class; Democracy; management 长期以来班级的管理基本上是以教师为核心,一切都按班主任的 旨意做,不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更不用说什么民主参与,民主管理了。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主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学生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因此,民主化的班级管理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学会自我管理,调动一切可以参与班级管理的因素,来共同管理好班级。

1班主任的民主意识是民主化管理的基础

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主导和统帅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发展方向。在课改实验的实践中要创建一个积极向上、活泼愉悦、民主和谐的班集体,班主任首先要树立民主意识、克服自我中心意识,明确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既要了解关心学生,又要让学生了解班主任。

在民主管理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坚持平等的原则,尤其是对优等生。优等生由于优秀的学习成绩,班主任在处理他们的过错往往比较宽容,甚至对一些有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班主任也往往会以将功抵过之心来淡化,就是批评也是轻描淡写。然而,对于学困生态度就大不一样了,由于学困生“一贯的不良表现”,在班主任的心目中形成“阴影”,学困生一旦出现某些违纪行为,班主任对他们批评时往往语言偏激、态度严厉、不留情面, 使学困生口服心不服,教育效果不好。所以,公正、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民主管理的基础。在班级管理的民主氛围中,学生才能思维活跃、心情愉快地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班主任工作也才能得心应手。

2尊重理解学生是实现民主化管理的关键

民主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尊重人、理解人。 古人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班主任,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将班级工作置于师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才能建立起平等、互助、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实现民化管理。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班主任希望管好班级的强烈愿望的驱动,在处理事情时尤其是在处理一些不尽人意的事件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因此就难以用平和的、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有这样一件事情:两个学严重违反班级的规章制度,鉴于这两位同学平时的不良表现,我准备将他们直接送政教处处理,以严肃班规。然而,当我在宣布两位同学的违纪行为和将要做出处理决定时,同学们一方面表现惊讶, 一方面立即组织召开班会,专门就此事展开讨论。有的同学情真意切地向这两位同学提出了忠告,有的同学义正严词加以批评。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 震撼了这两位违纪的同学,他俩下定决心要痛改前非。最后对如何处理这两位同学在全班进行表决,结果80%的同学希望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件事情就按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处理,并制定了具体的帮助他们的措施,落实到人。后来,两位同学的学习、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特别感激教师和同学给他们的改过自新的机会。试想,如 果班主任坚持己见将他们送报政教处,则不仅会伤害这两位学生的 自尊心,而且还会严重打击全班同学的热情。对学生的过错,仅仅靠谴责、处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堵”转向“导”,尽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理解学生,善待学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进行班级民主管理的关键。

3强化民主管理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强化民主管理意识,是形成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先决条件。据统计,一个人即使不上大学,也有12年的光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也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班主任应调动一切因素,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能自以为是、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敢于放手,不要总是不放心,这要管、那也要管,纪律要说,值日要说,弄到最后,什么事都要让老师来处理,费力不讨好,自己累,学生烦。学生只是表面上怕老师,根本没有把自己当做班级的主人。要改革班级的管理,就要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富有民主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强化到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当中去。

4建立班级民主管理的机制

民主管理的机制,是实施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关键。实行民主型管理就是要使学生由“监管对象”变为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

4.1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自定班规的过程,是给学生一个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这是班级管理

从“人治”走向“法治”的第一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由于班规需面向全体学生,自然会出现了一种群体性监督管理的局面,原来以班主任为管理核心模式被淡化了,相应的自我管理意识却凸显出来。班级出现了一种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良好局面。班规制定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自我教育过程和民主管理过程。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一个班集体成员共同制定大家遵守的规则,然后以这一“规则”统一集体的每个成员的公共行为。这样,通过一定的“规则”,班集体所有成员都成了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班级管理便由“人治”走向了 “法治”。让学生依据共同制定的规则参与班级管理,是教育民主的 突出体现。

4.2让学生民主选举班干部。一个强有力的班集体,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应放在选举的制度化、民主化上。具体做法是:先由班主任调查研究,制定出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案,明确班干部的权利和义务,规定选举程序,再由学生开展竞选演讲,然后举行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委会、团支部等成员。这样选举出来的班干部能得到学生认可,班干部一旦确定下来,班主任就要引导他们按照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开展工作,并由其他学生负责监督和评价。对不称职的班干部予以免职,再按民主选举程序补选新的班干部。班上的常规管理,全部由班干部负责,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不插手。班主任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要让每位班干部有职、有权、有责,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这样产生的班干部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且服务意识强,其他学生也乐于接受班干部的领导。班主任在重视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时,也成注意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担任社会角色的机会,从中受到锻炼,更好 的配合班级管理。

总之,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任何成功的管理不在于教师做的多与少,而恰恰在于能否调动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我们能坚持师生的民主优化训练,就能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个性健康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就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班级前进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宋月丽.《学校教育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2

[2]班华.《班主任与德育》.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 10

上一篇:对中职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思考 下一篇:有效备课,构筑有效的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