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仰军:众生相帮助人们祛燥火\除“烦”绪

时间:2022-07-23 04:29:58

《烦着呢》精心挑选、收录了作者创作的讽刺幽默小说十余篇,于轻松诙谐中对我们身处其间的这个时代的不同人群尤其是普通民众进行了刻画,塑造出一幅幅多彩多姿的人物群像。书中人物不同的表情,传达出其丰富的内心情感。视角独特,思考深邃,体察细腻,提炼精到,值得一读。

“烦”,看似个人心态,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更是一种浓重的,涌动于社会各层面、各角落的不良情绪。作者敏锐地抓住这一社会现象,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描述、讽刺,帮助人们祛燥火、除“烦”绪。而这正是本书取名为“烦着呢”的原因。

上个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比较匮乏,但普通民众在精神上有满足感;八十年代以后,物质生活一天天好了,人们的“烦恼”反而多了。所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正是这一现象的写照。那么,身处太平盛世的我们,在为什么“烦”呢?

诚然,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阴暗面,它让我们气愤,让我们不满,也需要我们拍案而起,进行斗争。但细细思量,勾起我们烦绪的,并不总是那些大是大非的问题,更多的则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心态造成的。是过多的、不正当的欲望,让我们不安,让我们烦躁。就像该书《科长烦着呢》里的自作多情的科长,本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他想“提高一下生活质量”,放纵一下自己,烦恼随之而来。正常的需求、欲望是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存在的前提和必需,但过多的欲望就会毁掉他的好心情,毁掉他的未来。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宋代思想家程颐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名言名句、诗词歌赋、寓言故事反复告诫我们:贪得无厌是没有好下场的,但依然消弭不了人们贪婪的心,正可见它是人与生俱来的顽疾。如果一个人满脑子都是吃喝玩乐,整日汲汲于名利声色之中,焉能不烦!

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烦”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得寸进尺、见利忘义、贪心不足、欲壑难填是人生大忌,更是心理永远不会平静的根源。正是我们过多的欲望,养成了“烦”的心绪。“烦”与“不烦”,只是一种心态,如果我们有宽容、感恩、淡泊的心态,还会有这么多的“烦”吗!

上一篇:彭学明――另辟蹊径的家族叙事 下一篇:让我们怀着诗的心――怀念父亲曾卓