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贸易性与不可贸易性的理论归纳

时间:2022-07-23 10:18:06

关于可贸易性与不可贸易性的理论归纳

可贸易性是指产品(货物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交易的可能性,即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为了便于研究,通常又将“参与国际贸易的可能性较高”的特性定义为可贸易性;将“参与国际贸易的可能性较低”的特性定义为不可贸易性。具有可贸易性的产品称为贸易品,具有不可贸易性的产品称为非贸易品。

非贸易品当出现供给大于需求时,无法通过出口实现供求平衡,同样,供给小于需求时,也很难通过进口实现供求平衡。相反,贸易品出现供求不平衡时,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实现供求平衡。

一、可贸易性和不可贸易性的决定因素

决定产品(货物与服务)是具有可贸易性,还是具有不可贸易性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产品内在特性

从产品内在特性上看,使产品具有不可贸易性的情况主要是该产品根本不能或很难被移动运输,如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此外,由于产品本身的特点,如价值较低而体积庞大或不易保存等,导致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太高,使其参与国际贸易不具备经济的可行性,也是产品不可贸易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自然因素壁垒

自然壁垒是指由于空间距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该产品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空间距离这一自然壁垒首先表现为运输成本。从运输成本角度上看,使产品具有不可贸易性的情况主要是该产品的运输成品过高,使产品在国外销售的成本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导致该产品很难参与国际贸易。

(三)社会人文因素

由于该产品仅适合本国的文化传统,导致该产品很难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由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排斥该产品的消费,从而该产品无法出口,如伊斯兰教国家不消费猪肉,印度不进口牛肉等。

(四)政府规制因素

政府规制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本国政府限制该产品的出口,或其他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该产品的进口,从而导致该产品成为非贸易品,具有不可贸易性特征。

(五)科学技术条件

科学技术对产品的可贸易性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使许多原来的非贸易品变成贸易品。如信息通讯技术的出现,使教育和医疗可以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方式,参与成为国际贸易,成为贸易品。

由于可贸易性和不可贸易性的决定因素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因此,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受技术水平和时空限制。如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下降,使广东的荔枝出口美国成为可能;远程通讯技术的出现,使远程教育服务得以实现;信息存储技术的出现,使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信息的使用者得以分开,信息服务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大重要领域。

二、可贸易性与不可贸易性的衡量

可贸易性与不可贸易性的衡量,涉及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程度的衡量,通常情况下,以“出口额占总产出的比重”这一指标衡量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程度的高低,当该指标高于(或等于)10%时,认为该国该产品部门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较高,具有可贸易性,属于贸易品部门;当该指标低于10%时,认为该国该产品部门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较低,具有不可贸易性,属于非贸易品部门。

通常认为,我国的纺织业、机械仪器制造业、木材及家具制造业、金属制造业、非金属制造业和化工业国际贸易程度较高,具有可贸易性,属于贸易品部门;采矿业、造纸业、出版业和烟草行业国际贸易程度较低,具有不可贸易性,属于非贸易品部门。此外,在服务贸易领域,通常认为,我国旅游及与旅行相关的服务、计算机服务、建筑服务、运输服务等部门参与国际贸易程度较高,而环境服务参与国际贸易程度较低。

三、服务的可贸易性和实现模式

服务的可贸易性,是指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交易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即参与国际贸易的潜在能力和可贸易程度。根据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服务贸易定义为:(1)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简称“跨境交付”;(2)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简称“境外消费”;(3)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简称“商业存在”;(4)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简称“自然人流动”四种类型。因此,服务的贸易方式主要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个途径。由此可见,服务的可贸易性内涵要比货物的可贸易性宽泛得多,在服务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即商业存在的形式)也是服务贸易的一种形式,但在货物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属于货物贸易范畴。但是,传统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消费过程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服务参与“跨境交付”服务贸易的难度相对货物贸易来说较大。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参与国际贸易的可能性也明显提高,如远程技术使部分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分割开来,大大提高其参与国际贸易的可能性;信息储存技术的出现,使部分服务开始呈现实体化趋势(如软件光盘等),从而提高了其参与国际贸易的可能性。

服务的可贸易性可理解为服务的一种属性特征,不同的服务种类具有不同的可贸易性,同时表现为不同的贸易形式,如旅游服务的可贸易性很强,主要表现为境外消费贸易模式;电信服务的可贸易性较强,主要与跨境交付模式相对应;会计、法律等各类专业服务的可贸易性相对较弱,通常以“商业存在”贸易模式发生,有时也以通过电信、计算机网等远程手段,以跨境交付方式实现。

上一篇: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中韩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