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收入浅析

时间:2022-07-23 05:40:12

灰色收入浅析

摘要: 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收入差距扩大,这些差距在正常范围内。人们是可以接受的,但灰色收入所导致的不正常的收入,人们具有强烈的公愤情绪、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将灰色收入划分为浅灰和深灰,以及灰色收入存在的领域,浅灰领域主要包括教师、旅游行业、医药和记者;深灰领域主要包括财政资金的运作、贷款操作和寻租行为的灰色收入,从社会、政治和经济三个层面分析灰色收入的危害,提出完善法制、加强思想建设和增强社会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In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process, there will be widening income gap, these gaps in the normal range. It is acceptable, but the gray income caused by abnormal income, people with a strong public anger emotions, and even lead to social problems. The gray income is divided into light and dark gray, and the existence of gray income areas, light gray areas include teachers, the tourism industry, medicine, and reporters; dark gray areas include the operation of financial capital, lending operations and rent-seeking behavior of gray income from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three levels of gray income hazards, put forward a sound legal system,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strengthen social supervis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 深灰收入;浅灰收入;危害;对策与建议

Key words: dark gray income;light gray income;harm;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F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318-02

0 引言

所谓灰色收入是指公民个人没有依法纳税的工资外收入的总称,是具有很强的私秘性的隐性收入。由于灰色收入属于体制外收入,没有纳入国家统计范围,究竟数量有多少?存在何处?源于何方?[1]还没有统一结论,这就给灰色收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灰色收入和权力、地位结合紧密,某些时候灰色收入就是腐败另一种说法。时至今日,“灰色收入”现象,在我国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我国灰色收入面面观

1.1 浅灰色收入

1.1.1 教师收入

高校里有些人掌管着人、财、物大权,在学校多种形式的创收或经营活动中,这些部门的掌权者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这些掌权人会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却也不能排除他们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收受一定的额外劳务费。这种收入的特点是透明度低,它和公费旅游、失控的医药费等又共同构成校园里的有一种灰色收入,即灰色消费。

1.1.2 旅游业的灰色收入

导游的灰色收入:

导游回扣是指在旅游业务中,旅游单项产品供给方(包括饭店、旅游购物商店、参观游览单位等)为了销售商品,支付给导游员的各种名目的好处费。

旅行社人员的灰色收入:

旅行社主要工作人员为外联和计调,前者主要是通过卖团、出卖旅行社的客户资源而获利。

旅游专用车司机的灰色收入:

现在的旅游专用车针对不同的旅游路线的相应路程,收的费用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因为在某些路线,司机可以拿到回扣高,而一些普通的路线,司机无法拿到回扣。这些回扣也就是游客购物或增加景点的回扣,正常来说,这种回扣是地陪导游40%,司机40%,全陪20%。旅游商品为导游和司机提供的回扣比率一般为购物额的20%-50%不等,同时往往还要向导游和旅行社支付“人头费”和“停车费”。

1.1.3 医生

普通人日常看个病,特别是动个手术,给主刀医生、帮忙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分别送红包,都是公开的秘密。而医生吃回扣的原因,可谓是着实猜不透道不明。医生在中国行业来讲,收入算是中上水平,福利待遇比较好,对于医生吃回扣,可能出自于社会风气和人们意识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动手术是件大事情,关乎生命,而医生则是主宰生命的人,那么人们就觉得有必要用一些物质的东西对医生进行犒劳和感谢,以便手术顺利。这一点,很有效地助长了医生吃回扣的歪风邪气,同时,也容易让医生忘记自己的天职和责任。在一些地区,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些医院因为钱暂时无法凑齐而拒绝救人,医生因为红包不够大,而拒绝开刀救人的情况。

1.1.4 记者[4]

媒体行业属于社会金字塔的顶尖,记者们却只有数千元的底薪。他们的那点月薪,根本不可能养车、养房、养家、应酬,由此,利用媒体资源与关系,媒体记者们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灰色收入层,灰色收入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他们那可怜的月薪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平面记者们的灰色收入主要有费、车马费和礼品。只计算费,每月挣到0.5-2万元不成问题。而且这些稿件不只是记者们自己挑灯夜战,绝大部分来源于企业的公关机构,他们与记者谈好版面、时间与内容,并且按照字或篇来结算费用。

1.2 深灰色收入

①财政资金运作中的灰色收入。

财政资金在其运行程序中透明度存在模糊现象,滥用和漏失严重,现有漏洞的管理;例如今年来国有固定资产巨大投资额,投资项目层层转包、工程款层层剥皮、营私舞弊现象严重,漏失巨大。据有些项目的情况,施工单位实际用于工程的投资还不到工程拨款的三分之一。已暴露和尚未暴露的“豆腐渣工程”大量存在。

②贷款操作中的灰色收入。

贷款原本是当代帮助一些有想法的人实现商业收益、自我价值的一个很好的“舵手”。随着贷款的盛行,很多正规金融机构出现利息之外额外收费的现象,而且额外收费的比例竟然可以占贷款额的9%,这使得贷款拖欠的甚至在城、镇、小城市出现不还贷款的现象。以上对国家经济带来的损坏是极大的,他直接导致国家货币缺失,造成社会不法活动增多,国家货币也同时面临贬值危险,加重国家负担。

③寻租行为的灰色收入。

寻租行为中的许可和审批,在不包括现金、实物、信用卡划账,股权,特殊优待的行贿方式中,存在大量的款项是行贿的旅行费,娱乐的费用。

例:如今人们离不开的药业显然已经成为当今发展最快的行业,但是由于药业审批和流通环节极为混乱,所以在这些相关的内部部门中为某些人带来了剧额的灰色收入。

2 灰色收入的危害

首先,对于社会层面,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灰色收入的存在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加剧社会分配不公,挫伤人民群众生产劳动的积极性。[5]少数权力阶层通过权力寻租牟取了大量的非法利益而成为暴富人群,这种无须付出什么劳动,仅仅凭借其职权即可获得的巨大利益,与广大劳动群众靠辛勤劳动获取相对较少的报酬形成鲜明对比,使老百姓心寒,产生不满情绪。

其次,对于政治层面,灰色收人的诱惑侵蚀了党员领导干部中部分意志薄弱者,使这些人把权力当作谋利工具;灰色收入助长了、挥霍公款的歪风邪气,败坏党风政风,污染社会风气,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损害国家形象。

最后,对于经济层面,[6]统计信息是国家制定各种经济、产业以及社会政策的依据,灰色收入排除在国家正常的统计核算体系外,因此不能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这些数字不准确,国家就不能对客观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也将会出现失误,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和稳定。

3 对策及建议

①完善法制,规范灰色收入。

究其灰色主要源于法制不健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加坡对于不明原由的经济收入制定了《反贪污法》。我们需要完善法制。规范灰色收入,比如将灰色收入纳入征税范畴,依法对其征税,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收入既是公民个人的隐私问题,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分配秩序公平、规范的社会问题。

②加强思想建设,灰色收入之所以在近些年如此泛滥,除了我们的法制不够健全之外,还有人们的意识——道德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不够。而意识与责任感是受到周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仁、和,因而对周围的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缺乏必要的关注,给灰色收入存在提供了机会,进而影响了社会、经济运行秩序。

③增强社会监督,要消除灰色收入滋生的土壤,就增强社会监督,动员、组织全社会参与打击、抵制灰色收入活动,对缺乏监督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澄清社会对灰色收入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反灰收入的监督力度,只有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才能将灰色收入彻底暴露在阳光底下。

4 结语

灰色收入确实给社会、政治、和经济带来危害,甚至引起公愤,给人们带来了利益关系的新冲突。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4.75,远远超出了警戒线,处理不好,将会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正由于此,研究灰色收入存在的客观规律,把握其动态特征,采取有效措施管理规范,保障公平分配是非常十分必要。但我们深深知道,灰色收入具有模糊性和隐蔽性,甚至某些灰色收入带有部分合理性,要彻底的规范灰色收入谈何容易,这给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带来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华.治理灰色收入促进公平分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24.

[2]何德福.高校灰色收入透视[J].党风与廉政,1994,(01):22-23.

[3]陈晓琴.我国导游“灰色收入”现状及对策研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44-46.

[4]王利涛.从政府主导到公共性重建——中国环境新闻发展的困境与前景[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5]董晓莉.论由权力寻租产生的灰色收入[J].知识经济,2011,(07):49,51.

[6]张红,吴树斌.“灰色收入”问题探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13-16.

[7]程海涛.灰色收入难杜绝[J].管理@人,2006(10).

[8]马凌.重新探析我国的“灰色收入”现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06).

[9]孔蕊.中国隐形经济问题刍议[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10]张红,吴树斌.“灰色收入”问题探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11]林双妹.灰色收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

[12]黄一琨,曹林.中国的四万亿灰色收入[J].科学决策,2007(07).

[13]马凌.重新探析我国的“灰色收入”现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06).

上一篇:关于柱下联合基础设计及实例的探讨 下一篇:涅的波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