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物流产业标准化现状研究

时间:2022-07-23 05:56:47

吉林省物流产业标准化现状研究

[摘 要] 为了规范物流市场和企业,有效地管理和引导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促进我国物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物流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建立物流标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要构建一个既符合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又与国际接轨的,涵盖物流产业链全过程的物流标准体系,就必须弄清楚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物流产业标准化现状,准确分析出影响物流产业和产业标准化发展的问题。物流产业和物流产业标准化研究将会为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掌握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制定政策和发展规划及标准化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为物流企业、科研机构在开展物流标准化活动、促进标准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提供发展方向。

[关键词] 吉林省;物流产业;标准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77

[中图分类号] F25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161- 0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发展的趋势,标准化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标准化程度影响着全区域物流效率的高低,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标准化是促进和保证物流运作快捷便利、高效通畅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优化物流作业流程,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作用。

1 物流产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标准化是对产品、工作、工程或服务等普遍的活动规定统一的标准,并且对这个标准进行贯彻实施的整个过程。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行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现代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于社会大分化、生产大分工之后,为合理组织生产,促进技术进步,协调社会生活所出现的事物。标准化管理是有权威的、有法律效力的管理。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建设的基础,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实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1.1 物流标准化技术机构及行业协会情况

在国际、国内有许多涉及到物流行业的标准化组织,这些组织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物流标准化发展的作用。企业参与这些组织可以加强相互交流,对物流行业标准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于推进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向相关技术领域的标准化部门提出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建议,按照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相关领域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制修订规划、计划草案。按照国家和行业下达的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组织制定和审查国家标准草案和行业标准草案。对经批准、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织标准宣贯、培训和定期复审、修订。为企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现将国际国内物流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为技术委员会,SC为分技术委员会,WG为工作组)和协会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参加合适的组织。

1.1.1 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

1.1.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ISO现有163个成员国,通过它的3 368个技术结构开展技术活动,截止到2013年6月,lSO共制定国际标准19 500项(数据来自http:///iso/home. html)。中国于1978年加入ISO,在2008年10月的第31届国际化标准组织大会上,中国正式成为ISO的常任理事国,与物流相关部分见表1。

1.1.1.2 全球第一贸易标准化组织(Globe standard 1,GS1)

GS1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合并而成。它将自身定位为全球第一商务标准化组织,其宗旨是推广“全球商务语言――EAN・UCC系统”(在我国称为AN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简称ANCC系统)。EAN・UCC系统是一套国际通行的关于商品、物流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关系等的全球统一标识标准及相关的包括信息采集技术标准、信息交换技术标准和信息应用标准等商务标准。GS1拥有一套全球跨行业的产品、运输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的标识标准体系和信息交换标准体系,使产品在全世界都能够被扫描和识读; GS1的全球数据同步网络( GD - SN )确保全球贸易伙伴都使用正确的产品信息; GS1通过电子产品代码( EPC )、射频识别 ( RFID )技术标准提供更高的供应链运营效率; GS1可追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遵守国际的有关食品安全法规,实现食品消费安全。GDS中国数据池,于2007年通过GS1认证,并顺利加入到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DSN)中。

采用GS1系统及统一的编码标准,是实现物品自动识别、信息系统互联的一个前提。GS1系统为物流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采用GS1系统,物流过程每个环节的信息都可用标准化的编码来表示,结合条码、RFID等数据采集及自动识别技术,便可制作一个具有全球惟一性的物流标签来标识每个物流单元及其附加信息。在物流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通过扫描、识读物流标签来获取物流单元的相关信息,结合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从而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动态管理,有效链接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克服货物在物流过程中出现信息盲点的弊端,防范配送错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1.1.1.3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

ISO/IEC JTC1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协会(IEC)共同组建,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IEC JTC1是在原ISO/TC97(信息技术委员会)、IEC/TC47/SC47B(微处理机分委员会)和IEC/TC83(信息技术设备)的基础上,于1987年合并组建而成的。由17个分委员会(SC)和2个报告小组组成, 工作范围限于信息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信息技术包括系统和工具的规范、设计和开发,涉及信息的采集、表示、处理、安全、传送、交换、显示、管理、组织、存储和检索等内容。

JTC1与物流相关的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如下:

SC2-编码技术;SC6-系统间的通信与信息交换;SC31-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

1.1.2 我国物流相关的标准化技术机构

各级政府统筹规划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并对其统筹规划。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积极运作和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设立的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及其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的秘书处,共同启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同时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大研究,这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

目前,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共有16个,分技术委员会13个。涵盖了储藏、包装、装卸、作业、管理等方面,见表2。2012年吉林省成立了吉林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L/TC17(秘书处:长春市物流协会,归口单位:省发改委),负责全省物流基础、物流技术、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1.1.3 国内物流产业相关的行业协会

物流行业协会(见表3)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在企事业单位和用户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政府部门物流行业管理上的参谋和助手,可以促进物流行业的繁荣和发展;可以促进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根据标准化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多层次的标准化人员培训,提高行业职工队伍素质;协助政府部门制订行业标准,推广本行业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为会员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

1.2 物流产业标准化现状

1.2.1 我国物流业标准化发展的现状

从21世纪初开始,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逐渐形成,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物流标准化问题开始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指出要“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我国也正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做了大量工作,参与制定了一些物流相关标准,为物流标准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标准化的研究等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了一系列的物流标准。近些年,中国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为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相关的部门制定了物流方面的技术标准、作业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我国已经制定了近千个与物流有关的国家标准,还制定了一些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我国已全面制定了包装、物流机械与设施方面、装卸、运输、存储、物流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覆盖了物流系统的每个环节,跨越了各个行业部门。

(2)成立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化组织与机构,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活动。我国标准化的主管机构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中设有许多从事物流标准化研究与管理的机构和组织。建立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物流仓储设备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对国际物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我国都确定有归口技术单位。我国还积极开展各项与物流标准化有关的活动,如召开“物流信息标准化研讨会”、“现代物流业标准化国际研讨会”等。

(3)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工作。物流标准化在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与国际物流实现顺利接轨中的关键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被国家和各行业所认同,物流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研机构,都积极投入到这项研究当中。

(4)积极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活动。中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与物流有关的各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处,并明确了各自的技术归口单位。在包装、标志、运输、贮存方面积极采用国际物流标准。

(5)企业积极参与物流标准化。近年来,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化的积极性比以前显著提高。首先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此外,企业在物流管理过程中积极实施物流标准,提高物流效率。如鉴于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过程的作用,国内企业在物流管理过程中积极推广条码技术的应用。

1.2.2 吉林省物流产业的标准化现状

尽管我国近年来物流受到重视并发展较快,相应地也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物流标准。但吉林省物流标准化仍然较落后,滞后于物流产业的发展,这与吉林省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和物流业的急速膨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吉林省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并且这些标准缺乏协调运作机制。目前吉林省各主要行业迅速成长,并且形成了各自的标准体系,如铁路、公路、民航、工业部门在建物流系统时,或自行制定,或选择不同的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另外,由于物流过程中的产品分类、数据库格式、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标准化工作明显滞后。这些标准缺乏协调运作机制,如在信息技术方面,由于货物条码标准不统一,有的物流公司要为每件进出仓库的商品更换条码标志,造成了成本核算及人力、时间、效率等多方面的损失。一些物流环节使用的设备,如各种运输工具、包装容器、托盘、集装箱、仓库等物流设备还没有形成有利于物流活动的标准化体系,同时,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上,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这种状况,不仅导致了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物流事故增多,物流成本上升和服务质量降低,同时也影响了物流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提高以及国际物流活动的畅通。

物流基础性标准以及物流服务和管理类标准缺乏。缺少多行业通用、基础性的物流标准,例如:仓库分类,集装箱尺寸等标准。当前急需填补有关运输、仓储等作业环节的物流服务标准;物流统计、物流企业准入、人员素质要求、岗位职责等方面的管理标准。

另外很多标准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标,不利于执行和监管。例如GB/T 22154―2008《国际货运服务质量要求》,关于国际货运服务的服务费用方面只笼统的规定:“可向客户收取费用”,“企业应在提供服务前告知客户服务费用包含的范围、内容、计收方式和标准”,但是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收费范围、内容、计价方式等标准。在服务质量的监督方面的规定也过于宽泛,只明确了监督范围但是没有确定审核标准,没有明确说明内部审核的项目和应达到的指标。

吉林省在标准的推广应用方面存在着问题。物流标准化工作对行政力量的依靠程度比较高,各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缺乏协调机制,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靠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但主要还是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大量的协调工作依赖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吉林省由于标准化运作还没有完全摆脱部门分割的框架,市场化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对国家行政管理力量的依靠程度比较高,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设计物流标准化的专业技术组织与科研机构分散在众多部门、行业中,虽然都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但依然按照传统的部门分工,在各自产业领域推进物流标准化,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合作机制,协调性差。从而不能实现统一规划部署物流业标准化推广战略和发展方向,以及在全省大范围、多层次对物流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和对物流标准化人才的系统培训;从而导致物流标准的宣传不到位,企业对物流标准重视不够,不能有效推进和监督标准的实施。

2 物流产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业标准化水平低,协调性差。我国真正重视物流的时间还不长,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跟不上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出台的物流标准总体质量不高。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标龄老化、水平较低,存在多方面差异与缺陷,物流标准化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缺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现代物流国家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物流非标准化装备、设施、信息表示和信息交换严重影响到物流企业运营效率。

因为物流业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缺乏系统化的有效衔接,协调配套性差,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2)标准不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使用托盘标准不统一;在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缺乏路径接口标准,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等。

比如海运集装箱的标准和铁路集装箱标准就不统一,由于这种不一致,从而使海铁联运的效率大大降低。这也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有的物流企业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有的还有自己的定义。由于各运输设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能用性,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动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了物流的效益和竞争力。

(3)标准推广缺乏力度。吉林省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推广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真正重视物流的时间还不长,仍然没有把物流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没有从整体上去规划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其次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的作用,再次由于与物流相关部门存在条件分割,各部门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差异性,也使得物流标准化的推广力度受到限制,最后传统的各自为政的思维方式对标准化的推广存在相当大的阻碍作用。物流人才缺乏,缺少理论知识,培训市场不规范也阻碍了物流标准的推广应用。

3 加强吉林省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中国物流融入国际物流大系统是大势所趋,标准化问题是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要实现物流一体化,物流标准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物流标准化落后问题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鉴于对吉林省物流产业标准化研究状况,提出以下加强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1)将分散在不同部门与物流标准化有关的工作整合起来,成立专管部门,协调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标准化工作,保证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加强对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深入分析物流产业发展的标准需求,制定科学的产业标准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建立科学适用的物流产业标准体系,解决物流物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在推动和完善物流标准体系过程中,应力求与国际标准相一致。尽快完善标准制定机制,加大物流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

吉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发挥自身职能,尽快制定和建立物流行业道德规范、行规行约“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成为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在吉林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L/TC17下成立各个领域的分技术委员会,全面协调ISO等与物流相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我国SAC/TC269等与物流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分技术委员会和吉林省地方标准制定归口部门,做到随时掌握各种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的制修订信息,全面把握国际、国内物流标准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促进物流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协调一致,为物流产业服务。

(2)就物流业标准化建设而言,广泛吸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标准技术组织以及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化研究和推动工作,在物流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物流作业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外要确保标准的质量,制定的标准要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切实可行,有利于执行和监督。特别是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标准要抓紧时间制定,如食品流通安全、冷链物流标准等。

在物流标准化工作中,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借鉴和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了相关领域标准质量水平。同时加强了我国物流业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做好标准化理念的宣传工作,让企业从思想认识上了解到标准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让企业知道采用国际标准和实施国内、行业先进标准能给它们带来利益。只有让企业认识标准化,了解做好企业标准化建设的益处,企业才会去自觉注重自身的标准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才会有得以被推广,得以被应用的机会。从长远看,只用物流标准化真正应用到企业的日常作业中去,才有可能提高效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在各项物流标准的制、修订都要紧密依靠行业和企业,同时要注意加强在企业和全社会的贯彻实施,使物流标准化工作能够在推进和整合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府应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物流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一批对物流产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影响的物流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吉林省物流技术设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及物流管理与国际接轨。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中,率先制定和使用化工、医药、食品、冷链、农产品等物流作业和物流服务地方标准,并争取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

通过不断补充、调整和完善物流标准体系表,建立与物流相关的分门类标准档案,确定各项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指导物流标准的更新、修订和制定。

(4)尽快建立物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将各部门、地方的国内外物流相关标准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涵盖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化资源和标准文献题录及标准全文资源的数据库群,同时通过信息库及时标准信息,避免标准制修订过程中重复和不协调,提高物流标准化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标准信息服务,支持物流企业与商贸、生产企业信息对接数据交换,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进物流业发展。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下一篇: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肾中重度积水的两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