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冷山》“缺憾中的美”赏析

时间:2022-07-23 09:30:27

小说《冷山》“缺憾中的美”赏析

摘 要:小说《冷山》讲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生活在冷山的两个恋人英曼和艾达凄美的爱情故事。英曼的逃兵之旅与艾达的自强之路构成了本文的主线,在爱情的鼓舞下,他们长期隔绝的生活随着战争临近终局而交汇却又骤然分开,留下缺憾中的美。

关键词:小说《冷山》;缺憾中的美;逃兵;自强;善良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94-02

《冷山》的作者是查尔斯・弗雷泽,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作者用两条主线进行叙述,一条主线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即将结束之际,一名受伤的南军士兵英曼,为了自己的爱人,逃离战场,千辛万苦返回家园,回到自己战前的心上人艾达身边的故事;与英曼的返乡之旅相平行,另一条主线围绕艾达展开,她在勇敢顽强的年轻姑娘鲁比的帮助下,努力重振父亲去世后留下的荒芜农场,从一个娇生惯养、不干一点累活的娇娇小姐,成长为一个事必躬亲、坚强的女人。英曼孤单凄惨的迢遥长旅与艾达的奋斗互相交织,苦难与希望共为传递,他们长期隔绝的生活随着战争的临近终局而交汇却又骤然分开,留下缺憾中的美。人的一生很难完美无缺,总是要经历风风雨雨,小说的主人公亦然。

一、艾达的生活变迁

战争的开始,给艾达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艾达作为独生女本来可以享受着满满的父爱,有着充裕的经济来源,过着衣食无忧,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读读书、弹弹琴,画画画儿的悠闲日子,却没想到她父亲的病逝却使这一切消失殆尽。她父亲生前的经济来源由于“战争、禁运以及艰难时世的其他种种病症”将会减少,“实质上是几近于无”。她没有了收入,再加上由于缺乏管理和雇工的离职,趋近荒废的农场也无法提供果腹的粮食,她得自己解决温饱问题,经常是饥肠辘辘,衣衫肮脏,甚至饱受一只公鸡的欺侮。这将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艾达彻底打入了黑暗之中。但严酷的现实并未持续太久,上帝为她送来了鲁比,一个从小自生自灭、自强自立、没有人关爱、在困境中顽强长大,热情、能干、强壮的姑娘。艾达在鲁比身上“看到了一种闪光的东西,有如钢铁打燧石发出的火花一般闪亮耀目”。鲁比的到来为困境中的艾达带来曙光,鲁比有条不紊地对农场进行规划,教会艾达如何种植菜园、打理果树、物资交易、打猎等生活技能。生活的疾苦强壮了艾达的身体,也强大了艾达的内心,在烈火中涅重生,更具成熟之美。两个孤苦无助的弱女子在战争的窘境中相依相伴,共渡难关。

二、英曼的逃兵之旅

英曼的从军和逃兵之路,更是死里逃生,惊险异常。在战场上,英曼的脖子受到严重的创伤,不仅战友估计他的命已不保,医生也一样束手无策。但出人意料的是,经历了整个夏季的半治不治的治疗后,伤口竟然愈合了。此时,强烈的思乡和对艾达的思念之情使英曼坚定地踏上了回家的路,从此成为一名逃兵,也注定了他从此过上生死未卜的逃兵之旅。英曼不知道回家的路线,只有一个方向“向西”。拦路的恶狗、四处巡逻的民兵、利益熏心的群众,没有保障的一日三餐(有时只有野水芹和溪水),都成为他回乡的羁绊,使旅途充满了紧张和不安。在返乡途中,英曼也不时地被困苦而热心的人救助,他也救助过困苦的人,回乡的路爱与风险并存。一路上,他不仅遭遇三个强壮男人的凶狠攻击,以及为了五美元而诱捕他的朱尼尔,还有无处不在追捕他的民兵。他也接受了不少好心人的救助,在他虚弱已极、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受到了偶遇的吉卜赛人的热情款待。黄种奴隶偷偷带他回到自已的雇主家,为他拿来丰美的食物,并为他画了一张详细的回冷山的地形图。他还接受了一个隐居深山的羊婆婆为他提供的羊肉、玉米煎饼,鸦片酊和像车轴油一样的黑色药膏,羊婆婆明知他是逃兵却义无反顾地为他提供帮助。当然,英曼也不停地帮助路人,他救下可怜的姑娘劳拉。为了保住萨拉辛辛苦苦养大的猪和鸡,英曼杀了前来抢劫的三个联邦士兵。他还照顾了自私自利、没有生存能力、好色而又自以为是的维西。小说借这些故事告诉人们,战争虽然让许多人失去人性,但爱却是永恒的。

三、爱情的流离失所

艾达对于爱情有着自己的主见,当她与父亲还居住在查尔斯顿时,她对于“求婚者厌烦到了极点――他们的兴趣似乎都局限在生意、骑马和打猎之内”,在她十九岁时两次拒绝了别人的求婚。因此,“在许多人的眼中,她愚蠢地虚掷了适于婚配的光阴”,觉得她拒绝任何没有明显缺陷的富裕男士的求婚,是不可饶恕的行为,更“觉得她浑身是刺儿,过分乖戾”。后来随父迁居到冷山,这里的人们对她的漂亮一致认可,可她的穿着、举止,画画和不谙世事等都成了众人取笑的对象,她与这个偏僻而又落后的小山村的人格格不入,婚恋之路似乎更是遥遥无期。但丘比特之箭并未忘记她,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英曼就主动送上门来。英曼是艾达到冷山后第一个主动与艾达说话的未婚男人,他深深地被艾达所吸引,甚至不惜用为别人“开一亩荒地”为代价求人引见他与艾达说上话。艾达对英曼的吸引起初是因为她的美丽,再后来是对艾达的好奇,他创造各种机会接近心中的女神,艾达也对英曼产生了好感,两个人的心慢慢接近。他们在英曼快上前线时以一个吻私定了终身,却也因前方战事催紧,未有更深入的交往便匆匆分开,从此两个人天各一方,使原本美好的爱情笼上了淡淡的愁云,也让读者感觉到他们爱情之舟飘摇不定。

然而分离并未阻隔坚定的爱情,他们用书信抒发着对彼此的思念,用怀念美好的过往以解相思之苦,相互牵挂,相互勉励,支撑着两人熬过艰难岁月。经过千辛万苦,最终团聚,两人喜极而泣,倾诉着彼此分开这些年来经历的苦难。从最初的爱情懵懂,到近四年的精神相依,两个人已深植入对方骨髓,不分彼此,最后,两个人跟随着情感的召唤融为一体,“他把她拉向自己,拥着她,搂着她。她将一只手放在他的后颈使他更紧地贴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她用自己的手臂环抱他,似乎直到永远”。这一刻是读者们所期望的,也因此猜测艾达和英曼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事实上,命运之神并未眷顾这对恋人,仅仅在他们团聚五天之后,英曼却被追捕逃兵的民兵枪杀了,他在艾达的怀中慢慢地闭上眼睛。临死前,他做了一个灿烂的梦:他回到了朝思梦想却终未回成的家乡,看见了黑色的土地,参天的古树,硕果累累的苹果树、黄色的、栗色的和紫色的小花……

两个人的爱情到此戛然而止,但让人欣慰的是,在他们团聚的那几天里,英曼在艾达的身体里留下了生命的种子,他们的爱情结晶――一个小姑娘在九个月后诞生了。战争结束后,艾达和鲁比用她们的双手经营着农场,享受着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日子富足而又平静,战争留下的阴影在日常的琐碎和欢乐的舞曲中不留一丝痕迹,这就像艾达失去的右手食指的最末一节一样,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得以痊愈,“伤口好得如此彻底以至于你会认为人们的指尖就该是这样子”。

四、结束语

艾达与英曼的故事结束了,小说并未按读者所期许的那样安排一个完美的结尾,英曼的死是那样突然,让人唏嘘不已,因为随着即将结束的战争,他们本来可以有一个想象中的美好未来。读者们为英曼与艾达短暂的相识、长久的离别、骤然而逝的爱情之路而扼腕叹息,恨战争发动者的利益熏心,恨杀人者的惨无人道,恨作者无情的安排,此情此景留下的皆是遗憾和不甘心,这就像在每个读者的心中压上了沉甸甸的石块,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或许作者就是用这种遗憾激起读者的反思与呐喊,使更多的人吸取美国南北战争给人民带来困苦和伤害的教训,站到维护和平的队伍里,从而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英曼之死是值得的,他代表着千千万万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他们的死敲响了世界和平的警钟。

参考文献:

[1]杨华荣,冯宪光.穿越时光的旅程――《冷山》文本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6).

[2]余小敏.《冷山》中的色彩意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3]周小英.浅析《冷山》――探求《冷山》的文本渊源及文本渊源的变异[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0).

[4]包威.冷山的“温暖”――析影片《冷山》中艾达・门罗对爱情的坚守[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07).

[5]王俊生.创伤,记忆,心灵救赎――《冷山》的创伤主题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8).

上一篇:浅析高中数学教材资源的合理深化 下一篇:洛阳学研究的文献基础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