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素浓度对蓝莓茎段芽诱导的影响

时间:2022-07-23 09:24:00

不同玉米素浓度对蓝莓茎段芽诱导的影响

摘要 对蓝莓离体培养做初步研究,探讨不同培养基对蓝莓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外植体芽的培养基为WPM+ZT,最佳玉米素浓度为2.0 mg/L。

关键词 蓝莓;玉米素;组织培养;芽诱导

中图分类号 S6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85-01

蓝莓(blueberry),学名越桔,越桔属(Vaccinium),为一类小浆果果树,其果实为悦目的蓝色,平均单果重0.5~2.5 g。被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甜酸适口,并且有清爽宜人香气,为鲜食水果佳品[1]。在国际市场上70%作鲜果销售,其中矮丛类型一般作为加工原料。蓝莓果实中除了含常规的糖、酸和VC 外,还富含VE 、VA 、VB、SOD、自由基、熊果甙、花青甙等其他果品中少有的营养成分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质、食用纤维和脂肪。研究表明,蓝莓果实及其产品具有延缓脑神经衰老,解除眼睛疲劳并增加视力,增强心脏功能和抗癌的独特功效。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2-3]。蓝莓独特的风味及其药用价值,使其鲜果及加工品作为一种功能保健食品风靡世界各地,且售价昂贵。自美国于20 世纪30 年代栽培以来,先后有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五大洲的30 多个国家开展了蓝莓的引种和育种研究,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美国专家预测,蓝莓果树将成为21 世纪前叶世界范围内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果树树种。鉴于蓝莓的巨大发展前景,对蓝莓组织培养中培养基成分进行初步探究,找出最佳的激素配比浓度,从而使蓝莓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当中,具有非常重要而现实的意义[4-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蓝莓两年生带腋芽的茎段,来源于呼伦贝尔市根河蓝莓基地。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配制。以改良的WPM为基本培养基,具体改良方法:以Ca(NO3)2·4H2O 684 mg/L、KNO3 190 mg/L、C10H13FeN2NaO8 73.4 mg/L和盐酸硫胺素0.1 mg/L代替原WPM培养基中的K2SO4、CaCl2、FeSO4和Na2EDTA。外植体芽诱导培养基为WPM+ZT(玉米素)。培养基中蔗糖为2%,琼脂为0.6%,pH值5.2。培养室温度为25 ℃,光照度2 000 lx,光照16 h/d[6-7]。

1.2.2 材料的消毒。将采回的外植体按5个腋芽为一段用剪刀剪好,再用流水冲洗外植体2~3 h,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消毒操作。先用70%酒精浸泡外植体30 s,经无菌水冲洗3次后,再用0.1% HgCl2溶液浸泡9 min,在浸泡过程中不断摇动,取出外植体后用无菌水漂洗外植体5~6次,然后将外植体放入无菌水中,消毒工作完成。

1.2.3 外植体的筛选及初代培养。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成0.5~1.0 cm长的小段(每一个小外植体段上带1个腋芽),接种于添加不同浓度玉米素的WPM培养基上,玉米素的不同浓度分别为0、1.0、2.0、3.0 mg/L[5]。每个浓度接种30瓶,每瓶接种5~8个外植体,然后放在温度为(25±2)℃的恒温培养箱内,光照16 h/d,光照强度为2 000 lx的条件下进行培养[8]。每天进行观察,同时记录外植体上腋芽开始膨大的时间及外植体芽的生长状况,并在2周后统计其出芽率和褐化率。探究不同玉米素配比对外植体出芽率的影响。通过观察比较外植体芽的生长情况,选择最佳培养基。

1.3 数据处理

统计全部玉米素浓度下外植体出芽的总个数、每个玉米素浓度下外植体出芽的总个数,计算芽诱导率。公式如下:

诱导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玉米素配比的培养基对外植体芽的诱导效果有差异,玉米浓度为2.0、3.0 mg/L的诱导效果比较接近,与玉米素浓度为1.0 mg/L的诱导效果有很大差异。其中玉米素配比浓度为2.0 mg/L的诱导效果最好。不同玉米素浓度的培养基对外植体芽的诱导率是不同的,不添加玉米素时外植体上无芽即不生长;当玉米素浓度为1.0 mg/L时外植体的出芽率为50%;当玉米素浓度为2.0 mg/L时外植体的出芽率为88%;当玉米素浓度为3.0 mg/L时外植体出芽率为82%。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蓝莓外植体芽的诱导过程中最适合外植体芽诱导的培养基为WPM+ZT,其中玉米素最适浓度为2.0 mg/L,附加2%蔗糖的WPM培养基上外植体芽的诱导率最高,生长最旺盛,效果较为理想。

3.2 讨论

玉米素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器官分化的关键因素。据有关资料介绍,当玉米素浓度小于2.0 mg/L时外植体芽的诱导效果不理想,当玉米素浓度大于2.0 mg/L时虽然形成了大量的不定芽,但同时出现了一些玻璃化苗,降低了有效苗的数量[1-2]。此次试验中对芽的诱导也出现了差异,当玉米素浓度大于或者小于2.0 mg/L时对芽的诱导效果都不理想,由此表明玉米素浓度为2.0 mg/L时对外植体的诱导是最好的。

4 参考文献

[1] 宁志怨,江芹,陈静娴,等.蓝莓丛生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分子植物育种,2007,5(6S):64-65.

[2] 黄文江,刘庆忠,阚显照.高灌蓝莓离体繁殖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15.

[3] 张力思,魏海蓉,艾呈祥,等.培养基组分对蓝莓组培增殖效率的影响[J].落叶果树,2006(4):13.

[4] 聂飞.蓝莓经济价值与产业化发展对策及建议[J].经济林研究,2007,25(1):81-84.

[5] 李亚东,姜惠铁,张志东,等.中国蓝莓产业化发展的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39.

[6] 刘庆忠,赵红军.高灌蓝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3):253.

[7] 刘庆忠,赵红军,郑亚芹,等.高灌蓝莓微体繁殖技术研究初报[J].落叶果树,2001(5):1-2.

[8] 唐晓杰,葛春华,杜凤国,等.北土越桔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3):262.

[9] 吴思政,聂东伶,陈国华,等.蓝莓主要栽培技术及其在湖南省的发展前景[J].湖南林业科技,2012,39(5):135-138.

上一篇:稻茬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冬桃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